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上海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蒋飞2022-11-17 08:50

核心观点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人均收入位于全国首位,产业结构超前发展,金融业占比较高,对房地产的依赖较少,实现多年财政净上缴,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但同时我们看到,上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大城市病尤为突出,住房需求缺口持续存在。

未来上海将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门户枢纽等功能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城市产业集聚和缩小收入差距,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和都市群。

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2021年,上海市以4.32万亿的经济总量继续位列全国第十,占全国GDP总量的3.8%。以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6.45计算,约为6699.98亿美元,超出瑞典(6356.6亿美元)。同时,上海人均GDP相较于江苏(13.7万元)、福建(11.7万元)、浙江(11.3万元)、广东(9.8万元)等其他经济大省来说也相对较高,2021年为17.4万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万元),仅次于北京(18.4万元)。

从2005年到2021年,上海市GDP增长整体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2021年同比增长8.1%,受上年GDP基数较低的影响,较2020年同步比增速有明显的回升。受上半年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生产总值为3.1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4%,比全国低4.4个百分点,但降幅较前二季度有明显收窄(-5.7%)。今年以来,上海市动态调整防疫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动复商复市,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贡献了上海力量。

下文我们将对上海市的经济、财政与债务情况进行详细梳理与研究。

1 产业能极高,需求增长强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1,1 生产端看,三产发展强势,金融引领突出 

2021年上海市三次产业占比为0.2:26.5:73.3,相比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4:53.3,上海市第三产业占比明显较高。从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665.56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为73.3%,三产占比位列全国第二,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量的主导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2021年上海市服务业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生产总值分别占据前三名。今年前3季度,上海市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分别为6286.61亿元和2614.93亿元,实现6.2%和6.0%的高速增长;房地产业生产总值虽仍同比下降3.3%,但相较于前两季度,降幅有所收窄。

金融业作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以来,依托于上海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从2450.36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7973.25亿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2.52%。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1.50%增长至2021年的18.45%,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近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总量大幅上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也不断增强,是目前国际上金融市场种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2022年9月22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发布,上海排名由2015年的第21位跃升至第6位,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水平已位于全球前列。

房地产业方面,上海市房地产业发展较早,增长较为稳健。2001-2009年间,上海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这或显示出上海城市化率领先全国,房地产业发展较早。2010-2017年这一比重有所回落,但2017年后上海市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又大幅上升。2019年,上海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5.1%,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水平(2.6%),达到顶峰,随后略有下降。今年上半年受上海疫情影响,1-6月上海市房地产增加值同比-10.0%,降幅高于全国同期水平(-4.6%),但三季度累计增速只下降3.3%,相较于前两季度,降幅已经有所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足,生产总值超过房地产业。实际上,上海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十年都在快速增长,2012-2021年,上海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从918.83亿元上升至3392.88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4.31%增长至2021年的7.85%,明显高于全国水平(3.84%,2021年)。2021年6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在稳固现有服务业规模存量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动能增量,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服务业全方位赋能,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工业发展方面,上海市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先进制造业发展良好。

2021年上海市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持续位于全国城市首位。增速达到10.3%,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上海工业生产增速受到拖累,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下降2.2%,较全国低6.1个百分点。但6月份以来工业生产明显回升,单月增速维持在15%左右的高点。

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早,增势强,产业转移与升级成效显著。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便提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六个重点工业行业。近年上海不断进行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境损耗型产业外移,成效显著,当前上海当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成套设备和生物医药制造业这六大重点工业行业。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支柱潜力的新动能产业。2021上海市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30.66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6%。

2021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为关键抓手,赋予“上海制造”新内涵。制造业规划提出要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融合制造和服务,打造产业集群。

上海市作为国企国资重镇,国有经济总量大且覆盖面广,国有企业在上海经济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白廷辉在今年9月28日第五场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6.27万亿,同比增长6.9%;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总额3526.6亿元,同比增长4.7%。2021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约占全国地方国企的七分之一、九分之一和六分之一。

上海民营经济占比低于全国水平,但其外资经济非常活跃。2021年,上海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8.5%,显著低于全国水平(60%以上[1])。但是上海外资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25%, 非公有制经济占比55.0%。

1.2 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投资角度看,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高且增长稳定。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2],近十年来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始终维持在22%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这反映出上海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入的依赖程度较小,投资的整体效率较高。从2012年的0.53万亿元稳步增长至2021年的0.96万亿元,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6.87%。不同于近十年来全国投资增速逐渐放缓的整体趋势,上海市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6%左右,并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别高出全国水平7.4和3.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来看,上海市工业、房地产投资增长稳定,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强,服务业投资成绩亮眼。近五年来,上海市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良好。其中2021年,上海市工业投资在电力生产、医药制造等领域的推动下实现同比增长8.2%,其中聚焦电子信息产品、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制造业投资增长7.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2%。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对外资有着很强的吸引力。2021年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2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而服务业是上海市拉动投资、吸引外资的主力军。2021年,上海市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生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0%、31%、59.9%和51.2%,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15.30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占比上升至95.5%。

消费方面看,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持续改善。2012年到2021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复合增速为10.5%,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9%)。从2020年开始上海社会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显著抬升,这主要是因为全国消费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是上海市在新能源汽车、线上生鲜消费等领域的拉动下社会零售总额依旧保持增长。2021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居全国城市第一。其中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消费增势良好,金银珠宝、化妆品、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3%、15.7%和14.8%。线上零售和民营企业销售持续增长。2021年,上海市网上商店零售额为3365.78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6%。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471.71亿元,同比增长8.1%,占社零总额的30.3%,较上年提升了6.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上海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随着后续举办“五五购物节”、发放多轮电子消费券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市场销售情况有所改善。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864.63亿元,同比下降10.7%,降幅相比上半年收窄了5.4个百分点。

房地产销售方面,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21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80.45万平方米,相较于2011年的1771.3万平方米,复合年均增速仅为0.6%,远低于全国同期增速(5.1%)。近年来,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除2010、2011和2017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年份与全国水平接近。上海统计局指出,2010和2011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国家出台的各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有效遏制了房地产的投机投资需求,所以导致商品房销售大幅下降;而2017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则是由市场化新建住宅供应大幅减少、规范“类住宅”销售市场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01.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0%,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5.2个百分点,降幅较今年上半年收窄16.4个百分点。

尽管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近十年基本维持稳定,但销售金额却实现了10.2%的复合增速,这其中房价拉动作用明显,上海房价增速明显高于全国。近十年上海商品房市场基本呈现量稳价涨态势,表明商品房市场需求一直比较旺盛,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外需方面看,上海对外贸易水平量质齐升,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上海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2020、2021年上海市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连续排名世界第三;口岸贸易总额达到10.1万亿元,连年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1年,上海市货物出口总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6051.82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比重达38.5%,民营企业出口额比重上升至30.4%。上海市外贸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上海市一般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23.7%,比加工贸易出口额增速高2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29.4%,比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高1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14%,略低于全国同期水平(13.8%)。

1.3 人口端看,人口吸引力较强,老龄化问题严重 

上海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人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人口流入城市,《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上海外省流入人口为1047万人,居全国第三位。从常住人口来看,2021年末,上海市有248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07年至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速处于高位下滑的趋势,到2015年首度转负,为-0.38%。2015年至今,上海常住人口增速维持在0.4%以下左右的低位,2021年进一步降至为0.04%。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水平,并且2020年、2021年连续负增。因此上海常住人口的变化主要由人口流动主导,2015和2017两年常住人口负增,可能主要是受政策引导。上海市委2015年发布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上海“十三五”必须牢牢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规划建议,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相对比较严格的户籍政策也限制了人口大幅流入。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支出要坚持人口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综合解决人口总量、结构、布局问题。完善落户政策,逐步建立积分落户,合理调控户籍人口机械增长。另外,近年上海产业加速升级,也导致部分低端制造业从业人员流出。

从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上海目前面临较严峻的问题。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2012年的9.4 %到2020年的16.3%,整体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上海已于2021年末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1.4 资金端看,居民储蓄化倾向较强,企业信贷增速稳定 

2021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万元,同比增长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万元,居全国首位。实际上,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其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海领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能一定程度拉动了居民存款。

通过观察上海住户存款占全国比重和上海市人口增速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从2010年到2021年,上海市对资金的吸引与对人口的吸引整体较为一致。2010-2015年上海市住户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从5.07%下降到4.06%,而这段时期上海人口增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在2016年及其之后上海人口增速稳定在-0.04%到0.37%这一区间内,上海市住户存款占全国比重也稳定在3.9%附近。

将上海人民币存款增速和全国对比后发现,2019年以来上海市人民币存款总额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与居民存款的持续高增速和企业存款增速的上升相关。我们将存款拆分为境外存款和境内存款两大部分,其中境外存款占比自2015年以来持续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这或许与上海较强的外资吸引能力有关。如果境内存款进一步拆分,分成居民端和企业端来看,住户存款增速自2018年快速上升,之后持续高于全国水平,反映出上海居民收入高增长态势;而企业存款增速在2020年和2022年上半年有较显著的上升,也反映出疫情对上海企业的影响较为显著。

从贷款端看,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人民币贷款增速除2017年和2021年外均低于全国水平,这可能是因为上海直接融资发展较强,弥补了一部分企业信贷需求。2022年10月,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在上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上海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为上海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超过4万亿元。上海市企业贷款增速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均维持在10%左右,企业信贷稳定增长并且贷款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2022)》显示,2021年末上海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7017.51 亿元,比年初新增1810.49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为6041.01亿元,较年初新增 1754.28 亿元。

居民贷款方面,上海市住户贷款同比增速近五年呈现下行趋势,在2020年初甚至出现同比负增,这一现象与住户存款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共同表明上海市住户存在一定的储蓄倾向。近10年,上海市人民币净存款(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海市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也从2020年1月的12.8%快速上升至2022年8月的19.3%,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消费预期下降,存在一定的储蓄化倾向。

2 上海财政与偿债能力分析

2.1 上海市财政自给能力强,实现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

上海市不仅经济实力靠前,财政收入也相对可观。近十年,上海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3743.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771.8亿元,年均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660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高达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由4184.0亿元增加至8430.9亿元,年均增长7.3%。今年前8个月,上海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17.80亿元,同比下降14.2%,但仍位居全国第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的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近十年上海市财政自给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财政自给率为92%,财政自给能力强。

上海市财政实力较强,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支撑。2020年到2021年,全国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8个省市净上缴中央税收(上缴中央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之间的差额)为正值,实现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2021年,上海市净贡献6797.27亿元,位列全国第二。

2.2 上海财政土地依赖成都较低 

上海市财政实力雄厚,同时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低。且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土地依赖程度的指标,从2021年数据来看,上海市的土地依赖度居全国各省市中游偏下水平,事实上近10年以来上海市土地依赖度一直低于30个省市的平均水平,表现出较低的土地依赖程度。从变化趋势来看,上海市近5年土地依赖度出现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与全国一致。我们认为目前上海在财政方面要继续控制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增长速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经济转型。

2.3 上海债务状况良好,偿债能力较强 

从债务角度来看,上海市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强。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上海市省经济、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负担轻。2021年,上海市GDP位列全国第10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全国第4名,而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为17.02%,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54.15%,均低于全国各省的平均水平,说明上海市整体政府债务状况良好。

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上海市宽口径债务率仍处于低水平。近五年,上海市宽口径债务率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1%,基本保持稳定,且始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上海市隐性债务负担较轻。2021年上海市宽口径债务率为136.25%,显著低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292.85%)。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海市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3 上海城投融资情况分析

3.1 上海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速低于全国

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在2009年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725亿元,此后持续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达63913.71亿元,复合年均增速高达30.07%。上海城投债总发行量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发行总量由2009年的394.5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301.72亿元,年均增速约10.5%。上海城投债发行额占全国比重从2009年的14.48%降低到2021年的2.04%,其中2014年以来持续维持在3%左右。

2009年以来,上海城投债净融资额发行基本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8两年,上海城投债偿还额均高于发行额,连续两年实现净融资为负,体现其对城投债务的有效控制。2019年以来,城投债净融资增速有所提高,于2021年末达到726.09亿元。今年前10月,上海城投债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分别达到1276.9和564.4亿元,占全国城投债发行比重进一步上升。

从地区结构来看,上海各区县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从2021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浦东新区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其次是黄浦区、闵行区、嘉定区等地区。而从城投债融资规模来看,浦东区、静安区、黄浦区对资金的吸引要远超上海的其他城市。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浦东新区、静安区、黄浦区三地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分别为3646.39亿元、623.23亿元和304.5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区与杨浦区2021年无论是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还是宽口径债务率均位于上海各区县较高水平,显示出这两地债务负担较重另外2021年浦东新区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5.29%和41.26%,分别处于较低和中游水平,表明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实力对其债务具有良好的的覆盖能力,但将城投债纳入考量后的宽口径债务率为226.51%,排上海各区县第二位,表明浦东新区也存在较重的城投债务负担。

3.2 上海市城投债利率明显低于全国,到期规模较高 

2018年以来,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持续下滑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为4.36%,较2018年下滑128BP;近十年来,上海城投债利率与全国城投债利率呈现相近的下滑趋势,较2018年下滑145BP至3.31%,发行成本进一步压缩。今年截至10月29日,上海城投债票面利率为2.74%,比同期全国利率低100BP。

2021年,上海城投债到期偿还量达501.57亿元,而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进一步上升至576.06亿元,其中今年7月份到期额为98亿元,单月偿还额位于历史高值。未来三年上海的城投债到期规模也均位于500亿元以上,并且将在2025年上升至653.10亿元,偿债压力较大。

4 小结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高、集聚辐射能力强。人均收入位于全国首位,产业结构超前发展,金融业占比较高,对房地产的依赖较少,实现多年财政净上缴,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但同时我们看到,上海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大城市病尤为突出,住房需求缺口持续存在。

未来上海将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门户枢纽等功能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城市产业集聚和缩小收入差距,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和都市群。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偏差;国企改革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再次爆发。

脚注:

[1] 刘鹤在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提到,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福建省工信厅: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达3.38万亿元、增长9.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

浙江统计局: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6年的3081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9200亿元(初步预计数),规模扩大50%以上。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65.2%提高至2021年的67.0%左右,比重逐年稳步提升,对我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2021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GDP比重由五年前的55.4%增长为57.3%,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由五年前的57.2%增长为63.1%。

广东年鉴2021:2020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7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8%,提高0.2个百分点。

山东统计局: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8050.0亿元,占GDP比重达52.0%,同比增长4.1%,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5%。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2021年,上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28.5%。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020年12月2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华源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造了全市超过1/4的GDP。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774.33亿元,增长8.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0%。

[2]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在2017年后停止公布,因此2017年后固投累计值用累计同比倒推得出。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值虽然持续公布,但为保持与上海市统一口径,我们也选择从2017年起用累计同比进行倒推。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蒋飞】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