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力共创会第二季:能源转型新机遇

普华永道2023-01-17 08:48

一、新能源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专家观点:

隆基绿能战略市场总监孙妍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已经从过去的“蹒跚学步”、“微不足道”成长为今天的“昂首阔步”、“举足轻重”,未来还将持续发展并“担当大任”,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顶梁柱,这对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从过去的“补贴时代”过渡到现在的“平价时代”,技术创新发挥了核心驱动作用,除了技术创新,未来还需要新能源企业更加精准的洞察客户需求,基于不同场景、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交付、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旨在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

孙妍星认为,未来能源转型的三个主赛道分别是以光伏为主的一次清洁能源、储能及绿氢。目前,风光等清洁能源的行业发展的天花板已经被彻底打开;储能也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平衡调节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而氢能在碳中和中实现过程中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化企业的跨界布局依然面临多元挑战,以氢能为例,制氢环节技术路线确定性较高,但终端应用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大且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需要持续研究、深度洞察客户需求。

中燃电力及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李俊:

中燃作为传统的一次能源供应商,也在积极谋求能源转型,加速融入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如光伏、充电站等)、改造传统能源站(如将加气站升级为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站)、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智能微网、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与大数据建设能碳双控平台等具体路径,实现在电力与新能源事业方面的转变,逐步向能源聚合、综合能源服务及绿色城市运营的方向发展。

沃尔沃汽车科技基金亚太区投资总监王伟:

在整车产品转型方面,随着产品开始从内燃机向新能源车转型,沃尔沃在电池领域做了产业布局,并探索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转做储能的实践。在能源转型进程中,车辆产品在既有的“动力终端”、“信息终端”属性之上,新增了 “能源终端”的属性;未来通过VPP(虚拟电厂)等“媒介”,带有V2G(车网互动)功能的电动车可以向电网提供需求侧响应服务及调频调峰服务。

普华永道洞察:

01

不同于以资本、资源禀赋推动的传统能源行业,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依靠新技术孵化驱动,以智能智造带动规模化、全球化的发展

技术迭代的背后是覆盖材料、装备、工艺等各方面的迭代进化,由此,也塑造了一个市场公平、竞争残酷、良性健康的行业生态,不少企业在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的多元竞争下隐退,同时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2011-2025E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及平均LCOE曲线

数据来源:CPIA、BNEF、公开信息整理,普华永道分析

在光伏行业中,中国作为全球行业龙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各环节整体产能全球占比均在75%以上,实现技术孵化、产业智造双引领。中国光伏不仅在国内市场持续渗透,同时通过大规模出口,将产品带向全球,实现全球化供应。同时,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市场全球化联系加深,中国光伏产业不断向海外拓展,通过投资、建设、运维等方式,呈现国际化发展态势,进军的步伐遍布全球热点区域。

此外,传统能源的低碳脱碳应用和新能源领域的循环经济也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如CCUS、电池及组件回收等。

02

新能源行业的推动者“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能源企业成长路径及痛点总结

二、消费端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环节

专家观点:

沃尔沃汽车科技基金亚太区投资总监王伟:

现在用能企业有两个大的转型,一个是绿色转型,另一个是身份转型,即过去用能企业是单纯的电力“消费者”,现在转变为电力的“产消者”。在绿色用能方面,沃尔沃本身作为用电单位,在全球工厂及办公楼规划并投资了光伏、光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在身份转型方面,集成自身的“源网荷储”资源,在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关于电池的梯次利用,沃尔沃也在跟瑞典的水力发电企业合作,将退役的动力电池应用在电化学储能站上。

中燃电力及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李俊:

随着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用能企业的绿能需求不断提升,传统能源的供应服务向综合能源服务升级转型是必然趋势。在贴近用户端的主要转型路径包括:投资可再生能源(光伏、BIPV等),借助光储设施将收益空间较为有限的增量配网升级为可与电网、用户耦合的智能微网,实现能源供给的多样化和绿色化。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跨界新能源领域带来的系列挑战,如对政策理解、市场趋势的把握等。

新城发展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刘明:

在节能减排方面,建筑地产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很大,节能减排也一直是地产企业的重点关注方向,比如使用更高性价比的保温材料,应用节能管理平台监测、管理能耗使用等。

在清洁能源适用方面,作为能耗大户,企业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在自有商业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冷热电多能联供,投资电化学储能等方式来增加清洁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开启了向“产消者”双重角色的转变。

在产业升级方面,新能源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为数不多的、有机会带来与房地产相当级别大市场的赛道之一,作为产业投资与运营方,新城也期望在新能源赛道有所作为。

普华永道洞察:

01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参与

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蓝图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普华永道分析

在“发电中心化”、“电网中心化”时代,中国电力系统以“重发、轻供、不管用”为典型特征,由此迎来了大火电及高压输电、配电网的大规模投资。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消费端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环节,呈现出“高度电气化”、“发储用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在消费端,以用能企业为核心,角色从过去被动的能源消耗者,通过多元新能源资产投资开发的方式,向主动参与者持续转变。具体投资举措包括: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用户侧储能、汽车电动化、节能与能效管理、数字化、氢能等领域。用能企业通过集成自身的“源-网-荷-储”终端系统,增强负荷调节能力,提升用电可靠性与稳定性;通过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储能(峰谷套利)等商业模式不仅满足自身多样化需求,还可获得绿色属性、节约用能成本。

02

聚焦消费端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离不开数字化融合赋能

-      市场化机制改革奠定能源数字化转型基础:如碳排放交易市场化、电力交易市场化等。

-      数字化赋能加速能源企业转型:数字化转型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加速发电企业从“重资产、轻服务”的旧模式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型。

-      用户侧数字化转型场景:

03

商业模式创新同样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

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也给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带来参与的互动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参与到能源的生产、调度、优化的系统中来,随之而来的是商业模式的突破创新。当前新能源正从单一形态能源模式创新走向多元形态能源模式创新,未来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商业模式还将进一步丰富:

三、金融资本赋能产业发展

专家观点:

碳中和转型的资金需求量极大,仅仅依靠政府难以满足转型需求,新能源作为重资产领域,将逐步呈现出资产金融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企业通过与境内外资本对接、使用国内的碳减排绿色金融工具,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进而撬动更多的市场机会。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非常迅速,碳金融衍生品、低利率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REITS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降低了投融资成本,为大型机构投资者推动绿色化转型带来了新的参与途径与退出通道。

但整体上,绿色金融工具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企业直接融资仍较为困难,尤其是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长周期高额资本的持续投入,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孵化成熟较为困难。需要投资机构更多的理解企业需求,并能够对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价值评估和风险管理,以发现资产本身的真正价值。在当前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投资力量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使得新能源项目陷入投融两难的境地。因此,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积极参与,真正的发现资产价值,找到优质的项目和匹配的资金。希望通过各方的参与,共同推动新能源融资变得更为便捷。

普华永道洞察:

1)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撑

达成双碳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若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要资金3.1至3.6万亿元;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至少139万亿元。

当前资金量存在很大缺口: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每年只有5,000多亿元,导致资金缺口超过2.5万亿元,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缺口需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绿色金融作用凸显:在央行的政策引导下,当前中国绿色信贷存量规模位列世界第一,并以碳中和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对标海外成熟市场具有借鉴意义:欧美成熟市场建立了完备的政策体系、有利的监管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相对完备,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并已实现较好的市场化运作,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2)聚焦国内新能源产业,现阶段绿色金融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举措发挥显著作用,赋能和推动行业发展。

“股+债”结合支持分布式新能源企业及项目:加大对分布式光伏企业绿色贷款支持力度;联合电力企业设立基金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抢抓“整县推进”下的分布式光伏资源,并借助央国企等资源实现项目投资的稳定回报。

通过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支持企业新能源项目并购:金融机构通过与能源企业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支持能源开发企业快速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

助力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针对风电光伏发电特点,在电源侧助力建设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储能系统;加大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领域的项目储备与技术投资。

普华永道服务价值:

1)在技术孵化领域,普华永道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痛点及需求,提供以下价值服务:

-      技术孵化:从小试、中试到商业化生产的产业孵化

-      资本对接:适时对接战略资本、金融机构资源

-      产业升级:体系化运作、规范化运营、国际化发展

2)面对新能源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普华永道助力其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

新能源企业出海痛点:

-     对外海投资营商环境不熟悉

-     对产业配套和供应链稳定性缺乏综合考虑

-     对海外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了解程度不高

普华永道服务价值:

帮助企业海外市场拓展,推动企业全球范围布局,获得更充裕的资本,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海外市场布局拓宽自身第二增长曲线,通过资本赋能、技术赋能,实现企业技术变现及品牌出海。

-      海外投资风险管理:帮助企业熟悉和了解标的国别营商环境和供应链现状,识别投资风险;

-      对接海外资本市场:借力普华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帮助企业获得海外投资人的青睐;

-      优化出海发展策略:协助企业优化生产经营、数字化、ESG、供应链等方面,助力实现规模化发展。

3)在以消费端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普华永道帮助用能企业以自主开发、投并购等方式,安全、稳定和高效布局新能源资产,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资产开发与交易服务:

-      综合可再生能源计划

-      综合可行性研究

-      财务模型审阅

-      融资结构设计和决策支持

-      综合尽调服务

-      财务咨询服务等

普华永道服务价值:

-      降低交易成本

-      提升新能源资产流动性

-      综合管控交易全流程风险

-      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等

4)在产融相结合方面,普华永道作为专业机构代表企业,多年来持续助力产业与资本相互融合。

普华永道新能源生态平台

关于转型力共创会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企业的转型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紧迫。普华永道心系企业之发展、深谙转型之艰巨,转型力共创会应运而生,通过定期举办线上和线下活动的形式,搭建一个企业与普华永道转型专家共同解决关键转型挑战的交流平台,并肩企业长期为伴,携手共创远大未来。

2023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在中国的成员机构、普华永道网络和/或其一家或多家成员机构。每家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详情请见 www.pwc.com/structure。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普华永道的法律、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普华永道各成员机构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以全文转载,但不得修改,且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如转载本文时修改任何内容,您须在发布前取得普华永道中国的书面同意。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