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新聚焦:教育转向情感的重要性与困境

田进2022-12-26 11:4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12月24-25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上,教育向情感转向的重要性以及现实困境成为了多位教育政策研究者、地方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等嘉宾演讲的关键词。

从概念上看,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多个国际教育机构提出,社会与情感能力是21世纪的关键技能,教育学正在经历由认知向情感的转向。在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教育福祉和心理健康。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解释,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学名,通俗地讲,就是情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特定环境的认知,实现自己需要的调控能力。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表示,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社会与情感能力,造成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国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发展部主任蒂亚•卢科拉则表示,社会与情感能力和学生的学业成功、福祉密切相关。好的师生关系也与更高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密不可分。她分享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自我评价越高,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学生在其他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上也更强。

在教育转向情感的重要性被不断重视的同时,在多位专家看来,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在会上发布的《2022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指数总体与2021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其中政策环境改善相对明显,社会环境有所下降。但家庭氛围、成果交流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短板,教育创新的社区支持与共同体建设维度下降幅度最大,围绕教育创新的评估问责政策有待加强。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也指出,经济市场的竞争,迫使大量劳动力不得不在要求低于其教育水平的工作岗位上就业,发生了过度教育。有研究验证了中国过度教育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也要求我们对教育的关注需要从智力发展到综合素养的转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介绍,从国际视角来看,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转向经历了三次。第一次转向是从认知到情感的转向,也就是从智商到情商的转向;第二次转向是从心理到教育的转向,从心理学领域转到了教育学领域;第三次转向是从国家到国际的转向。从国际层面来看,尤其是发达国家,把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一个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立于2014年12月,此后每年均举行年会,围绕中国教育发展热点问题展开探讨,今年年会的主题被定为“教育的情感转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