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的宏观经济

种昂2022-09-16 17:0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都说港口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有着17年码头作业经历的吴学志深有体会。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副经理,吴学志所在的公司负责港口铁矿石、煤炭等干散货装卸业务。

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矿石年吞吐量已达上亿吨,全国每进口9吨矿石就有1吨,从这里上岸。其中,铁矿石用于钢材冶炼,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息息相关。

今年8月底,吴学志对下月到港货轮进行例行摸排汇总时突然发现,9月包括青岛港在内的全国多个港口普遍铁矿石到货量大幅减少,有的港口甚至减少近一半。

往年这个时候,雨季刚过,正是各地基建项目施工启动、房地产进入“金九银十”的旺季,铁矿石到港量开始增长。早先港口根据往年同期情况制定了930万吨的装卸计划,如今报船总量才刚刚过半。

可就在今年初,吴学志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满载铁矿石的货轮源源不断的到港,几乎每天都有十多艘与航母相当的大型货船载着数十万吨矿石接踵而至、等待卸船。平时,满载铁矿石的船舶抵达,3天即可卸完离港。那段时间,矿石货轮扎堆到港、排起长队,多数货船需等待一周时间才能靠岸卸船。那也是吴学志今年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

铁矿石时涨时跌的行情,就如同这港口的海潮一般。每当码头铁矿石吞吐量出现起伏时,总能折射出基建与楼市的波动。

山东港口青岛港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铁矿石码头,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也是中国第二大外贸港口。自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青岛港陆向增加内陆港,海向新增航线,形成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内蒙、河北等沿黄流域为核心腹地,面向日韩、东南亚以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陆海大通道。

无论是货种多样性还是货量规模性,青岛港都能对宏观经济提供一个较完整的镜像——腹地的产业结构投射到港口,对应形成了不同的货种;每种货物进出港的货量反映出每个产业的规模、经营状况;货值则能够折射出产业竞争力或居民的消费水平。

而不同货种的市场变化折射出宏观经济的不同侧面——铁矿石下游多为基建、房地产,与固定投资息息相关;煤炭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反映出工业运行状况;原油对应着物流,反映出经济的活跃程度;冷链食品的增多则体现出消费水平的提升……这些投射在港口码头,共同构成了一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在全球产业链中,港口不仅是国际物流集中转运的关键节点,上游原料供应商、中间船公司和贸易商、下游制造企业等汇聚于此,也是各种市场信息的交汇之处。越来越多的信息机构将港口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解读,用于预测市场、指导经营、规避风险。逐渐的,港口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还扮演者“风向标”“指南针”的角色。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泊位上、桥吊下,时刻发生着的装卸、吞吐作业,折射出宏观经济的当下形势与未来趋势。

铁矿石VS基建

港口不仅是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关键节点,也是各种市场信息的交汇之处。吴学志时刻关注着港口码头上的生产情况,与矿商、船公司、贸易商以及下游钢厂等产业各环节保持着日常密切的沟通。

今年以来码头货轮迥异的反常现象,源于市场价格的大起大幅。从2021年11月下旬到2022年2月上旬,铁矿石主力合约价格一度上探至849元,上涨幅度超过60%。可到了六七月,铁矿石价格却突然掉头向下。生意社数据显示,7月6日现货铁矿石参考价为816.22元/吨,较6月6日累计下跌了17.62%。期货市场方面,截至7月6日收盘,铁矿石主力合约报价747元/吨,近一个月内累计下跌了20.15%。

腹地的产业结构决定着港口的货种,产业规模决定着吞吐的货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一带的钢铁产业托起了青岛港这座铁矿石大港。

而在与腹地一带钢厂联络摸排时,吴学志得知,钢价上涨时,钢厂吨钢利润可达四五百元,纷纷下单采购,货轮集中到港,但因后期需求未涨,致使库存积压;此后,铁矿石价格掉头下跌,钢厂又陷入大面积亏损,钢厂只好纷纷停产检修,开始观望……

在吴学志看来,价格是市场的反映,根本上由需求所决定。铁矿石主要应用于基建、房地产,可地产却在今年陷入到市场萧条、基建施工也因疫情而停滞。未来铁矿石和钢铁市场的振兴很大程度在于基建项目的上马,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

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就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再次提出19项接续政策措施,明确要求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17年码头生涯中,吴学志有着多次国家政策带动基建发展的经历。按照以往的经验,从国家政策启动到地方政府落实,到一批基建项目落地带动市场需求,再到钢厂和贸易商来报到船计划、铁矿石货轮到港,一般约有两至三个月的周期。

市场走势根源于需求的涨跌。近日,在与钢厂、贸易商的日常沟通中,吴学志清晰的感受到来自钢厂、贸易商普遍对今年四季度市场好转持乐观态度。根据多年的经验,他预计,今年铁矿石市场不会再有大的价格波动,将逐渐回复平稳,到港货量也会持续回升。

煤炭VS工业运行

如今,航运承载着世界贸易90%的运输需求。这使得全球大宗商品、航运、贸易等各种要素交汇于枢纽港口。港口不仅反映出腹地产业的状况,也时刻与国际市场接轨。

上半年,俄罗斯对欧盟断供天然气后,西欧各国不得不重启煤电,四处采购煤炭。国际煤价受需求扩大影响一路飙升,西欧更是涨到420美元/吨以上,刷新了历史纪录。2021年7月,欧洲煤价每吨仅在一百美元左右。

持续攀升的国际煤价,使得中国出现了罕见的煤价倒挂现象——国际煤价每吨高于国内500元以上。

吴学志在码头上立刻感受到了煤炭进出口的变化。从3月开始,来自腹地的内贸航线繁忙,煤炭到货量更是持续增长。

山东港口青岛港腹地——山西、陕西、内蒙等黄河流域——恰恰是中国煤炭产量最多的区域。大量内贸煤从国内煤区通过铁路运抵青岛港码头,再转运至东北、长江流域等地区。

与此同时,从3月开始,海外到港的货轮大幅减少,进口煤量骤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17.5%。1-6月中国原煤累计产量突破20亿吨、达到219350.7万吨,累计增长11%。

可是,吴学志在与国内煤企的交流中发现,尽管上半年煤价走高,但处于环保、安全的考虑,国内煤企在产量几近饱和下超负荷生产的意愿并不强烈,增加的内贸煤无法填平减少的外贸煤。

今年入夏气温高于往年,多地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势,国务院专门召开了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会议紧急部署,这使得内贸煤运更加繁忙。在俄乌战争造成国际能源供应紧张之际,青岛港争取客户到港开展煤炭国际中转业务,促进外贸煤及转口业务增量。根据统计,1-6月份青岛港外贸进口煤同比增长3.6%;国际转口同比增长31%。

上半年,尽管全国港口煤炭吞吐量总体下降,但受腹地产业规模大、内贸升温的影响,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同比增长9.7%,其中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14.1%。

与铁矿石对应基建、地产等固定投资不同的是,煤炭主要应用于基础能源(上半年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8%)和工业原料,可折射出工业运行状况。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港口煤炭吞吐量并未大幅下滑可以管窥到,工业企业生产总体产量仍可维持增长,但大多数煤种平均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可知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必定出现下降。

原油VS物流

港口与腹地产业之间的关系,宛如一面镜子,通过对方可以照见自身,当一方产生波动时,另一方也会同频发生改变。

山东港口青岛港另一主要大宗货物则是原油。多年来,青岛港油品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始终名列第一。这源于腹地有着庞大的石化产业作为依托。

原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山东既是中国的工业大省,也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里曾集聚着三十多家独立炼厂,原油加工总量超亿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1/6。中国每6吨进口原油就有1吨在青岛港上岸。

2015年以后,国家陆续向地方炼厂放开原油使用权、进口权,地方炼厂迎来了大发展。很快,地方炼厂改变了青岛港原油进口的原油格局,进口量倍增,从最初只占一小部分壮大到占据了多数份额。他们纷纷承租万吨级大型油轮,从中东、南美等地区运至这里的原油码头,带动着山东港口青岛港油品板块吞吐量超亿吨大关。

李晓亮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负责油品业务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油港公司业务部副经理。在他多年工作经历中,早已司空见惯了原油行情的时涨时跌——

2018年,受国内消费税新政、国际原油价格高走等因素冲击,全国炼厂遭遇第一次大面积亏损。海上,山东附近海域数艘超大型油轮,徘徊俩月找不到买主,无法卸船。岸上,尽管聚集着中国数量最多的炼厂,却有一半在停工检修。

2020年11月,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地板价”。按照国内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将不再下调。可面对国际油价仍然“跌跌不休”,却给了国内炼厂有利可图的商机。

二三十多天后,李晓亮发现,下单迅速的企业承租的油轮不约而同的扎堆到港,甚至在港口排起长队等候靠泊作业,整个港口原油码头顿时高位运转。

原油经炼化后主要终端产品为汽柴油,用于物流运输业,反映的是经济活跃度。可今年以来,这一指标却受到来自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

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油价一路冲高,原油每桶从70美元突破一百美元大关,2021年七八月份油价仅有40多美元/桶。原本能买两桶油的钱,如今勉强只能买一桶。加上上半年全国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原油市场的需求大幅缩减。山东炼厂利润下降,采购意愿普遍低迷。

很快,市场的行情传导至港口,曾经繁忙的原油码头上,全国三月份油轮到港数量一度降低,码头一度出现了等船靠岸的罕见现象。

所幸,这种罕见的行情总是一闪而过。青岛港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液体散货处理及配套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

冷链食品VS消费水平

如今,进出口已成为当下拉动中国经济最快的一驾马车。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外贸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货值能够折射出产业的竞争力或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十多来,谢海泓一直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从事集装箱业务。2021年,青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箱,位居世界第六、东北亚第一。2022年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6%,跑赢全国港口增速。

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主要有两类,一是工业生产类产品,一是生活消费类产品。在她看来,工业生产类产品出口货值的增加可反映出国内制造水平的提升,生活消费类产品进口货值的增加能够反映出国内居民消费的升级。

十年前,山东省商务厅发布的一份通报显示,2012年在20大类主要出口商品中,塑料制品、箱包、家具、肥料和游戏机分别增长了43.5%、37.2%、31.8%、23.7%和21.4%;但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竞争力不强。2022年上半年,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3945.4亿元,已占出口总值的41.8%。

谢海泓有着明显的感受,以前,山东作为主要腹地,进出口的多是机械类产品;近年来山东开展新旧动能转换改革,产业向高端化升级,码头装卸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电子类产品,如手机、打印机、精密仪器等,数量明显增多。

根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上19.7%。为了保证运输标准较高的精密仪器的装卸,青岛港省去多个转运环节,专门开设了落地集装箱“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等创新服务举措30余项。

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有着众多钢铁厂。如,较近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青岛特钢此前出口较多的是粗钢,经过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后,如今青岛特钢出口的多为附加值较高的精品钢、特种钢。

十多年前,青岛港集装箱运输的乘用车大多是从国外进口。如今青岛港装卸的轿车大多的则是从国内向海外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根据统计,今年1--8月青岛港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4成以上,已达到去年全年的出口量。

与此同时,谢海泓发现,集装箱中运输的高端消费品数量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山东口岸进口的代表高端消费需求的冷链产品持续增长。今年1-7月份,青岛港冷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过7%,其中进口冷箱增幅14%。东南亚地区的热带水果、冷冻肉类和鱼类等高端食品增速明显。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水产品进口增长44.7%。

借助消费升级的趋势,山东港口以冷链生活资料为发力点全面打造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目前这一分拨中心建设已初步成型。

“风向标”与“指南针”

尹占强是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业务部副部长,该部门负责港口装卸业务的统筹管理。在日常经营中,他发现,港口腹地的规模以上工业几乎都与外部市场发生着往来交流,产业结构与港口主要货种、产业规模与货量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自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仅在今年上半年,陆向新增4个内陆港,海向新增航线15条,形成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内蒙、河北等沿黄流域为核心腹地,面向日韩、东南亚以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陆海大通道。其中河南、陕西65%以上的出口货物都从青岛出海。这使得青岛港作为沿黄流域“出海口”和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持续释放。

尹占强指出,山东的地炼、铝业、纺织,河北的钢铁冶炼,山西和内蒙等地的煤矿开采等产业,投射在港口上对应形成了原油、铝矾土、纺织、铁矿石、煤炭等主要货种;庞大的产业规模使港口货种吞吐量位均居全国前列,托起了这个北方综合性大港6亿吨的年吞吐量。

经过广泛调研,青岛港得出在全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中,原油、矿石等货种依靠港口“大进大出”、单纯比拼吞吐量的时代即将过去。

尹占强认为,随着腹地新动能的培育、壮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货种将日渐增多。这倒逼着码头装卸业务做出相应的调整,港口也面临着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向航运中心的转型。

事实上,国际十大航运中心早已不再以吞吐量作为评判标准。以吞吐量计算,全球前十大港口7个在中国;可国际十大航运中心,却只有一个在内地。

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也开始在主业领域进行业态创新——干散货方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重点矿山客户混矿业态,增加新型矿石品种,实现增量超50万吨;液体散货方面,中国北方唯一低硫燃料油期货指定交割库投入运行,入库交割量全国占比达50%,并成功开启保税燃料油混兑业务。

港口与区域产业的同频振动,不仅让港口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各种信息采集机构、指数制作公司都争相驻足,希望寻得港口作为“风向标”的价值。

8月15日,《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年度运行报告(2022)》对外发布。该指数旨在刻画山东港口大宗商品贸易的变化水平,把港口“晴雨表”作用具象化,为产业监测、贸易决策、科学调控提供数据支持。本次还新增发布铁矿石价格指数和焦炭价格指数,持续打造经济发展的“指南针”。

尹占强认为,山东港口青岛港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中国第二大外贸港口。无论是货种多样性还是货量规模性等方面,都能提供一个对市场走势、产业趋势进行预判的参照系。

负责矿石业务的吴学志指出,高层政策推动与终端市场反应之间往往有一定的间隙,企业、贸易商的采购与市场的供给之间也存在一定周期,港口里、码头上诸多信息可以用来研判未来的走势。

目前,全球各大枢纽港都建立起各种实时信息平台,提供对港口腹地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供给、价格信息、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的数据统计、信息分析。

上海海事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蒋元涛认为,如今中国每个产业不仅参与国内循环也几乎都进入到国际循环之中。在全球产业链中,生产企业遍布各地、目标市场分散在全球,少数枢纽港口恰好是物流集中转运的节点,也是最容易进行数据统计的环节。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形成,港口对于一个区域产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价值。如将这些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解读,未来产业趋势、市场走势或许就藏在码头装卸、港口吞吐的蛛丝马迹之中。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资深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