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的2022:混战与调整

王帅国2023-01-07 11:3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帅国 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由于哪吒、零跑的月度交付量意外出现下滑,“蔚小理”在五家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排名中重新夺回“前三甲”的位置,上一次这样的座次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另外,现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造车新势力的“天下”,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开始起势,行业竞争已经趋向白热化。

1月1日,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这五家销量排名靠前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与埃安、极氪、AITO、岚图、飞凡等传统车企打造的新品牌,相继发布了2022年12月的“战绩”。其中,埃安销量超过3万位列榜首,理想以超2万的交付量成绩位居第二,蔚来、极氪、小鹏、AITO交付量超过1万,其余品牌交付量均不足1万。

回顾2022年,在哪吒、零跑、埃安、极氪、AITO等新品牌开始上量后,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直被看做二线品牌的哪吒和零跑,在销量上已经与一线品牌“蔚小理”不相上下,甚至在多个月份超过后者;埃安、极氪、AITO等品牌也正在实现交付的快速增长,其中埃安从5月开始连续8个月销量超过2万。

相比之下,“蔚小理”由于起步更早,当站上年销10万辆的台阶后,纷纷进入发展的调整期。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在2022年底均启动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蔚来汽车也正在考虑寻求变革。

此外,在整个造车新势力的版图中,还有岚图、智己、飞凡等品牌的交付量尚未进入爆发期。另有一些品牌则陷入了困境,发展前景难料。其中,自游家汽车在首款车型即将上市的档口选择了退出,威马汽车在2022年下半年里传出全员降薪、子公司财产被司法执行等不利消息。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混战的震荡期,还没有到决出胜负的时刻。

“大混战”开启

新势力品牌的交付量座次排名从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生变。当时,哪吒汽车凭借快速增长的交付量,多次闯入造车新势力月销前三行列,打破了原本维持已久的以“蔚小理”为绝对头部的固有格局。

进入2022年,随着零跑、埃安、极氪、AITO等开始发力,国内的造车新品牌正式进入“大混战”时代。其中,埃安作为从广汽新能源升级而来的品牌,月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在9月、10月与12月销量均超过3万,全年交付27.12万辆,已经与其他品牌拉开一定的身位。

哪吒和零跑基于与“蔚小理”不同的品牌定位,从2021年开始在15万以下的新能源市场逐渐站稳脚跟。2022年,哪吒V、哪吒U、零跑T03等车型在A00级与A级SUV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哪吒汽车曾连续数月占据新势力交付量榜首位置,零跑汽车在下半年也多次进入交付量前三。2022年全年,哪吒汽车累计交付15.21万辆,成为新势力品牌年度销冠;零跑汽车累计交付11.12万辆,尽管未能完成12万辆的销量目标,但同比154%的增长,在新势力中最快。

同时,极氪与AITO问界也凭借各自优势,在市场上表现突出。在经历了2022年一季度的交付下降后,极氪从二季度开始迅速增长,四季度连续3个月交付破万,全年交付接近7.2万辆;AITO问界在华为的加持之下,交付量也节节攀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3月份首款车开始交付),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新车。

而“蔚小理”则出于芯片供应短缺、产品进入换代周期等原因,交付量出现大幅波动。2022年8月,由于主销产品从理想ONE向理想L8切换及四川地区限电等因素影响,理想汽车当月交付量下滑至不足5000辆;9月下旬上市的小鹏汽车新一代战略车型G9,由于过于复杂的选配逻辑和高价低配的市场策略,引发消费者不满,导致销量持续下滑,10月至11月,小鹏汽车连续两个月交付不足6000辆。

2022年全年“蔚小理”的总交付量分别为12.25万辆、12.08万辆、13.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23%、47.2%,销量目标完成率为81.7%、48.3%、66.6%,整体表现不及行业预期。

另外一些新品牌在2022年里虽然销量规模尚不显著,但也引起不少关注。其中,东风公司集合集团力量打造的高端电动品牌岚图汽车,在经历了前5个月的颓势后,从6月开始交付量迎来5连涨,不过在年尾的11月、12月,交付量再次回到2000辆以下,全年交付新车1.94万辆。岚图汽车至今完成了SUV、MPV、轿车三个细分市场的覆盖,有望在2023年出现新增点。

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与飞凡也还没有上量。智己汽车的首款产品智己L7于2022年4月正式上市,6月18日正式启动全国交付,6到11月累计销量为4545辆;飞凡汽车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9月飞凡汽车累计销售8544辆新车。不过,在飞凡汽车独立研发的首款车型飞凡R7于10月开始交付后,情况出现了变化,11月至12月,R7分别交付1501辆、1523辆。2022年将成为上汽集团发力自主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之年。

12月7日,大乘汽车宣布“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NV在短期内无法交付,这意味我们期待的美好旅程还没有开始,就即将结束。”由李一男打造的自游家汽车还没进入“战场”就宣告造车阶段性失败。

另外一家新势力车企威马汽车,则在2022年末陷入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在多年的销量掉队、持续高额亏损与官司缠身中,威马汽车面临资金短缺、高管出走等难题。

“蔚小理”求变

“蔚小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新势力车企,它们成立至今已有7-8年的时间,距离第一款产品上市也有4-5年的时间。冲破了发展初期新车交付的重重阻力后,现在它们又遭遇了新的问题。

从一家车企发展的固有规律去衡量,“蔚小理”在2022年里集体走到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期,在产销超越10万辆度过初创期之后,公司的体制机制等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受此影响,加上外部环境的动荡,它们的发展出现了波折,调整成了它们2022年的主基调。“蔚小理”在公司管理方面的调整步调基本一致。首先进行架构调整的是小鹏汽车。2022年10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多次主持公司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组织架构和产品策略等关键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并在10月21日晚发布了全员邮件,宣告进行全面的组织架构调整。

具体内容包括:成立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OTA等五大委员会,建立三个产品平台矩阵,确保以市场和用户导向为主,形成端到端的产品、服务等全业务闭环。在日常的运营当中,小鹏汽车也将改变过去的集群式策略,设立战略、研发、供应生产、营销服、职能支撑五大体系。

12月底,小鹏汽车内部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调整仍在持续,新设立财经平台,以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

12月,理想汽车也开始启动内部变革。12月9日,理想汽车宣布最新人事调整,包括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将自2023年起不再担任前述职务,加入公司流程变革委员会;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替沈亚楠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进入董事会,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高级副总裁谢炎将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另外,随着理想汽车跨越从0到1的初创阶段后,其提出了“矩阵型组织”的概念。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12月9日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宣布,公司将进行全方位的组织调整,从“垂直职能组织”转向“矩阵型组织”。

据悉,理想汽车将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的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支撑公司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和流程运营。

从上述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的组织调整中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管理更加精细化,这在商业社会中经常被看作是一家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

而作为行业“老大哥”的蔚来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已对欧洲业务的发展组织架构进行了梳理。而到了2023年第一天,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在一封全员信中表达出对公司发展的不满,并发出了要进行内部调整的信号。

据多家行业媒体报道,李斌在信中列举了8项团队做得不足的地方,例如交付量增速落后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速;应对供应波动,很多(其他)厂商的反应更迅速,更高效;针对需求波动,惯性太强,调整不及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新车上市前后的软硬件质量问题已经影响了产品口碑和声誉等。

因此,李斌提出:“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我们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地梳理和优化。”

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多年来,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势力品牌在给行业带来诸多创新的同时,自身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也有待它们去应对。新势力品牌的发展,还激活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接下来的2023年,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态势依旧将吸引全行业的目光。

其中的重要关注点在于:“蔚小理”能否完成蜕变重回领跑位置,哪吒、零跑、埃安、极氪、AITO等品牌能否延续2022年的增长态势,以及岚图、智己、飞凡等品牌又是否会在2023年迎来发展转机。

面向2023年,部分品牌已经披露了销量目标,其中埃安汽车最高,目标是“保50万辆、争60万辆”;其次是哪吒、零跑和蔚来,哪吒汽车销量目标是25万辆,零跑汽车希望达到24万,蔚来汽车的目标是超过雷克萨斯燃油车销量,大致可以锁定在20万辆以上;此外,极氪汽车将目标定为14万辆。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在2022广州车展媒体日上表示,L9平均稳态的月销量在8000到1万辆左右,L7和L8的稳态月销量应该在1万到1.5万辆左右。照此测算,理想汽车2023年销量将达到35万辆左右。

汽车行业中的多方机构普遍预测,比起“黑天鹅”不断的2022年,2023年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小,一切都在回归正轨。而造车新品牌,也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