未来健康|微脉杨雷刚:数字疗法还是要让市场端来“定义”

未来健康2022-09-07 21:46

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正在深入地改变以往的传统行业,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远程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数字医疗的应用受到空前重视。“数字疗法”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医疗方法或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公司和资本的关注,是过去几年的风口之一,仅2020年一年行业就有超过30起投融资事件。

但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事物围绕数字疗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下,其定义、商业模式都还在演进当中。本期《未来健康》将聚焦数字疗法昨天、今天和明天,邀请到微脉全病程管理与数字疗法中心总经理杨雷刚与经观大健康主编张昊展开对话。

在杨雷刚看来,数字疗法更多是一个行业内的叫法。目前这个阶段,国家层面对数字疗法还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审批、监管和执行的标准。很多企业是把数字疗法等同于医疗器械软件的认证去做延展,但往前追溯,独立医疗器械软件其实在2000年前就有了。只不过这些年来,很多企业开始聚焦垂类领域,以诊疗的逻辑去开发产品。

微脉从商业模式去定义,更接近于一个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平台型公司。在整个全病程管理中,每一个病症的不同环节,都可能需要不同的数字疗法。微脉需要有自己的数字疗法,来完成服务闭环。但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很难覆盖所有病症,还需要大量的合作伙伴来来提供服务,尤其是能直接解决临床需求的数字疗法。

“最近几年,大家好像把数字疗法给‘限制’住了,做数字疗法就得去做医疗器械认证,要不就只是一个管理软件。但对于一个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偏高,二胎时已经并发了胆囊炎或是脂肪肝这类的病。如何通过院内院外的协同和管理,最终能够让她平安度过妊娠期,这不叫疗法?像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杨雷刚说:“我觉得还是交给市场去做判断,最终还是要看患者愿不愿意为服务付费,来判断它的价值,这是所有企业都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微脉的服务更多基于愈后管理,这也是院方和医生愿意跟他们合作的主要原因。多年以来,愈后管理都是“老大难”问题,但对于病患来说,又至关重要。微脉在开发不同病症的服务方案时,核心逻辑是要确保要每一个参与的决策方,包括医院、医生、病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能够很顺畅地使用,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去设计,从而确保愈后的康复效果。

所以,杨雷刚的观点很明确,数字疗法,乃至互联网医疗服务都最好基于院端开展。虽然数字疗法有C端属性,但真正执行过程中,还是要先对院端,通过院端再服务病患端。这也是微脉现在的产品和服务路径。目前,微脉已经对接了超过2500家医院,在线的医生有超过20万人。

在他看来,未来三年行业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参与者来说,依然是要强化服务和产品的效果,提高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度。

另外,微脉也在跟一些三方的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针对孕期管理、不孕不育等病症。加强病程管理,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赔付率。这对于民众的付费意愿是一个重要推动,包括进医保也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从不同维度解决了支付方的问题,会从本质上释放需求,不过这都需要时间。

“通过移动互联网去获得信息,在其他领域已经很普遍了。在医疗领域,这也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杨雷刚说。

作者:张昊 余诗琪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未来健康】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