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击球区的港股市场,风格正在向小盘股迁移?

资讯2023-01-30 11:27

春节假期期间,港股市场高歌猛进。恒生指数在1月26日和27日两个交易日内上涨近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超5%,创下2022年7月以来新高。

兔年“开门红”的行情令机构振奋,新的一年,昭示着新的梦想和希望!分析认为,一季度是个值得关注的时间窗口,板块的修复动能、此前被忽视的个股都值得仔细揣摩研究。

而复盘去年的港股市场可以发现,疲软的市场中呈现出一些独特风格,例如,一些小市值公司却可以逆势跑赢大盘,表现甚至超出那些明星股。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的行情中,市场的风格正在向小盘股迁移?

穿越低迷

回顾过去的2022年,是港股市场从低谷中爬坡的一年,在流动性压力、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指数上行等因素制约下,港股市场面临盈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杀”。特别是8月份之后,伴随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幅度加深,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断释放,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其中在10月份,恒生指数下跌2535点,跌幅近15%,创下逾14年来最大单月跌幅。

拉长时间来看,港股市场的低迷走势已经持续了三年。自2020年开始至2022年,恒生指数累跌近33%。港股相关的主题基金表现更为糟糕,自2021年初至2022年10月31日,港股科技主题的被动型基金悉数下跌7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市场下跌的这三年时间里,不少上市公司总体却是持续盈利的,无论是明星股还是小盘股的业绩均表现不俗,受制于市场的风险偏好,不少港股上市公司呈现出业绩和市值成长的“错配”。

即便是港股市场“股王”腾讯控股(00700.HK)也出现了利润增长和市值走势的不对等,近三年腾讯控股的利润增长高达120%,市值却只增加了46%。一些细分龙头亦是如此,金融SaaS龙头百融云--W(06608.HK)近三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229%,然而市值却未同步大幅增加。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制约香港这一离岸金融中心市场行情的因素更为复杂,除了公司自身的业绩表现之外,市场还受到内、外两重因素影响,对内而言,国内基本面的复苏程度不及预期,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外来说,港元的流动性一向和美元利率有关,因此港股市场的估值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关系颇大,而2022年正值美联储激进加息的一年。

但是,像百融云这样的小市值公司反而能够逆势跑赢大盘,全年市场整体表现强于一些明星股。行情信息显示,2022年,百融云全年录得近3%涨幅,作为对比来看,恒生指数2022年收跌超15%,腾讯控股全年下跌超25%。

鉴于港股市场整体估值指标偏离均值,因此回购股票便成为了2022年港股上市公司对抗风险、主动维护股价的普遍选择。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港股上市公司全年回购规模已经突破1100亿港元,刷新有记录以来新高。

一些被低估程度更高的板块中,个股回购动作更为频繁。例如,在SaaS板块中,2022年全年有包括移卡、金蝶、微盟集团、中国软件国际、汇量、百融云等在内的八家公司开启回购,且全年回购总额均超1亿港元。其中,四季度SaaS“回购王”百融云2022年全年共进行了28次回购,累计购回1443万股,回购金额近1.30亿元。另据wind数据,自2021年3月上市至今,百融云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已耗资近2.74亿港元开展回购,这样的回购力度对于次新股来说并不多见。

迎来曙光

自2022年11月份开始,伴随外部“灰犀牛”效应减弱,机构风险偏好持续改善,港股市场出现“V”型反转,恒生指数单月上涨26%、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3%。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表现更为突出,截至2023年1月中旬,该指数已上涨超70%。

多重利好共振推动了港股市场回暖,基本面方面,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地产调控放松等,市场预计2023年宽信用链条逐渐通畅,经济内生动能将逐渐得到修复;流动性层面,美债收益率和人民币升值共同驱动海外资金做多中国资产。

细究这一轮反弹的市场表现,资金除了重仓像腾讯控股、美团之类的科技巨头之外,还兼顾一些成长性标的。比如,百融云自2022年11月开始,市场流动性大为改善,在11月和12月共获得近1.9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特别是在11月21日至12月9日的三周时间内,百融云平均每周的资金流入量达近5000万港元。

微信截图_20230130113035

不过,即便经过了暴力反弹,但港股市场还谈不上出现根本性修复,各指数估值仍处于阶段性低位。如果以PB来算,恒生指数仍然处于约10%的分位数;以PE来算,大概也处于1/4的分位数水平。但是复苏足以令人充满期待,内外资机构也已经频频释放乐观论调,港股市场估值改善的确定性正在加强。

机构认为,港股市场或会迎来盈利和估值双重修复行情。一方面,2023年外资回流会推动估值修复;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反弹有助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瑞信宏观经济团队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长4.5%。花旗亦看好中国经济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3%,加上预判美国利率于今年上半年见顶,该行认为恒指今年有望升上23000点,尤其看好中资股的表现。

如果说经济基本面是决定港股市场表现的核心因素,那么企业盈利便是衡量个股表现的依据。不少机构预计,2023年港股上市公司业绩将大为好转。银河证券从大宗商品视角分析道,预计2023年上游能源品价格宽幅波动下行,中游商品受上游价格下行影响逐渐走弱,贵金属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担忧影响或重拾向上空间。在此传导效应之下,银河证券预计2023年港股上市公司的业绩修复将加速。

“复苏”主题发力

春节假期,港股市场中科技股、软件开发、包装食品、汽车零件等跟随大盘走强,腾讯控股重新站上400港元大关;优质小盘股继续保持弹性,SaaS板块中,百融云在1月26日午后一度拉涨超7%,移卡涨近5%。

从资金流向来看,新一年的行情核心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复苏”二字上,例如,百融云的股价拉升便是源于机构押注该公司将继续受益于金融机构复工复产带来的“存量经营+新增获客”需求。

资料显示,百融云通过独立研发的SaaS云突破性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分析与运营、精准营销、保险营销等领域为金融机构提供多链路客制化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其中,第一大支柱业务——智能分析与运营板块旨在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程序,帮助银行等金融业客户,对风险进行评级、分类、报告和管理,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发展,以提升普惠金融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受益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百融云营收持续上涨,近五年平均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6%。相应的,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提升,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百融云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28%。

机构预期,未来五年,借助数字化转型来实现降本增效,通过云原生优先战略、自适应安全的人工智能来驱动智能决策仍将是金融机构的主旋律,这将使得金融机构更为广泛地借助服务商的数智力量来重塑经营和增长逻辑。

湘财证券总裁周乐峰在近日的公开发言中便提出,“展望2023年,对于很多券商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未来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业突破口,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伴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向SaaS板块渗透。机构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基于云端的订阅式商业模式,SaaS头部企业成长性可期。中信建投预计,百融云的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预计将继续保持约50%的增速,叠加行业整体复苏对精准营销业务的增量空间,以及保险分销流量场景的拓展。预计其在2022年-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可达20.04亿元、26.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