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宏观|2022年中国价格形势回顾与2023年展望

苏剑2023-01-19 10:29

2022年中国价格形势整体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在猪周期反转、疫情散点式反复和低基数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C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上移,呈现低开高走、逐月抬升的走势特征;而受全球大宗商品高位回落、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市场预期转弱和消费需求相对收缩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P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下移,呈现高开低走、持续下行的走势特征。总体来看,两者呈现完全相反态势,从上半年开始的“剪刀差(PPI-CPI>0)”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整体承压,到下半年逐渐反转形成“逆剪刀差(PPI-CPI<0)”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有所修复。

展望2023年,在低基数以及经济回暖叠加猪价回升的影响下,预计2023年C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继续上移,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随后平稳的走势;而随着供应紧张状况缓解,美元流动性收紧并伴随着全球大宗商品结构性调整回落,预计2023年P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继续下移,大概率呈现先低后高随后平稳的走势。

一、2022年价格形势回顾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022年CPI累计同比增长2.0%,高于2021年累计增速1.1个百分点。受疫情导致环节费用增加以及猪周期反转影响,CPI增速呈现低开高走、逐月抬升的走势特征,在2021年低基数的影响下,2022年C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上移(如图1所示)。

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1.1%,高于2021年同期增速1.1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1.7%,高于2021年同期增速1.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上涨2.0%,高于2021年同期增速1.4个百分点。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数据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特征:

第一,CPI增速在前三季度受到食品项的压制,而食品项主要受猪肉价格的压制,但压制力度逐月放松,第四季度则与之前相反。

食品项价格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3.1%,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0.4%,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0%(如图2所示)。从猪价看,上半年中国生猪存栏量惯性增长,市场供应宽松充裕,但猪周期在第二季度开始向上反转,受前期压栏惜售和疫情趋稳消费需求回温等影响,猪肉价格反弹较多,中央猪肉收放储政策保障了猪肉市场的平稳运行;从粮油看,受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食危机和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国际小麦和玉米价格有所上行,边际支撑国内粮价,使得粮价始终是CPI拉升项,粮价小幅抬升但总体平稳,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8%,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食用油在高基数下价格增长有所下行,但整体仍偏高,前三季度累计同比5.8%,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1个百分点;从鲜菜、鲜果看,受运输条件恶化和极端高温天气带来成本上升影响,前三季度鲜菜累计同比增长8.7%,鲜果累计同比增长13.5%,均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随着第四季度供应改善,鲜菜鲜果全年累计同比价格回落,分别为2.8%、12.9%;从水产品、蛋、奶看,受疫情及物流条件先恶化后又转好的影响,水产品和蛋类价格全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9%、7.2%,奶类价格平稳增长,累计同比为0.8%,三者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第二,CPI增速在上半年主要受到非食品项的拉升,国际大宗价格高位震荡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而疫情压制整体服务业需求。

非食品项价格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1%,上半年非食品项价格累计同比增长2.2%,前三季度非食品项价格累计同比增长2.0%(如图3所示)。上半年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形势严峻,线下服务业难以快速恢复,核心通胀表现低迷,但随着常态化疫情管控持续,学习效应突显,出行需求边际回暖,带动服务业相关价格上行,衣着、居住、医疗、生活用品、其他用品等五项价格全年增长平稳,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0.5%、0.7%、0.6%、1.2%、1.6%,压低非食品项价格;受大宗商品持续高涨特别是燃油价格居高的影响,交通和通信项价格上半年快速上扬第二季度后有所回落,全年累计同比增长5.2%,拉升了非食品项价格;与此同时,教育文化和娱乐项价格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8%。

(二)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

2022年PPI累计同比增长4.1%,低于2021年同期增速4.0个百分点。受全球大宗商品高位震荡回落的影响,PPI同比增速呈现高开低走、持续下行的走势特征(如图4所示)。

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PPI累计同比上涨8.7%,高于2021年同期增速6.6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7.7%,高于2021年同期增速2.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5.9%,低于2021年同期增速0.8个百分点。疫情虽有反弹但整体可控,学习效应突显,工业需求恢复尚可,但整体仍以去库存为主要倾向。2022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数据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特征:

第一,PPI增速受生产资料增速持续回落的影响而持续下行。

受俄乌冲突造成国际大宗商品持续高位运行的影响,第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1.3%,但之后随着疫情反复影响终端需求加之高基数,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回落,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9.9%,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上涨7.4%,全年累计同比上涨4.9%(如图5所示)。2022年以来外部俄乌冲突引起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内部疫情冲击造成供应链瓶颈,两大因素引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速的高位运行,下行慢于预期。具体来看,全年采掘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6.5%,原材料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0.3%,加工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5%。

第二,PPI增速主要受到生活资料项的拖累,疫情冲击下终端需求受限,生活资料价格整体增长平稳。

受国内保供稳价等政策和下游需求偏温和影响,工业生产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持续恢复,保持内生动能,生活资料价格增长平稳。第一季度生活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0.9%,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1.1%,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上涨1.3%,全年累计同比上涨1.5%(如图6所示)。生活资料价格增速有所抬头,其主要归因于从能源传导而来的中下游工业成本上升和下游需求逐步恢复,进而导致下游生活资料价格的同比增速上行,全年食品类生活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7%,而衣着类生活资料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8%、一般日用品类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6%、耐用消费品类价格累计同比上涨0.1%(地产下行影响)。

二、2023年中国价格形势展望

基于2022年底的历史信息对2023年各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作出的趋势研判,展望结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价格自然走势,该部分反映无外生冲击下的价格走势;二是价格政策目标,该部分反映政府致力实现的价格目标。

(一)价格自然走势

CPI方面:食品项看,猪肉方面,在生猪供给见顶、疫后需求边际改善以及中央储备政策干预下,预计2023年猪肉价格将会在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势,此后震荡回落;鲜菜鲜果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如极端天气带来产量下降和物流仓储成本上升,因此存在一定程度波动性,但预计全年整体价格平稳增长;非食品项看,非食品价格在2023年经济进一步回暖的情形下存在价格上涨的可能性,随着国内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数量的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接触性服务类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工业消费品则随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继续回落。总的来说,受猪周期探顶回落、服务需求释放和低基数效应影响,CPI整体处上行通道,消费品价格方面存在一定压力,服务价格方面则主要取决于疫情发展形势,预计2023年自然走势下的C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会继续小幅上移,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随后平稳的走势,全年CPI同比增速约在1.8%左右。

PPI方面:油价方面,受OPEC+减产供应政策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但由于OPEC+多数成员国2023年财政计划对石油价格的预设为90美元/桶左右,叠加全球流动性收紧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带来需求收缩的风险加大,因此预计2023年油价中枢将稳中趋降;有色金属行业方面,随着未来有色金属出口国供给逐步回升,需求依旧保持一定韧劲下,预计有色金属价格中枢震荡向上;黑色金属行业方面,随着房地产行业复苏,建筑施工将会改善,但随着欧美升息及需求收缩,涨价风险并不高;化学原料制造品行业方面,该类商品的价格受原油影响较大,预计走势与原油价格保持一致,稳中趋降;煤炭行业方面,全球煤炭风险犹存,迎峰度夏时节下煤炭价格有阶段性上行压力。总的来说,随着疫情冲击对供应链的影响减弱,全球流动性收紧下欧美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衰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或将震荡回落,叠加高基数效应,预计2023年自然走势下的P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会有一定下移,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再高的“V字形”走势,全年PPI同比增速约为0.5%左右。

(二)价格政策目标

CPI方面:从外部看,美欧增长放缓压制外需驱动的通胀,一定程度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内部看,疫情对内需压制中短期仍在。从食品项看,疫后需求复苏,但在生猪产能去化接近尾声和政策干预下,预计2023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可能仍然偏高,这对食品通胀仍有一定支撑,但口粮对外依存低、外需走弱、汇率企稳,特别是居民收入和消费仍偏低迷背景下,核心通胀持续较弱(表现为房租价格的下行),核心CPI或仍温和,而鲜菜、鲜果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从非食品项看,工业消费品方面,既受上游工业价格传导,也与下游终端需求有关,但现阶段主要受需求端约束,预计随着疫情好转、下游需求回温,工业消费品价格温和增长;服务业价格方面,主要取决于疫情发展情况,预计随防疫政策优化后续影响逐渐被市场消化,服务业价格将整体上升。总体而言,在低基数以及经济回暖叠加猪价整体抬高的影响下,预计2023年政府的CPI同比增速目标在3.5%左右。

PPI方面:在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下,2023年PPI增速预计将继续回落,且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再高的“V字形”走势,考虑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将对国际原油和铜价形成的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处继续回落阶段。国际方面,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但对俄制裁仍加大国际原油涨价风险,另外OPEC+会议推动原油减产,国际油价有所反弹,工业品价格低位有所企稳;国内方面,随着基建持续发力,保交楼工作推进,建筑施工有所改善,部分中上游价格有所企稳,迎峰度夏背景下煤炭供需偏紧下价格有阶段性上行压力,需要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以限制其涨幅;随着国内电改趋近尾声,电价涨势或放缓;金属整体无论是内需定价的黑色系还是外需定价的有色系下半年随着欧美升息及需求收缩涨价风险并不高。尽管部分工业品价格仍偏强,但受高基数影响,PPI整体处下行通道。

总的来说,2023年在低基数以及经济回暖叠加猪价回升的影响下,预计C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继续上移,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随后平稳的走势;而随着供应紧张状况缓解,美元流动性收紧并伴随着全球大宗商品结构性调整回落,预计PPI同比增速中枢较2022年将继续下移,大概率呈现先低后高随后平稳的走势。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苏剑】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