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姚余栋:中国资管市场发展五大趋势

曹妍2022-12-30 14:21

2022年是资管新规落地元年。这一年里,上市公司在变动中寻找新的成长路径,资管行业也在震荡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面向未来,企业如何适应新规,为客户创造稳健、优质、长久的回报?行业又如何构建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12月30日,由经观主办的“2022财资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线上举办,特邀来自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证券、基金等业内嘉宾共聚一堂,探讨政策导向、行业变化与未来方向,助推中国资管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期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分享了中国资管市场发展五大趋势——权益投资进入γ时代、个人养老金成第三支柱、公募基金稳健发展、金融行业协同融合、资本市场出现更多“科技牛”。

第一,全球波动率上升,权益投资进入γ时代。当前,全球市场波动率上升,标普500随着美联储加息也跌去30%。权益投资的β(跟随市场波动的收益)相应减少,而α(不跟随市场波动的收益)不易找到,γ时代开启,对机构宏观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

“躺赢”时代结束,机构需要对权益市场、股票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个股、行业以及周期轮动,主动寻找优质公司进行价值投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等待风口。

第二,个人养老金有望成为第三支柱。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

随着老龄化加剧,中国养老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第二支柱(企业职业补充养老金)渗透率不够。因此,政府可以尝试推出中国版的“李斯特计划”,把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舒缓当前压力。

(李斯特计划于2001年推出,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德国养老金体系改变了过去第一支柱独大的局面,社保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有所缓解。)

估算来看,中国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人群月薪在8000元左右,人数约为3000万-5000万人,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中国不能把养老第三支柱做成中产阶层专属,而是要扩大到广大普通人群,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争取让10亿居民参与进来。

第三,在证监会指导下,公募基金发展稳健。公募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总市值为26万亿,权益类基金规模接近10万亿。在地产、基建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机构应多关注硬核科技,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周小川行长说过一句名言:“资金进入股市也能支持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公募基金在其中则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居民投资公募、公募投资资本市场,助推实体经济得到发展。基金行业在证监会的指导下,整体发展比较稳健,特别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成长迅速。

第四,保险、理财、券商与公募协同融合。首先,公募行业具有强大的投研体系,在权益上更有优势,有助于其他资管行业的融合;其次,随着国家信用风险、区域风险以及行业风险上升,信用债权不再“躺赢”,需要公募产品来投资一些地区。公募行业可以帮助其他资管行业做信用挖掘工作;此外,公募基金可以分散、减缓信用风险,提供流动性,是中国资管生态圈“抱团取暖”的底仓之一。

第五,伴随宽松货币政策、注册制推行,资本市场会出现更多“科技牛”。中国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成为中等收入发达国家,这就要求十四五期间GDP保持5%的增速,目前看来也是可行的。中国的财政政策还有空间,货币政策也有手段,加上全面注册制即将推行,资本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牛”,出现一些优质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