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全面涌现,如何通过数字科技手段提升传统行业生产效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资产管理行业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数据的专业领域,将如何拥抱这股正在到来的数智化转型浪潮?
9月22日,在由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主办的“AI+HI:科技赋能基金业数智化转型”高峰论坛上,来自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及技术公司的代表围绕基金证券行业数智化转型进行探讨,分析行业未来数智化发展的方向和空间。
通联数据CEO蒋龙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十年有望是认知智能赋能资产管理行业的黄金期。因此,无论投研、投资还是投顾等资产管理细分领域,都将进入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数智化转型
深圳基金业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之所以叫数智化而不是数字化,目的是强调在数字化转型中智能化所起到的作用,而智能化是数字化的高级阶段(就技术发展而言,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系统化,第二是自动化,第三是智能化)。
他表示,数智化于基金公司而言,有4个重要场景:一是投研的数智化,这是基金公司的核心所在;二是营销服务的数智化,包括智能投顾等;三是风控的数智化;四是后台运营的数智化。
“投研数智化是提升投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可以助力基金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投资者”,王德英强调,当下投研数智化已成行业发展共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积极推进数智化,并取得显著成效。
招商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监陈大隆则在现场通过讲述招商基金的实践,展现了行业的数智化投研发展,以及数智化对于基金业的巨大价值。陈大隆表示,投研数智化平台不是一个“IT系统”,而是用科学手段和工业化流程构筑的“护城河”:管理大规模组合与资金,沉淀投研知识能力,培养投研专业化队伍。
而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车宏原在发言中强调,
虽然参会的各大基金公司均对数智化转型摩拳擦掌,但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马奔看来,国内外资管公司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他指出,与全球领先资管公司相比,国内资管公司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业绩指标上,更体现在能力构建上。比如,目前数智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全球头部金融机构数智化浪潮如火如荼,但中国资管机构整体仍处于数智化转型刚刚起步阶段,数智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甚至在客户管理、投资研究、定制化客户报告等环节仍然存在大量的手工流程。
马奔介绍称,全球领先的资管公司在六个方面值得中国资管的从业者借鉴:一是打造与业务战略高度一体化的数智化转型顶层蓝图;二是业务赋能导向的核心应用系统和能力组件建设;三是数据用例导向的规模化数据应用;四是建立科技业务双向融合的科技治理体系;五是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六是提升科技数据人才储备和组织数字商。
马奔还特别指出,当前全球领先资管机构正在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或战略合作,或入股投资)展开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开放合作,因此国内资管公司在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时,亦可借助外部资管科技和财富科技公司解决方案,从而加速新技术应用速度,捕捉业务价值。
他同时表示,在正在到来的智能投研时代,围绕非结构化数据研究、智能投资想法生成和智能投资决策赋能三个方面,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加强对传统资产管理行业的赋能。
认知智能应用
马奔的观点,得到了参会嘉宾的认同。
通联数据CEO蒋龙认为,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投资研究带来了海量的具有重要投资价值的数据,包括另类数据。随着人工智能日臻成熟,人工智能已经跨过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而进入认知智能阶段,从而成为投资研究进行数据聚合与分析、数据价值挖掘与应用的得力助手。
蒋龙强调,借助认知智能,投资研究实现了线上化、系统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信息获取更高效、推理判断更全面科学、预测能力更精准,增强了个人能效、提升了团队成效、实现了知识留存与迭代,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价值。随着认知智能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认知智能的应用需求和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两者的融合将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那么,认知智能究竟是如何助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的呢?在会后的采访中,蒋龙就此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他表示,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全世界有效数据信息总量持续保持爆发式增长,大量碎片化、无序化的数据中所蕴含的投资价值,是投资机构追求阿尔法的一片潜在蓝海。
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技术能为金融投资所带来的价值,已经远超简单的高算力范畴,而聚焦于更高级的推理分析能力。因为单纯的数据汇聚和集中呈现,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资管机构的需求,这就需要认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的价值挖掘。
“认知智能技术,至少能在三大方向上,为投资、投研、投顾等场景提供显著的提升”,蒋龙表示,一是更高效的信息交互能力,二是更全面的推理分析能力,三是更精准的预测能力。
蒋龙认为,认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投资领域前景广阔。随着认知智能自身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上业界公司的共同努力,探索技术在场景中的深度应用,认知智能赋能资产管理,将逐渐成为整个资管行业的共识和标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