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林:实现“双碳”目标,还需调整能源与产业结构

资讯2022-09-21 16:45

在9月初服贸会期间,经济观察报、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联合举办了“‘碳经济’经观论道”活动。

论坛现场,国务院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聚焦绿色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和战略重点,分享了“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双碳”是指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中国的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赵华林指出,目前,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等。

以气候变化为例,赵华林谈到,全球气候并非缓慢改变,而是可以突变的,十年间气温可能下降七到八度。而人类文明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就是应对气候变化。

由于化石燃料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主因之一,减少化石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成为实现“双碳”的有效途径。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30年,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中国2060年目标是实现80%的非化石能源应用,剩下的碳能源则要通过负碳技术(捕集、贮存和利用二氧化碳)来解决。” 赵华林说,例如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建立二氧化碳双控(控制总量和强度)制度。

在产业层面,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等工作目标。

其中,《方案》强调要加强源头防控,包括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

赵华林指出,在“双碳”背景下,生态文明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阶段,过去发改委负责减碳、环保部负责减污,今后两者将共同推进。这意味着,环境保护的措施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路径逐步实现协同、从量变向质变过渡。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要把工业高碳行业转向低碳;二是要遏制高消耗、高排放的项目发展;三是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赵华林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相关方的长期探索来平衡。赵华林坦言,“双碳”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逻辑不算复杂,但道路却十分漫长。正如“能源不可能三角”——无法找到一个能源系统同时满足能清洁能源、能源供给稳定安全和能源价格低廉。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优化考核频次、落实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等要求。

“减碳并不意味着减能源。我们要立足国情,先立后破——先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再进一步限制煤炭的生产。”赵华林表示。

曹妍/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