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推动ESG在中国落地,要重视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平衡

李晓丹2022-09-15 11:18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再保险行业的转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成为一块试金石。

“首先是让市场和参与者都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是从战略指标的设定,各个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真正能够把ESG的标嵌入公司的架构中,最后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把战略的指标分解,真正落到实地。”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常青表示,再保险在应对气候风险、发展绿色保险、健全ESG投资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ESG理念不断深入,ESG也正在从一系列指标变成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常青认为,可持续发展对慕再而言已经不是简单的理念问题,实际上已经把它贯彻在公司文化、公司治理、公司运营等一系列过程中。

常青进一步解释,慕再在投资和保险两端都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 ESG目标的实现路径,投资和再保险都非常重视资产负债表两段的平衡;此外,慕再也发起和积极参与了很多国际组织,比如投资联合国的可持续保险等倡议,所以对慕再而言,可持续发展已经嵌入进业务的各个环节。

1997年,常青加入慕再集团,2009年起担任慕再北分总经理,2013年曾负责大中华区非寿险客户和市场业务。2016年至2018年常青借调到伦敦的慕尼黑辛迪加,担任跨平台业务负责人,从中发挥集团协同作用。2019年6月,常青任慕再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慕再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业务和经营。

常青坦言,在伦敦的两年,他了解了国际上比较系统的ESG评价指标的搭建,而25年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也让他看到,对于中国的ESG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中国在ESG的文化、战略、执行方面也积累很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数字化、创新方面已经走到了前沿。

“慕再北分已经在中国市场耕耘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一直在关注市场如何找到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现在的保险市场处于难得的转型期。”常青强调,ESG的目标是应该统一地衡量资产和负债的两端,保险机构不能单纯把保费作为重要的市场指标,而是要努力推动市场和社区、员工和客户,产品与行业的协同发展。

ESG在中国

经济观察网: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保险领域,如何帮助中国企业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常青:在这个过程中,慕再有两种实践路径,一方面是在传统险种领域帮助客户开发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农险方面的草原碳汇保险和能源领域的风电保险,我们的方案已经落地并且正在与客户合作中。另一方面是慕再内部的创新,我们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思韬咨询公司,在新能源车险方面提供更绿色的保险解决方案。这个公司面对的不只是保险客户,还会为细分的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比如新能源车企、物流企业。这些行业、企业解决方案最终的落地也是通过再保和直保的结合实现的,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慕再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帮助行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格外重视。

第一,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讲,企业的落实方案一定要从资产和负债两端来同时进行考量。以保险公司为例,它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之一,不仅提供保险的解决方案,本身也是机构投资者。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投资端和负债端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把ESG、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嵌入投资准则和核保准则中。

第二,从慕再的角度来讲,ESG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各个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要根据市场的具体发展阶段和环境来做相应的调整,注重资产负债两端的平衡。

经济观察网:资产和负债两端的评估有哪些关键指标,比如在能源领域的重要评估标有哪些?

常青:对慕再总公司而言,在投资端会注重一些国际的ESG的绿色标准。从负债端来讲,我们希望做到减排和赋能的结合,在核保的角度会更多支持新兴行业和绿色能源;对于传统化石能源,这种承保能力和资本供给应该是逐渐退出的。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慕再肯定也是要在减和增之间要取得很好的平衡,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做相应的战略执行。

经济观察网:在ESG方面,中国有哪些做法是走在前端的?

常青:国有企业或者说国有混合制所有制的企业,是我们国家经济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方面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国家生态目标的制定,保险协会和监管部门现在都在制定相关的绿色标准。坦率地讲,现在中国成文的标准国外不一定有,所以这是我们的特色,政府在ESG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

经济观察网:今年受到疫情和高温影响,农产品出现了大面积受灾的情况,再保应对气候风险应该做好哪些预案?

常青:针对天气相关的风险来提供风险保障,这本来就是再保的重要职能,在慕再的业务组合里边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慕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非常关注气候变化会对保险和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我们成立了专业团队做气候风险的研究,干旱风险在慕再的核保流程里也会被做充分的考虑。大家在直觉上会把暴雨、台风、洪水看作是突发风险,但对干旱这种持续性发生的风险感受就没那么强烈,但是在慕再的业务模式里,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干旱永远是农险核保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今年的情况并不是超出了慕再的预期,在产品定价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风险做出反应。但反过来更重要的一点是,今年特别是中国中部地区的旱情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经济的影响,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旱灾是慕再的风险管控非常重要的一项,旱灾往往不是偶发的,而且还具有持续性,这需要对灾害形成一套有效的反应和制约机制。比如巴黎协定里提到的要控制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可能会的话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要实现这个目标,慕再也愿意和客户和市场一起努力。

再保市场新转型

经济观察网:投资是推动ESG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在ESG方面的投资情况如何?中国的ESG相关投资有哪些特点?

常青:我想强调的是,资产负债两端是同样重要的,投资是很重要,但负债端的操作也非常重要。资产负债两端平衡时前提,要考虑两端的平衡回过头再来谈投资,而不是只谈投资。

慕再当前在中国国内的投资目前是相对简单的,基本上都是在国债这一端。从国际投资来讲,慕再在全球管理着2,000亿欧元以上的资产,我们做不同的投资品类(category investment)时,ESG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国际上很多大机构投资人在做投资时也都会把 ESG评级作为投资的重要目标,慕再非常关注绿色投资,从标准的制定到标准的执行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参与者。

经济观察网:最近两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再保险行业的转型面临哪些挑战?未来需要重视哪些风险?

常青:从国际上来讲再保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市场,但同样也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过程,每年集团都会有一笔专门的预算来支持创新业务。另一方面,慕再也在加大对新兴风险的研究与管控,比如设立了网络安全保险的专门的核保部门。

在ESG这方面,慕再的经验是把公司的整体ESG架构做了梳理,慕再现在有的ESG委员会,是监事会、董事会、管理层几个管理层面的结合。如果涉及到一些大型风险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风险的评估,还会在更高层面去做评估,这也是转型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本土,慕再设立了思韬咨询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新,这也是观察到了中国保险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里,再保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监管部门正在不断扩大再保市场的开放,另外一方面,虽然再保市场同样存在竞争,目前国内的再保市场还是一个相对均衡和理性的市场。同时,保险公司也都面临转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一端、再保公司一端、监管部门一端,所有的这些利益相关方,大家怎么能够为市场更加理性、绿色的发展做出聚合性的努力,这可能是未来几年我们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

经济观察网:再保险领域的监管与传统金融相比,监管的重点有哪些不同?

常青:客观上讲,中国对再保监管的做得是很好的,因为国际上再保作为一种风险批发性的企业,监管没有那么直接,而中国监管走得很靠前,一些系统性的成文规定对于行业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具体的实施上面,比如说有关偿付能力的规定,还有一些具化的规定,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够把直保和再保的特点加以区分,做一些更加针对性的调整,对行业的发展肯定是更有利的。

中国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一直保持着开放态度,慕再可以与政策制定者和行业规范执行者保持良好沟通。比如在一些具体项目的落地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政策和市场可以及时进行交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观察网:您认为中国再保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常青:再保市场的机遇肯定要立足于直保市场,这两个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抛开直保市场去看再保市场机遇。所以,直保和再保的机遇在于怎么做结合,由于我本人的专业是非寿险,所以以非寿险为例,当前非寿险业遇到了很好的转型机会,在从传统的险种占据主导向风险管理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再保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资本支持、平滑巨灾风险等。未来随着整个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被保人保险意识的增加,保险公司会推出更多针对现存风险、新风险的解决方案。

这些对于再保公司来说都是机遇,慕再不仅可以提供资本和承保能力,还可以带来更多国际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经验,同时和客户一起探讨在中国怎样提供真正适合市场发展阶段的解决方案。

需求驱动的“绿保”方案

经济观察网:目前绿色保险的整体情况如何,未来三年会不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常青:首先我对绿色保险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这是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不仅从商业性的角度,包括从保险对整个社会支持的社会性来讲,保险业和再保险业在未来几年能够提供更大的社会贡献度。从这个趋势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再保、直保,包括创新机构和产业用户,大家怎么样能够在一起把绿色保险的概念和实施真正践行并落地。

有一点非常重要,保险业和再保险业要避免闭门造车,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去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要跳出传统的保险思路。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客户需求与绿色保险业务进行结合,对慕再来讲最重要的是避免“卖”绿色保险,而是真正是要为客户提供绿色保险的解决方案,未来绿色保险的发展趋势是需求方驱动。

经济观察网:针对中小企业的再保需求,会重点哪些解决方案?

常青:慕再很关注中小企业的再保需求,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的适应能力或者说抗击打能力比大型企业要弱一些,但是他们可能反过来对成本的敏感度会更高,所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需要更多的整合性的方案,同时还要让中小企业能够比较容易接受这些方案。这中间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网络安全问题,企业本身肯定有需求,但是又需要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做,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经济观察网:再保行业的数字化,大数据如何与ESG绿色保险进行有效结合

常青:再保险行业要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资本、人、数据。慕再在全球已经招聘了数百个大数据工程师专门从事大数据的挖掘工作。

从绿色保险和大数据结合的角度来看,比较典型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因为新能源车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已经产生了大量数据,保险产品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大数据的依赖,通过数据分析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险解决方案。

所以,大数据与保险行业进行有效结合,把大数据、风险评估和风险选择做一个很好的结合,不仅仅是慕再,市场上还有不少的保险公司和机构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所以大数据和保险的关系在绿色保险里面同样适用,这也是再保险业当前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当然,还需要不断提高再保产品的数字化,让大数据真正成为保险产品的驱动力。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长期主义的发展应该成为保险和再保险行业追求的目标。

经济观察网:作为大中华区总裁,您在中国市场有哪些规划?

常青:首先,对我来讲,一方面作为国际再保险集团在中国的经营机构,怎么样能够为中国市场做好服务,推动ESG发展是一项重要工作。其次,对于慕再的员工,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怎么样给他们有更好的一个发展空间,怎么样满足市场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规划内容。最后,我考虑的才是所谓的商业性的利润目标。

对于我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市场和社区、员工和客户,产品与行业的协同发展。同时,还要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推动行业的开放和长足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