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2023年经济不会追求高速度增长 在5%—6%之间比较恰当

胡艳明2023-01-18 11:3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2022年确实是各项经济指标波动性比较大的一年。”在1月17日举行的“国是论坛: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就2022年金融对经济支持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2023年的政策。

他认为,以前政策更多地从供给来调整,对于2023年,扩大内需是重要的措施。

“个人理解2023年经济总体增长不会追求高速度增长,”赵锡军认为,为了让经济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实现稳定增长的目标,以现有条件、资源和政策要求来看,在5%—6%之间是比较恰当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1月10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3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

“金融对整个经济支撑在2022年度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从流动性供应、货币供应、社融和贷款来讲增长均较明显。”赵锡军表示。

从货币供应来看,他认为,2022年除了12月份略微下行,全年货币供应都比较平稳且增速较快,因为考虑到通胀压力不大,实际货币供应比较充分。

社融方面,赵锡军认为,企业融资需求作为有效需求在2022年不是特别充足,社融总体增速6月份开始有一些回落,到后边回落比较大,宏观和微观在金融领域里表现有相对比较大的分化,宏观提供各种各样的政策性支持措施,微观层面政策措施落地、被市场主体吸收等方面,存在一定阻碍和困难,所以出现分化的情况。社融和信贷各个不同月份表现来看波动性比较,1月份、3月份、6月份和9月份,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相对投放比较大,需求也较大,但是从新增贷款,信贷角度和整个社会市场主体需求角度讲,都表现出来相当大的波动性。

从结构角度,赵锡军认为,2022年度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保持了比较高的支持力度,中长期的信贷、基础设施信贷、科技企业及中小企业信贷还有普惠和绿色贷款,支持力度较大。结构性的工具越来越多,使用也愈加有针对性。

从融资成本来看,2022年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年低34个基点。

对于新的一年经济走势,赵锡军认为,2023年总体各项指标走向平稳,波动性会比2022年有所降低。像消费零售领域,2022年12月份社零降幅开始收窄,其他指标将趋于稳定,波动性开始降低。以前更多从供给方面来调整,但是对于2023年,扩大内需是重要的措施。切入点是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和提振发展信心,宏观方面没有太多的问题,问题在微观层面——怎么样让投资者、消费者对未来有更多的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其中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赵锡军认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有力”是在稳中有力,稳中着力,这个“力”是使怎么样让经济稳定,包括稳定就业、稳定增长、稳定物价、支持内需等方面;“精准”则是货币政策发力点向相关重点领域更加聚焦,包括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2023年在继续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有更多的考虑,今年提到两方面: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也就是说,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在今年降成本的考虑范围。

对于2023年的经济增长,赵锡军表示,“十四五”规划安排更长远,总体对经济增长要求质量放在第一位,平稳增长过程中考虑质量和效益。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