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ESG体系建设展望财资管理新趋势2022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杜远2023-01-05 19:57

12月30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经观传媒主办的“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行,论坛分为上下午两场,即“2022ESG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与“2022财资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声音,关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积极传递上市公司长期价值,探索资产管理持续创新,深度解读财富管理最新风向,把脉中国经济,探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潘春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ESG理念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双碳目标愿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一致,上市公司通过加强ESG能力建设,有利于改进公司治理质量,运营质量和创新质量,促进技术革新,提高市场认可度,降低新发展格局下的市场风险,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潘春生建议,应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要明确科学发展路径,既要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又要注重与国际规则接轨,既要强化ESG的信息披露,又不能过度增加企业负担,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评级机构、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经济观察报社副总编辑、经观传媒副总裁郭宏超在致辞中表示,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成为重中之重,随着目前经济活动逐步回归常态,基建与制造业在政策推动下有望稳健增长。随着稳增长持续释放出积极信号,资本市场也有望迎来价值重塑,2023年资产配置或将迎来新的转折,冬去春来,A股市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从公司内部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的角度,解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路径。他表示,以往当公司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更多地是通过表外的方式体现环境和社会责任成本,而通过ESG评价体系、通过CCER、碳排放权交易所这样的机制,则可以有效的督促公司积极履行低碳环保、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在社会层面有效解决治理的问题。王忠民还提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还有提升空间,一是部分企业“免费”的碳排放权不利于形成价格发现机制,二是应推动碳排放权的供给端形成竞争机制。

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分享了关于创新经济助力“双碳”目标的深度解析。他谈到,包括数字政务、共享出行、资源回收、能源数字化等创新经济形态和领域,主要从需求端、从推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改变的层面助力减少碳排放,需求侧的改革动员了整个社会,其发挥减碳作用也是高频次的,所实现的贡献甚至比能源供给层面更大,创新经济是减碳的一支“奇兵”。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解析了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他表示,对于广大的企业而言普适性的有效创新应思考当前三大方向,即数字化是企业创新发展“基础设施”,低碳绿色化是企业创新发展“标尺”,而专精特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

在“2022ESG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经济观察报编委、金融市场新闻中心主任袁金秋与全球投资决策支持工具和服务供应商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中信证券数据科技组首席分析师张若海勃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轶名等与会嘉宾,围绕中国ESG体系构建与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王晓书表示,中国的ESG基金和投资还在发展的初期,规模和体量远没有达到欧洲市场的规模,内地监管机构尚未出台针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强制ESG信息披露要求,但是如果以史为鉴、以邻为鉴,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需要认识到ESG投资不仅仅是短期的热点,而是长期的确定趋势,需要持续地投入,进行数据和能力的建设。

张若海建议,监管和资本市场面对不同的行业,应该设计稍微不同的方式,去帮助企业在进行ESG管理布局时度过短期的成本管理阶段,最终在两年左右实现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ESG的评分,全面推向所有的上市公司。

王轶名提出,上市公司要抓住ESG体系给每家企业的窗口期,要构建数据、选择好投资、衡量ESG工具,不断地完善自我,做好ESG方方面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自己企业ESG管理体系等,避免政策制度公布了之后,造成企业一次性的建设和投入,带来过大的压力。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与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林煜廊坊京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竹磬,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步”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蒋林煜表示,上市公司质量有很多评价方式,嘉戎技术作为一家在细分市场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当前的营收规模和市值相对较小,容易被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所忽视,如何让资本市场能发现和助力,这是嘉戎技术的挑战。但从机遇上来讲,国家提倡循环经济、环境技术领域投入以及“3060双碳”目标,对嘉戎技术这样一个以清洁生产技术为主战场的企业是极大的利好。目前,嘉戎技术的目标是推动行业从“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的方向升级,推动公司从一个“环保水处理公司”向“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公司”转型。

贺竹磬表示,中国公路上市公司的ES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绿色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并未成为上市公司内在的追求目标,也未在相关年报中进行披露,但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绿色公路理念推进,交通新能源业务有巨大的商业机会,尤其是碳交易领域。在政府管理、碳中和政策、自身转型等因素驱动下,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也会将环保、社会责任、企业治理与经济效益融为一体,走在其他产业前列,引领中国ESG进一步发展。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2022财资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期待2023年的政策能触达、影响到个人与企业的预期,激活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使经济运行和政策杠杆作用得以发挥。他建议,应继续维持和适当扩大现有的结构性工具,包括保交楼的稳定基金,政策性的贷款,创设一些支农金融的工具等,这是财政和货币的配合和相互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在传统的价格和数量的总量工具之外的工具箱。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分享了中国资管市场发展五大趋势——权益投资进入γ时代、个人养老金成第三支柱、公募基金稳健发展、金融行业协同融合、资本市场出现更多“科技牛”。“当前,全球市场波动率上升,标普500随着美联储加息也跌去30%。权益投资的β相应减少,而α不易找到,γ时代开启,对机构宏观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躺赢’时代结束,机构需要对权益市场、股票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个股、行业以及周期轮动,主动寻找优质公司进行价值投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等待风口。”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洪光就资产证券化(ABS)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作了分享,他表示,基础设施REITs依托资产权益而非融资主体的信用,在资本市场上将优质项目打包出售,实现基础设施股权在资本市场上的流通,能够比较好地提供地方政府和基建项目退出渠道,从而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地方政府的刚性兑付压力,能够有效缓解土地财政的弊端和高杠杆的运行模式,降低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的债务风险。

中金研究部量化与ESG首席分析师刘均伟分享了“资产管理的ESG实践”的话题。他表示,金融机构是监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整个ESG生态圈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除了资产管理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责任,比如银行的信贷和中间业务、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财富管理公司的研究业务等,这些独有责任都可以与ESG实践相关。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四川天府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助理莫姝琳EFP金融理财管理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合作导师姜兆华联海资产合伙人、投资总监周清,就养老金融、资管数字化、金融支持实体等话题,深入探讨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政策与未来,以期助推中国“财资管理”高质量发展。

邓海清表示,金融创新的方向不应过度强调数学模型的复杂性,而是要越来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服务实体的能力。近年来金融创新有两个较大的有益突破,一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服务制造业。二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服务长尾客户,服务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

莫姝琳认为,资管机构也要结合市场的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在客户的陪伴式服务上:首先,加强数据中台的建设,整合内外部的数据,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的打造;第二,需要精准地刻画客户画像、陪伴客户,从了解客户到了解客户的想法,建立客户动态的风险模型,帮助客户克服由市场波动带来的情绪影响,做好客户的陪伴式服务。

姜兆华表示,资管机构要继续提升主动投研分析和管理,挖掘实体企业,让更多的投资人参与到项目的融资中来,让更多的资金流向先进的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让成本降下来,为不同企业定制化专属的资管产品,根据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制定配套的综合服务方案;要提升撮合能力,让资产活起来。

周清提出,在经济恢复期尤其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这一过程中指数的编制非常有利于市场的扩容。当前市场中ETF规模接近2万亿,投资者主要以保险机构为主,这部分资金对股票资金的配置是偏长期的,随着ETF衍生品相应工具的丰富,指数和指数周边的投资会吸引非常多的增量资金,也会对实体企业进行实质的支持。另一方面,大量境外资金会长期配置中国成熟的指数,形成了一定的增量资金,指数的编制和衍生品的丰富,将有助于于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支持的效率。

在“2022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举办期间,还对全年表现优异的企业进行了荣誉发布。

从业10余年,2012年加入《经济观察报》,不敢妄言新闻理想,但求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