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马玉刚:终究要回乐业去看看

王雅洁2022-10-14 21:5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一路向西,起点广东,延绵至广西,2016年10月,马玉刚踏上征途,向着百色市开进。

他是国内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国首批国家定点帮扶挂职干部之一。在去往百色乐业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之前,他是中国广核集团陆丰核电项目的一名工程建设者。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是重庆、贵州经龙邦口岸(国家一类口岸)通往东盟国家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

启程之前,马玉刚对扶贫工作有着许多想象。他说:“我本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就到企业搞核电建设,一干就是二十年。如果将企业与市场比作其中的一条轨道,那么扶贫与政府工作便是另一条轨道。我想到另一条轨道上走一走,试一试。”

面对没有先例可循的扶贫工作,在他的探索下,短短两年间,中广核在乐业县实现了1000亩猕猴桃园的种植,以及1000亩猕猴桃园的规划流转。除此之外,马玉刚在自己定点帮扶的乐业县全达村,为推动生猪养殖产业修起了一条直通养殖场的“产业路”,沿途带动上千亩土地资源的使用,还在村里建成了245亩猕猴桃产业园。

2020年,该县GDP达34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尝到甜头的农户,走在路上大叫“马县长”。他记得一位叫文星绪的老农户,曾拉着他的手一再感谢,不让他离开。

回忆至此,马玉刚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彼时,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攻坚由此铺开。

时至今日,一旦开启扶贫话题,马玉刚便打开话匣子,一口气讲述1小时50分钟,期间用了8次“开心”,3次“感动”来形容自己的扶贫经历,并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无数个当年一起扶贫共事的同事姓名和村民姓名,能清楚地记得自己推动修建的道路长度——2.58公里。

提及当年扶贫的成绩,他没有过多着墨,而是笑着描述他曾经拎上排骨猪脚,青菜豆腐,来到农户家里,围着火灶,一起炒菜做饭喝酒,临近的贫困户和村干部也闻声跑来,欢歌笑语一片。

回到广东后,马玉刚仍保留着每年返回乐业一次的传统,亲眼见证着当地村集体收入年年攀升,有的村目前年收入已远超20万元。

初探

马玉刚想做许多事情,他捕捉到了大环境的利好。

乐业县新一届的党委政府班子于2016年5月完成换届,面貌一新。当地局势可谓“一片大好”,大家干劲十足,扶贫工作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5个月后,恰逢马玉刚来到乐业,乘借顶层推动脱贫攻坚的政策东风,马玉刚首先瞄准了乐业的旅游资源,想通过自己在广州见过的无人机大赛举办经验,复刻一次,在乐业也引进一场无人机大赛;他还曾将试图将桑果种植和深加工企业引入乐业。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水土不服,受多重因素制约,上述尝试均没有成功。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地政府在此之前也做过许多尝试,做过八角,做过核桃,也种过板栗,不过这些产业最后都没壮大起来。之所以未能壮大,是因为即便产品本身很好,但未找到市场途径销售。

2016年5月履新的乐业县领导班子,开始摸索出了一条门路,想要发展产业,一定要“贴近市场”,这与马玉刚的思路不谋而合。

来到乐业的头半年,马玉刚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一直在摸索调研”,想了很多的思路,看到哪一个方面都想做,到最后思路才慢慢聚焦。”

突破

半年后,马玉刚取得了第一次突破,他的思路开始真正聚焦。

经过探索,马玉刚明确了一条思路,以前那种输血式扶贫,不可持续。想要做到真扶贫,一定要围绕产业做文章,促使当地形成造血功能。他将目光锁定在红心猕猴桃上。

彼时,乐业的红心猕猴桃拿到了国家地理标志,当地提出了3万亩的种植目标,之后又提出10万亩的种植规划。

在乐业县第一批规划建设的猕猴桃产业园里,就包括了中广核出资建设的1000亩,资金支持涵盖土地流转、平整、种植等多重环节。

红心猕猴桃融合当地特色,产品定位清晰,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发展一下就打开了口子。发展猕猴桃产业,这是马玉刚认为县委县政府做得最成功的选择之一,这个选择持续至今,仍在推进当中。截至目前,中广核出资建设的2345亩猕猴桃都进入了盛产期,已经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关于产权经营模式,当时广西其他地方还没有可参考的案例可循。马玉刚参与到乐业县委班子的决策研究中,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探索出一条企业注资,政府投入部分资金,然后在村里面和乡镇成立农民的产业合作社的途径,农民入社以后,再按照人头,给每一家发放股权证。在马玉刚看来,这是一次首创,更是“党建+扶贫+产业”精准帮扶的首创。

马玉刚的预期是,如此便能给农民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收益:第一部分是土地流转的收益;第二部分是产业园务工的收入,该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不需要再远赴外地,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还顺带解决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果实售卖之后的股权分成收入。

通过实践,上述设想均得以落地。但马玉刚不满足于此,他将眼光投向了更大的市场。

2018年,他带着乐业红心猕猴桃来到北京,来到有10余家中央企业参与的产品推介会上,开了场猕猴桃专场推介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了来自乐业这个广西不知名县的水果特产。

在马玉刚的推动下,乐业红心猕猴桃一举跻身中央企业联合会在京各个央企的扶贫产品门店,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此外,马玉刚还瞄准了绿色生态的生猪养殖产业。全达村的黑土猪多为林间散养,肉质紧实,入口鲜香。然而交通的不便极大影响了生猪养殖的发展。

为了打通生猪养殖产业的运输通道,马玉刚启动了修路工程,他于2017年10月连夜奔赴全达村调研,定下时间期限,要求2018年春节前必须投入使用。

在马玉刚的推动下,目标达成了,他将这条路称为“产业路”。这条路的修建,带动了沿途几千亩土地发展。

尾声

将乐业特产带向更广阔市场的同时,马玉刚还为乐业县带去了风电项目。

在他挂职期间,经过多方协调推动,中广核将当地的风电项目纳入为重点开发项目。同时,该项目还成功纳入自治区开发项目目录库,可以立项启动。

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作为全国100位优秀县委书记之一,时任乐业县委书记方志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拨通了马玉刚的电话,告诉他乐业的风电项目马上就要投产,让马玉刚一定要去参加投产仪式。方志高对马玉刚说:“你是前面蹚路的那个人。”

马玉刚亲眼见证着乐业县的巨大变化,产业得以兴旺,农民收入得以提高,高速公路也投入使用。

马玉刚回广东后,仍通过相关途径,推动在深圳、广州、南宁、百色四个高铁站循环播放乐业的旅游宣传片。同时他也与当地干部和村民保持着密切联系,他清楚地记得,今年乐业县猕猴桃开始采摘日期是8月22日,现在,红心猕猴桃的产量每年都在增加。

在和本报记者沟通的过程中,他一再提出让记者去乐业看一看,推介乐业是“世界天坑之都”“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兰花之乡”,说当地风电项目基地还种了许多花,成为网红竞相打卡的风车花海之地,力证乐业是个好地方。

对于马玉刚来说,为乐业做推介,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回望过去,马玉刚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于自己曾与时代同频共振,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功成。不过他没有居功,他认为个人力量是微薄的,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政策和中广核在背后的支撑。

走过多年,他也有许多遗憾,遗憾当年那些未尽的产业,遗憾自己未能亲手给当地村民写上一副对联。2022年,哪怕疫情反复,他也“终究要回乐业去看看”。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