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探路国资云:怎么建?怎么用?

王雅洁2022-09-23 22:5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摸索后,各地国资委开始以更为稳妥的方式推动国资云建设,比如多地正在优先推动国资监管云的建设。

国资监管云是国资云的题中之义,不同的是国资监管云并不要求地方国有企业将所有业务放入监管云,而是只上传涉及一些国有监管事项的数据,以便于国资委对地方国企进行监管。

一名接近浙江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浙江的模式与天津不同,暂未走到市场化推广的那步,目前仍处于国资监管云的阶段。而走向市场化,将是浙江国资云未来的目标。

重庆九龙坡区国资委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其正在探索建立的依旧是国资监管云,未来也暂不考虑对外市场化推广。

除去天津与浙江,重庆、深圳、北京、甘肃等地亦在推进国资云的建设(北京称之为国企云),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多地都处于初期摸索建设阶段。

国资云推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障地方国资数据安全,也是国资监管部门监管和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抓手。

在国资云推出前,国内已经有一个初步成型的云市场,形成了一批包括阿里云、华为云、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头部企业。

一位与多家地方国资云平台有合作的企业副总裁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对于现有市场内的云商而言,国资云的推出虽然会带来部分云建设主导权的变化,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为国资云提供技术、硬件服务参与到这一市场。

Strategy Analytics无线分析师杨光表示,云本身是个服务,它不仅仅是一个机房和一个服务器,它本身是一套体系,有自己的生态特征所在,需要持续性的长久投入。

天津路径

2021年天津市推出了国资云相关政策,在市场中引起较大关注。

一位接近天津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认为,集约化是天津市推动国资云的原因之一。有了国资云,就可以动态调整相关资源,对于企业来说,节省了一次性投入,可以极大限度地共享资源。

上述人士认为,天津在建设正式的国资云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天津当地国资云的建设也遵循着集约化的原则。

另一方面,国资云可以给某些关键领域的监管提供便利,对于企业来言,在后续资源的整合、数据的整合上,以及后期整个系统的运维,甚至包括日后系统的升级,国产化的推进等,也有益处。

2021年3月,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天津国资云科技),意味着天津国资云运营主体的诞生。

天津国资云与三大运营商来共建合作搭建整个天津的国资云的主干云平台,包括各个资源池,并和三大运营商,作为整个市场推广的主体,即天津国资云科技在天津国企里面去推广国资云的服务,运营商也以天津国资云的品牌做推广,然后其和下面的企业按照资源、服务收费,再和云商进行结算。

上述接近天津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说:“三大运营商已经有比较完备的云资源,所以采用了合作共建的模式。当然也会建一些必要的安全监管的设备,然后由运营商来提供基础的链路和资源,大家来合作,这是整个建设的原则。”

该人士透露,目前,天津市对当地国企是否上国资云不做强制性要求,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完全是市场化的自由选择过程。天津国资云的推广方式,亦是完全的市场化。

走向市场化,国资云的竞争力在何处?

该人士表示,在推广上,天津国资云尽量和其他的公有云体现出差异化的服务。比如说天津国资云在云端不仅仅是提供底层Iaas层和Paas层的基础云资源 (如果将云计算比作一栋大楼,可以分为三层:底层的IaaS层,即基础设施服务;中间的PaaS层,即平台服务);顶部的SaaS层,即软件服务),同时整合了在企业运作过程当中,需要自己建设的一些共性的Saas层服务。

天津国资云不仅能提供云端资源,也可以帮企业解决一些应用问题,相当于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上述接近天津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回忆道,在初期的市场推广过程中,天津国资云会告诉企业,可以针对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来定制上云的整体方案,而不是列出上云的服务目录,让企业自己去选。同时,国资云也提供云下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

上述接近天津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认为,国资云可以做到一对一的需求对接,再根据这个需求,变成云上服务和资源的需求。

截至目前,天津国资云已经可提供的服务包括业务类、监管类、安全类、信创类等。其中,业务云包括承载企业面向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以混合云的方式提供云服务。承载业务包括企业网站、邮箱、OA等系统。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对于未来的目标,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将争取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能够在天津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上述接近天津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说:“我觉得天津国资云的优势可以总结成,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为企业提供‘保姆式’量身定制的云下服务和云上资源相结合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及上云方案。”

监管云建设逻辑

浙江选择了以国资监管云作为切入口。

与天津相同,浙江也是由地方国资委牵头,地方国企杭钢股份承建浙江国资云的建设,杭钢股份也是浙江国资云的唯一承建方与运营方。

上述接近浙江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透露,2021年3月份开始,浙江省国资委布置了建设国资云的任务。原因在于杭钢本身也在做数字化转型,并在环保方面做转型,正好契合了国资云的建设需求。

对于设立国资云的初衷,浙江当地的出发点是为了国资数字化监管,以及国资监管的数字化改革,即在云上部署各个国资监管系统。

上述接近浙江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表示,以大额资金监管系统为例,有了国资监管云,便可以把所有浙江省的省属企业大额资金的使用情况、预警信息都及时反馈到国资委。通过这种方式,国资委就可以对省属企业大额资金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监管。

上述接近天津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认为,国资监管云是国资云逻辑概念下面的云。“我认为国资监管云是国资云的一个子集,只是承载了一些数据和比价敏感的业务,或者有一定涉密要求的系统的云资源。”

上述接近浙江国资信息化建设的人士亦表示,类似天津国资云走向市场推广的模式,是浙江国资云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与其他地区国资云建设有所区别的是,浙江国资云采用的是完全的信创(国产化)模式,即采用完全国产化的信创服务器作为底层硬件设施,阿里云为浙江“国资云”提供技术支持。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紧随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浙江从2021年3月份开始调研,主要是调研了如何去建设云,如何建好一朵云。浙江当地对比了各个云厂商,并综合了国资委建设云的需求进行需求匹配,建设和系统由浙江国资委主导,国资委也是监管云的使用者,通过监管云,国资委可以更便利的对区域内国企的关键数据进行保护和监管。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目前为止,浙江尚未进一步向国企业务提供云服务。但通过市场化方式,让国企“上云”也在设想之中。

趋势

从2021年开始,北京、天津、深圳、四川、甘肃等多地开始推进国资云建设。

“主导企业建设+主导企业运营”,并由国资委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的企业负责建设及运营工作,是多地国资委推动国资云建设时选择的路径之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国资委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当地国资云监管云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通过“三重一大”监管系统,提示决策顺序异常等预警事项,监督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再比如人事监管系统,产权监管系统、大额资金监管系统等。

2021年4月投入运营的四川国资云,建设主体为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下属公司四川省数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提供方为阿里云。在运营方式上,四川能投集团和四川电信形成了联合运营的创新模式,保证对四川省内所有省属、市属国企的落地服务。

9月21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甘肃省国资委获悉,当地正在摸索推进建设国资云,承建国资云的企业是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则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做整个国资云的建设,技术架构的建设和数据的建设,该企业是深圳市国资委全资设立的直管企业,于2018年12月18日注册成立,2019年8月8日正式揭牌运营,承接智慧国资智慧国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是市属智慧科技平台。

一名金融科技类央企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国资云对未来云计算市场格局的影响相当深远。他说:“原来国有资本参与到云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的,现在主要的转变就是以管理者和运营者的身份参与到云计算市场,对于公有云市场的有序发展,也为整个社会打通数据的问题,起到规范化的作用,从而避免无序。”

该金融科技类央企负责人表示,其他市场化企业可以通过参建方式参与到国资云建设。

一名与多家地方国资云平台有合作的企业副总裁则认为,国资云的建设与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例如引用某一家的云,然后再迁走,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像个人手机上装一个软件再卸载那么简单。对比来看,云的迁移是比较复杂的,这是一个过程。

上述副总裁说:“从后续的使用上来说,国资肯定是优先要选用国资云,这个要看各地的发文要求。但是我觉得既然有这个考虑,并且做了这样一个建设的动作,那肯定会优选国资云。”

在上述副总裁看来,虽然说国资云的建设和运营是由某一家国有企业来负责,但是他也是会引入一些这种云厂商,做云的建设和一些服务的支撑,相当于市场上原有的云商少了一些直接客户,但多了一个新的战场。

他认为,国资云的目的不是为了抢占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厂商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但其中一些建设的主导权,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Strategy Analytics无线分析师杨光认为从各地的情况看,国资云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在杨光看来,因为云本身是个服务,不仅仅是机房和服务器,它本身是一套体系,有自己的生态。企业不是需要服务器,企业要的是服务器上面那些应用,以及其能提供的持续不断的服务。现在相关国企迁移速度慢,只能反映出来,目前相关地区的国资云还跟市场化的云服务有差距。

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探索国资云的建设,杨光觉得还需要时间去看,因为他们探索的时间周期还短,还需要时间去观察他们能否真正的能提供有保障的数据安全。

杨光认为从其他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因为每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需要考虑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在所谓的安全和成本效益之间寻找平衡。

杨光认为,国资云并不一定需要政府亲自下场去做,他只要把好采购的关就可以了。诸如电信、移动、浪潮等国企也可以进行承建。

杨光说:“这个需要技术积累,需要长期投入,需要时间去证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