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国民经济年报中读出了哪些亮点?

连平2023-01-18 08:53

2022年,在国际环境愈加错综复杂和国内疫情大幅反弹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整体仍体现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顶住巨大下行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以1210207亿元的成绩迈过120万亿大关,较上年同比增长3.0%,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其中四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4.8%、0.4%、3.9%和2.9%。1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放开,多项指标出现改善或探底。其中工业生产有所好转;投资较好完成“稳增长”重任,基建投资和制造业“两大抓手”作用较为明显和突出;房地产投资呈现筑底企稳态势;消费受疫情影响有所减弱,社零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且多数商品销售出现回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此外,2022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展望2023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工作更为的精准有效,有助于市场主体预期的改善;宏观政策助力“六稳”和“六保”目标基本实现,推动内需加快恢复;同时随着房企融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房地产市场也具备了逐步企稳回升的条件。多重利好因素推动消费出现明显回升,投资也将继续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外需持续疲软下,出口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消费大幅回升、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和房地产企稳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GDP有望恢复至潜在增长水平区间,实现5.5%以上的增长。

一、工业生产放缓势头减弱

2022年全年,工业生产增长3.6%。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较三季度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12月工业生产增长1.3%,尽管继续放缓,但放缓程度由11月的2.8个百分点大幅收窄至0.9个百分点,且环比增速由降转升,表明工业生产受疫情影响开始减弱。制造业PMI降至47.0,但下降幅度也小幅缩小。

从主要行业来看,在41个大类行业中约有四分之一(16个)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1.0%和10.8%,成为唯一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行业。

其他重点行业形成明显分化。其中汽车制造业由升(4.9%)转降至-5.9%,成为下滑幅度最大的行业;设备制造业生产环境持续不佳,通用设备降幅扩大,专用设备由升转降。但医药制造业降幅有所收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由降转升,且后者以9.6个百分点成为上涨幅度最大的行业。

12月约有三分之一(33.5%)产品出现增长。从主要产品看,发电机组增速大幅加快39.7个百分点至42.2%,仍然是增速最快的产品。工业机器人则由升(0.3%)转降至-9.5%。汽车产量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幅度加深至-16.7%,其中燃油轿车和SUV的降幅分别扩大至15.5%和19.9%,新能源汽车的增速放缓5个百分点至55.5%。移动通信手持机降幅进一步扩大。但微型计算机设备和集成电路的降幅均出现较大收窄。

文章图片2

2022年,工业生产结构性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和5.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和2.0个百分点。二是绿色转型按部就班,新能源产品增长较快。新能源车、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分别同比增长97.5%、14.3%和12.3%。

展望2023年,工业生产恢复至常态化水平。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项目维持较快推进节奏、生产结构性优化调整持续加快、内需回暖和房地产市场改善以及低基数等因素的推动下,工业生产将重回疫情前的常态化运行轨道。

二、消费出现回暖

由于受到疫情反复冲击影响,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12月,在疫情放开政策的提振下,消费有所好转,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大幅收窄4.1个百分点。从销售数据来看,多数商品出现回暖。在必选商品中,粮油食品类增速加快6.6个百分点至10.5%,饮料类由降(-6.2%)转升至5.5%。可选商品形成分化,但销售情况出现改善的居多。其中汽车由下降(-4.2%)转升至4.6%,拉动社零1.1个百分点;在短期需求激增影响下,中西药品类增速大幅加快31.5个百分点至39.8%,拉动社零0.7个百分点;房地产相关商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降幅分别收窄1.1和4.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在连续加速下降三个月之后出现小幅回升。不过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的降幅进一步扩大至两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社零仍存两大隐患。一是环比增速由升(0.15%)转降至-0.14%;二是餐饮收入降幅进一步扩大。下一阶段,促消费政策仍需从提升消费需求和继续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纾困等方面落到实处。

文章图片3

尽管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在疫情冲击下再度出现负增长,对GDP增长形成拖累,但仍有亮点。一是实物商品网购占比提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7.2%。二是汽车销售保持增长。2022年下半年以来,汽车销售始终保持较强态势,有效对冲了上半年受到疫情带来的较大冲击,全年增长0.7%,成为社零的最大贡献。三是必选商品平稳恢复。2022年,粮油食品类、饮料和烟酒类分别增长8.7%、5.7%和2.7%,为民生的基本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3年,社会消费大幅回升。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释放、就业环境不断好转、服务性消费加快修复、提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和低基数等一系列因素将推动社会消费显著回升。消费有望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三、投资实现“稳增长”目标

2022年,投资基本实现了“稳增长”目标,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大抓手”作用突显。1至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5.1%。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增长9.4%,较前十一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当月增长14.3%,为全年最快。制造业投资全年累计增长9.1%,当月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至7.4%。房地产投资呈现筑底企稳态势。尽管全年增速累计下降10.0%,但仅比前十一个月多0.2个百分点,且当月降幅大幅收窄7.7个百分点至-12.2%。高技术产业投资维持较高水平。1至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3.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和12.1%。

财政保持较大支持力度、资金投向比例提升、项目充足且维持较高开工率共同推动基建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40265亿元,比上年多增4421亿元。新增地方债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约为64%,比2021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为基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图片4

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加快,且全年累计增速接近两位数,表明制造业投资在下列因素推动下始终保持较强韧性。

一是受国家推进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支持,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约40%的技改投资需求持续释放;

二是出口对制造业投资总体仍然产生正向拉动;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维持强势;

四是政策继续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2022年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不过,出口持续边际下行,部分消费品制造业扩张动能回落、民企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和地产需求低迷也对制造业投资增速造成拖累。

尽管近期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未有明显缓解,但在“保交楼”等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房企资金状况边际改善,房屋竣工及施工进程有所加快,房地产投资已具备了在今年二季度逐渐止跌企稳的条件。

展望2023年,投资仍将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继续成为两大抓手,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资金保持较强支持力度、项目储备充足以及实物工作量完成有保障,使得基建投资稳步推进。在技改投资需求持续释放、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强、民企参与投资环境改善和金融支持保持较大力度的共同推动下,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更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房地产投资将逐步企稳回升。

四、GDP大概率恢复至潜在增长水平

尽管2022年经济增速离5.5%左右的预期目标差距较大,但经济总量仍然增加了121万亿,上了一个新台阶,且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属良好水平,彰显出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2023年,尽管出口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全年增速可能出现负增长,对GDP形成一定压力,但消费快速回升和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将共同推动内需较快恢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测算,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不低于5.5%,既向潜在增长水平修复,也有可行性,又不至于对政策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也能符合远景目标进度的要求。尤其是在国际环境极为严峻、压力持续增大的条件下,避免经济增速过低甚至失速,保持平稳适度的增长毋庸置疑是首要任务。

文章图片5

作者简介:

连 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罗奂劼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连平】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40人论坛常务理事和特邀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金融和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