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财资管理迎来新的行业机遇

万敏2022-12-30 20:52

2022年12月30日,由经观主办的“2022财资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召开。2022年是资管新规落地元年,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在震荡中寻找着新路径,即将踏上一段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征程。如何不负嘱托,履行诚信,为客户创造稳健、优质、长久的投资回报?如何构建业务模式、选择策略、对宏观经济与资产大类审慎研判?是行业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

在论坛当天的圆桌对话环节,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四川天府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助理莫姝琳,EFP金融理财管理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合作导师姜兆华,联海资产合伙人、投资总监周清,就养老金融、资管数字化、金融支持实体等话题,深入探讨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政策与未来,助推中国“财资管理”高质量发展。

行业迈进新征程

随着“新十条”的发布,各地的疫情防控出现了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活力有所恢复,在经历了这样的一系列变化之后,不论是客观的经济金融环境,还是主观的投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作为专业的机构者,各位圆桌嘉宾也有不同的体会。

姜兆华认为,明年经济的增长目标很有必要保持在5%左右的GDP增速。只有在这个增长率之上,就业才能够相对的稳定、经济也会平稳,各方面都会保持经济的健康状态。相信2023年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还会配套出台一系列的经济金融政策。

周清认为,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了2023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如何快速提振就业和中小企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在疫情放松管控的初期,政策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在国家有力推动稳经济相关政策大环境下,国内预计会迎来弱复苏。资本市场会领先经济的发展两到三个季度,部分稳增长的行业有可能会率先反弹,比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科技、房地产、基建等板块。如果经济恢复的速度超预期,下游消费和传媒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根本,尤其在疫情过去之后的经济恢复期,更需要金融资源的助推。作为专业的资金管理者,资管机构怎样平衡好风险管理的同时,调动金融投资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实体产业、企业,也是本次圆桌对话中引发嘉宾热议的话题。

邓海清谈到,金融创新的方向不是过度强调数学模型的复杂性,而是越来越多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服务实体的能力。近年来金融创新有两个较大的突破,一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服务制造业。二是服务长尾客户,服务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的普惠金融。

姜兆华表示,资管新规之后打破了刚性兑付,理财资产实行了净值化的管理,对资管机构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挑战,资管机构既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投资人的收益,还要平衡好风险的管理,这点非常重要。我国的实体企业近三年来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有的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有的企业经营效益相对好,投资意愿下降,对资管行业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资管机构连接理财、保险、信托等投资渠道,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融资服务。要继续提升主动投研分析和管理,挖掘实体企业,让更多的投资人参与到项目的融资中来。让更多的资金去流向先进的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让成本降下来,为不同企业定制化专属的资管产品,根据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制定配套的综合服务方案。要提升撮合能力,让资产活起来。很多上市公司本身就持有优质的可以投资的资产,银行可以贷款,但是这样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会升上来,如果对接到理财资管产品,通过发行和认购企业的REITs产品,甚至撮合成高净值客户认购股权的方式,实现负债出表或者增加实收资本,实现资产出表,不但企业的负债率能够降下来,还能盘活企业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这些方面资管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周清认为,在经济恢复期,尤其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主要是二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路径效率。企业如果直接融资路径非常通畅,会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配套资本市场发展同时,还需要完善工具化产品投资,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是指数编制,还有衍生品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指数的编制非常有利于市场的扩容,比如说当前市场中ETF的规模接近2万亿,投资者主要以保险机构为主,这部分资金对股票资金的配置是偏长期的,随着ETF衍生品相应工具的丰富,指数和指数周边的投资会吸引非常多的增量资金,也会对实体企业进行实质的支持,另一方面很多的境外资金会长期配置中国成熟的指数,形成了一定的增量资金,指数的编制和衍生品的丰富非常有利于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支持的效率。

数字化发展上台阶

圆桌论坛中,莫姝琳表示,资管机构的内部管理需要数字化转型。首先,加强数据中台的建设,整合内外部的数据,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的打造。第二,打造智能化、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第三,需要精准地刻画客户、陪伴客户,从了解客户到了解客户的想法,建立客户动态的风险模型,帮助客户克服由市场波动带来的情绪影响,做好客户的陪伴式服务。

“数字化转型在我行已有多个突破点,比如在销售端的零售条线,以零售客户数字化经营作为框架,建立了精准营销平台工具体系,以及机构的全流程数字化经营模式,形成了适用于我行实际业务情况的零售客户数字化经营路径,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高效且科学的数据收集和管理机制,整合并挖掘内外部的数据价值,搭建了零售客户数据的中台,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客户体系、标签体系,涵盖了人口属性、价值属性、金融交易类产品、行为标签类,特色课程类、运营监测类、模型预测类等八大类共计2000余条标签,打造了从零散到整合,从数据到冻结数据的挖掘能力。”莫姝琳介绍,四川天府银行还搭建了精准营销平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平台化,打造客户的360度视图,展现各项客群的监测指标,半自动生成客户发展的专项分析报告,助力数字营销决策。这一系列在零售条线销端的数字化转型,更多地是为了真实的挖掘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

莫姝琳介绍,在资管业务端,数字化转型主要在风险管理方面实施,通过各专项的风险监测指标,最终形成管理压力测试、风险指标体系、风险资本计量、风险限额管理的总量风险监测体系。第二是逐步建立各业务条线系统化的监测,连接销售系统,资管系统,估值系统和外部的咨询系统,数据系统,实现内外部数据的交互、归集和处理。第三是建立风险数据集市。生成各业务对应的风险管理系统,最终形成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门户,达到总量风险监测的效果。

 养老金融与ESG投资起航

今年,个人养老金融试点正式开闸,给资管和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对于个人养老金融的制度设计、产品设计和市场预期,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亦各抒己见。

邓海清认为,养老金融产品未来应该坚持“四性”的特点,第一是普惠性,尽量不要把养老金融产品设计过于复杂化、过度的涉足衍生品,越简单越好,让普通老百姓可以看得懂。第二是强调低风险性,作为老百姓的养老钱,中长期来看是绝对不能亏钱的。能跑赢通胀,是对养老金融产品的中长期回报最基本的要求。第三是要具有流动性,个人养老金产品需要给每个投资者、每次投资,包括资金在不同产品之间的转移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最后是要具有可监督性,与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不同的是,个人养老金投资需要个人做决策,目前并没有类似于社保基金理事会或企业年金委员会的专业机构去监督资产管理人的履职及甄别投资人的好坏,这是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中非常大的空白点。

在“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支撑之下,ESG作为一种重要投资理念、评价方式和企业行动指南,越来越受到财资管理机构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

周清谈到ESG投资时表示,目前,中国在ESG探索方面处于初期阶段,相应的产品不是很多,从产品的角度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几个方面,第一是策略的设计,投资ESG相关的主题,应该选择哪些指标,代表环境社会贡献和公司治理。有好的策略才能保证业绩的稳定性。第二是产品的设计,ESG相关的产品久期怎么设计,产品的形式怎么设计,这是比较关键的去吸引不同的投资人的关键环节。第三是产品的发行和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目前看到这种产品还是应该以公募和保险比较有公信力的资产管理机构为主,后续随着投资者逐渐成熟,业绩逐步稳定再扩大到社会层面。总体来说现在去发展ESG投资还是要参考海外相对成熟的模式,目前还是萌芽期,中国未来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姜兆华认为,ESG投资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投资理念的挑战,第二是产品创新的挑战,对于投资人来说目前可以投资的品种还比较少,投资的产品也仅限于绿色债券,其他非标、公募REITs的ESG主题基金和美债产品、保险基金等。从这些产品投资的属性来看,各有利弊。第三是投资风险管理的挑战,ESG投资是基于社会环境和治理的风险判断投资,如果判断不准确就可能产生重大的可持续发展投资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投资主体对于ESG风险分类认定方法是不同的,而且ESG分项指标的测算和统计度量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所以说ESG与企业的中长期表现还有风险投资回报是很难平衡,很难确定的。第四是ESG的信息披露挑战,ESG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充分、信息不及时、数据不完整、渠道也不畅通。对于ESG的评级,投资者或者利益相关方,要想得到被投企业项目的ESG信息,需要花费很多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

 

 

 

 

 

金融市场研究院记者 关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理财相关领域。探索金融新闻新的写作方式。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