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边缘试探陌生感 | 史蒂芬•肖尔《不寻常的地方》(上)

Laura艺术笔记2023-01-30 14:52

一张没有结构的照片就像一行毫无文法的句子,会让人无从理解,甚至难以置信。——史蒂芬•肖尔


美国摄影师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 1947- )的人生经历很有意思。他出生在纽约,从小就对摄影感兴趣,几乎是自学成才。14岁那年,他就敢毛遂自荐地打电话给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摄影策展人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推销自己的作品,后者还真的买下了其中的三张黑白照片。17岁时,肖尔已是安迪·沃霍尔“工厂”工作室的常客,拍摄沃霍尔和他周围的一圈先锋艺术家。23岁时,肖尔成为首位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摄影师。

《美国表象》/American Surfaces 是斯蒂芬·肖尔拍摄于1972-1973年间的一个系列,1999年出版

肖尔最出名的两个系列《美国表象》与《不寻常的地方》均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肖尔和一个朋友驾车去德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长途旅行——尽管是坐在副驾的位置上。他的眼睛被所有旅途中所见到的日常事物所吸引——从汽车旅馆的房间、快餐食品的发票到停车场,就好像什么都是他第一次看到的一样。带着兴奋与痴迷,肖尔用一架35毫米的Rollei相机和彩色胶片记录了这段旅程,他将这个项目命名为“美国表面”,从字面上强调了他在路上与之短暂相遇的表面性质,以及,他所希望的图像的潜在特征。

Rollei 35 机械结构设计独特,体积小巧、紧凑,有了这样一台便携式的相机,肖尔开始了肆无忌惮地拍摄。“我几乎拍摄了我吃过的每一顿饭、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为我服务的每一位侍应生、我睡过的每一张床、我用过的每一个厕所。同时,我也拍摄开车经过的街道,我看到的建筑。我会把车停在路边说,‘好吧,这就是我想要的照片。’”

这些明信片大小的照片就好像一本摄影日记,是肖尔对美国的第一印象。

然而,《美国表象》系列作品在"光"摄影美术馆(Light Gallery)展出时,收获惨淡。最具话语权、时任MoMA摄影部主任的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质疑说,这种快照式的摄影或许是相机的功劳,而非来自艺术家的观察。


《不寻常的地方》/Uncommon Places,出版于1982年,是过去四十年中最著名、最受模仿、最具影响力的摄影作品之一



萨考夫斯基的批评没有使肖尔放弃,相反,他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观看方式。再次出发时,他把Rollei 35mm换成了4X5的新闻相机,后来换成了8X10笨重的大画幅相机,并严格运用光线,配有可伸缩折叠箱、磨砂玻璃屏。

从1973年到1981年,肖尔频繁地回到北美的公路上。从系列最终呈现的面貌中,可以看到他拍了更多的建筑和街道,而较少拍摄人和静物。这样的选择与其说是预先设定,不如说是大画幅的特性,以及肖尔对媒介形式有所思考的产物。大画幅相机自身的体积、较长的设置时间和不菲的胶片价格,迫使肖尔仔细思考所要拍摄的内容和形式。他的工作方法完全改变了,摄影风格自然也随之改变,由此诞生了《不寻常的地方》这一系列照片的惊奇品质。

肖尔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呈现拍摄的主题和对象,清晰地表达了代表美国的视觉成分。与此同时,肖尔发现了大底片的另一个重要优势——超现实的信息密度。大量的图片信息浓缩在每一帧画幅中,它们不再指向单一的物体,不像公路快照或窥视孔——而更像是广阔的可居住空间,观者可以关注更多的东西,几乎可以爬进去观看那样。

默塞德河,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加利福尼亚州,1979

克拉马斯瀑布以南,美国俄勒冈州,1973年7月21日

第五街和百老汇街,加州尤里卡,1974

松树街,西雅图,1974年

得克萨斯州阿马里洛西第九大道,1974年10月2日

利桑那州,1976年12月14日

南达科他州荒地国家纪念碑,1973年

滑道尽头餐厅,犹他州卡纳布,1973年8月10日

肖尔之妻金格·肖尔,迈阿密弗拉格勒街,1977年


熊琦/文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Laura艺术笔记】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