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聊经济|“芯片制裁”又来了,如何反“脱钩”?

潘向东2022-10-13 08:46

做生意嘛,本来就是你赚你的,我赚我的,即便在高技术领域也一样,交流之后相互提升,肯定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为何美国会选择在高技术领域来“脱钩”?美国这样的态度,我们怎么办?

从2018年美国开始打压华为、中兴以来,到今年8月份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订《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再到10月7日,美国政府将31家中国公司、研究机构和其他团体列入所谓“未经核实的名单”,限制它们获得某些受监管的美国半导体技术的能力。

中美之间就知识产权的恩恩怨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开始。但近年来美国选择强硬“脱钩”的方式,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的是要动美国“立国之本”的奶酪。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老觉得自己吃亏,觉得过去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不够。

一直以来,很多人形容中美之间的生意伙伴关系,就像“夫妻”,是互补!美国出口的主要是高科技产品、服务业、能源和粮食原材产品等,而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觉得他们有的,我们生产不了,我们能生产的,他们也做不出。

2018年特朗普政府开启中美贸易战,最后美国惩罚关税清单限制进口的都是我们的中高端制成品,而我们反制清单限制的都属于初级产品。

因为我们稀缺他们的高技术产品,他们稀缺我们的中低端制成品。

美国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是因为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开采,实现了机械化和高技术的嫁接,加上美国本身地广人稀,生产成本相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有比较优势,但俄罗斯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但在高技术领域,目前是美国拥有绝对比较优势,其他经济体却望尘莫及,由此也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垄断回报。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因为政府放权搞活,推行市场经济,又拥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加之环保成本比较低,让中国很快成为全球的中低端制造业中心。但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中国经济需要转型升级,不能老停留在做中低端附加值低、耗能高和高污染的产业,而是要转向中高端制造业,要发展高科技产品。

而且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的不断下降,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品的意愿会更加迫切。

假若轻松地通过“访学”就实现赶超,动了人家“立国之本”的奶酪,人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会与我们死磕到底。

除非有一天,发现遏制不住中国赶超的势头,或者中国开始“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让他们满意,他们才会妥协。

在此之前,美国挑起争端,出什么芯片法案,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制裁中国的高技术企业,脱钩中国高技术产业等等,都不必大惊小怪!

而且人家有底气的地方是,高技术产品他美国拥有绝对优势,我们不到他那里买,将面临买不到的困境。

但我们的中低端制造业产品,东南亚、南亚、中美洲、南美,甚至非洲,均具备潜在生产的能力。也就是美国能生产的,我们生产不了;我们能生产的,他可找得到其他地方生产。

有可以借鉴的历史。

就是淮海战役中的碾庄战役,面对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兵团的飞机大炮,华野损失惨重。在重型武器方面华野缺乏对抗的优势,尽管华野的士兵不畏惧枪林弹雨,但那种正面大兵团对抗,肯定会吃亏。攻城僵持不下的时候,怎么办?

当时的华野总指挥粟裕将军突然改变策略,采用挖壕沟贴近敌方阵地,结果就是由于双方黏得太近,国民党兵团的飞机大炮派不上用场,轰炸的话很容易就把自己的部队也炸了。此策略一出,华野很快就取得了碾庄战役的胜利。

现在中美之间在高技术领域方面,是美强我弱,我们想在这方面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转型,最优的策略就像粟裕将军所说的“把部队送进敌人的心脏”。

但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已经是越来越严,几乎不太可能送进“心脏”学到东西。而且一些留学生即便学到了东西,也选择留在美国。要吸引他们回来,唯有我们加大改革开放,让我们变得更有吸引力。

具体怎么操作?

一方面,我国加大开放,进一步吸引美国等西方资本进入到我国的市场,与此同时,加强与欧洲、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韩国等的合作与交流,这些经济体产业技术与美国之间的关联性高,融合程度较深,我们的经济体与他们之间融合越紧密,无形之中也越能加大了我们与美国产业和技术的融合。当年面对英国的“帝国特惠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是采用融合、逐一瓦解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贸易。

另一方面,我们在加大开放的同时,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减少西方经济体说我们“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口实,同时也为未来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好保护环境,做到未雨绸缪。

看拳击比赛的时候,你会发现,当拳击手面临对方强拳猛攻,另一方会开始采用抱住对方不放,黏在一起,让对方的拳头发挥不了作用,来缓解当时的局势,同时消耗对手的体力。这样的应急策略,我们也可以考虑借鉴。

就长远而言,我们要相信资本是逐利的!

荷兰的强大,海上舰队的打造,资金很多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工业革命,资金大部分来自荷兰。

我国拥有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海外资本不会放弃这块肥肉,只要我们自己加大开放,实现产业升级也就水到渠成的事,“后发优势”也将再次彰显。

编辑:吴小同 刘娟秀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潘向东】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