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需求步入韧性时代:实用、开放以及渐进式国产化

资讯2023-03-06 21:4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出了要求。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产业数字化是提高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工具,政策对于韧性的强调和企业对于韧性的真实需求正在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走向国产化“真替真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呈现了两个维度的需求:一方面企业对于国产化的需求在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又开始要求这种国产化是可用、好用的,这意味着他们希望国产产业数字化建设是实用、开放以及渐进式的。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就需要具备多云、多芯、多活的特征,即整个系统可以同时适配传统开发与国产化环境,全面兼容全球化基础设施,使用多朵云就像使用一朵云,应用在多朵云之间灵活调度”,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表示。曹鹏介绍,这也是京东推出混合多云操作系统的原因所在。

与此同时,大量非泛互联网客户的需求也推动整个产业数字化走向“行业方案主导”的“深水区”,在“深水区”,行业竞争的重点正在从技术主导型转变为行业能力主导型,在具体场景中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正在成为竞争的核心。

尽管曾经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产业数字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但随着竞争重点、客户群体的进一步转变,中国产业数字服务商市场仍处在变动的起点。

01

“边跑边换”助推国产化进入快车道

2022年统信将可维护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入了To B客户的质量属性之中,并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的远程维护系统。

为何发生这一改变?统信软件高级副总经理、CTO张磊表示,2022年统信发现对系统的整体式应用已成为各个客户的趋势,其背后实际上是因为客户开始有了更多系统使用的真实场景,而疫情的影响又让维护人员线下维护的难度提高,“只有用了之后,才需要维护”,张磊说。

中国产业的数字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从早期的OA系统,到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再到目前基于强需求导向的数字化,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更为现实和确切的状态,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去解决产业链上的真实问题,提升产业链的韧性。

疫情极大地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进程,政策对于供应链韧性的强调和信创政策体系的搭建又带来了一轮国产化浪潮,在两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真替真用”正在成为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关键词。

但这个数字化和国产化协力推动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是充满挑战的。许多企业在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面临“不敢转”的挑战。首先,完整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成本往往较高,与传统基础设施适配的工作量极大;其次,部分国产化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如果将关键系统和应用直接替换成国产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对于业务持续性方面有一定顾虑。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需要“边跑边换”,保证供应链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边试边换”,降低系统替换的成本和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建立一个更加灵活、开放、低成本和自主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渐进式的实现国产替代,才能保证企业供应链的韧性。

02

多云、多活、多芯为供应链韧性注入强心剂

2022年京东云推出了云舰2.0版本,这是一个混合多云的操作系统,能够支持“多云、多活、多芯”,其中“多云”指在云资源上,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推进融合开放,兼容多家云服务商资源,客户能自由选择多家云服务商的云资源,不强制绑定京东云资源;“多芯”是指在底层架构上,无论这些云服务商采用哪一种架构的芯片,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都可以很好地支撑;“多活”则是指在应用层,同一个应用,可以在不同的云、不同的芯片之间平滑的切换迁移,且能保持高可用的状态。

随着新型数字应用的蓬勃发展,企业对数据安全与主权的考量持续提升,“多云”路线成为企业数据中心部署新常态。据Flexera 《2022年云状态报告》显示,89%的受访企业在IT架构上选择多云战略;德勤最新发布的《多云白皮书》也显示,企业在享受云带来的敏捷、创新以外,也要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和痛点。绝大多数企业不能简单地抛掉已运行多年的系统,重新在云上搭建新的平台,需要带着多云的思维来改造、构建IT 系统,支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云舰在内,京东云已经逐渐建立了一整个底层数字设施作为数智供应链的底座,其建立目的即为了解决企业在国产化数字化真替真用中间遇见的问题,包括对性价比的追求、对既有系统的适配问题以及企业的产业级需求。

以对中海油的服务为例,在与京东云合作之前,中海油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多套国产化的产业数字体系,包括鲲鹏的ARM架构,海光x86架构和飞腾ARM架构的信创基础设施。“客户的诉求是希望新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把即有的方案充分利用起来,实现融合”,曹鹏说。

基于这一诉求,京东云提供云舰混合多云平台,通过多云容器集群方式,保障业务系统构建在异构多云基础设施上,集成客户已有信创基础设施,通过多条信创技术路线和供应链保证业务系统建设可持续性;基于数字化供应链技术的云原生环境,客户需要支持信创落地的云原生环境,支撑数字化供应链业务系统构建。

这种情况不仅在中海油的案例上,在与长城证券的合作中也有体现。金融行业的早期国产化试点项目,通常会选择“办公类业务系统+整机+数据库”的模式,但直接硬件部署运维,除部署、使用不灵活和资源利用率低以外,后期业务上信创云,仍需要迁移投入。

最终企业基于京东云JDStack专有云的成熟产品,选择“信创试点业务系统直接落地信创云运行”的模式。这一模式分为两步走,前期支持基于x86的非信创与信创资源池并存,使业务系统的信创改造暂不涉及CPU架构变化,减小一次性、多个业务系统、同时改造的投入压力。后期扩展可选型采购的国产硬件设备更多,性价比更高,可基于京东专有云的两地三中心方案,实现同城双机房业务级双活+异地容灾,保障金融信创试点项目的单轨运行。

上述两个企业案例并非个例,而是在行业中普遍面临的刚性需求,在国产化的过程中,企业的需求正在从可用走向好用,而基于中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好用的数字基础设施一定是开放的、有连续性的,能够支持多云、多芯、多活。

曹鹏介绍,京东云服务产业数字化有两个价值点,一个是稳定可靠和极致的性价比,能够给客户好的服务体验和成本优势;另外一个就是开放,整个系统可以向下兼容异构基础设施,向上服务多场景产业应用。

“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不是说因为你用了京东云的服务,下面一定要用京东云的底层云资源,我们希望客户能够自由地去选择多家服务商的云资源”,曹鹏说。

03

真替真用勇闯产业数字化“深水区”

在韧性需求的推动下,传统产业对于数字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产业数字化的主要增量客户也开始从泛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客户转变,如何服务好这批客户,正在成为数字服务商的重要课题。

2022年,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将推动该国云计算市场的新一波增长。麦肯锡公司的分析家们预计,随着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将IT负载转向云端,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增至原来的3倍。

相较于泛互联网领域,传统产业客户往往从具体的产业需求切入数字化,比如金融客户会直接需要一套风控系统,而如果技术服务商此前没有这方面的行业积累,就难以准确高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这个方面,一些具备实体基因和数字技术的新型实体企业拥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以京东为例,京东已实现产业级的真替真用,京东80%的应用支持在国产化基础设施上稳定运行。京东云全面支持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业等多元化业态场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与主流云厂商、72个大型数据中心、近百个边缘数据中心、数十万智能物流终端的统一调度管理,高效保障了京东11.11等各类复杂场景安全稳定运行。

微信图片_20230306164732

在曹鹏看来,这种能力不仅仅来源于京东云的某一项数字技术和在基础设施上的高投入,而是来自于京东云数智供应链在长久运营中积攒下来的能力。

“比如春晚红包项目,我们并没有大量采购新的服务器,实际上我们在做这个项目时,只用了19天时间,而且没有增加一台服务器,就顶下了流量洪峰,关键就是在高峰的那5分钟,我们能够灵活调度系统所有资源,再在5分钟后,把资源释放出去”,在曹鹏看来,这种能力来自于京东本身在数智供应链方面持续的积累。

随着产业数字化步入“深水区”,整个市场的竞争也开始“从技术方案主导”走向“行业方案主导”,在这个路径上,中国产业数字化的市场竞争预计将呈现出新的变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