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投资消费增速开始回暖

田进2023-03-15 13:4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比2022年12月份加快5.3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亿元,增长0.9%;进口26833亿元,下降2.9%。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1-2月的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伴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此前发表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过艰苦努力,当前消费需求、市场流通、工业生产、企业预期等明显向好,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向上,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动力。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体现了既积极又稳妥的精神。积极的一面是,目标相比2022年3%的GDP增速有一个明显提升,符合今年经济运行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意味着2023年中国经济回暖向上的态势非常明确。

“稳妥的一面是,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各种复杂因素,比如三重压力仍比较突出。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今年世界经济衰退迹象还是比较明显。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坚持了底线思维,这样可以更稳妥、可靠地落实全年各项目标。”张立群表示。

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社会上觉得去年基数比较低,今年增长会不会比较快,也有观点认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较多,5%左右的目标能否实现,看法不一。我们认为,5%的预期增长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是符合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的。总的看,今年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有压力、有挑战,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更有信心实现增长目标。

各项投资增长不一

具体看拉动经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其中增长较为突出的为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8%;制造业投资增长8.1%,比2022年全年回落1个百分点。

在备受关注的房地产方面,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同比下降5.7%。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就经历了一路滑落,1-12月为同比下降10.0%。拉开看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绝大多数数据均为负增长,与住宅相关的多项数据却实现正增长——1-2月,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5%、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增长9.7%、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5.5%。

民间投资仍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2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8%,远低于国有控股10.5%的增速。2022年,民间投资累计增速就逐月走低,全年仅增长0.9%,而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1%。

自202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以来,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被频繁提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消费被寄予厚望

消费方面,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相比2022年1-12月同比下降0.2%出现了明显提升。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

为推动2023年经济增长,消费的复苏甚至强势增长被寄予厚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而201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其中,2021年此数据为65.4%。

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目前来看,今年在政策上着重还是要扩大国内需求。目前总的来看,202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去年会有明显改善和提升。对于消费的抑制性因素在逐步消除,随着就业逐步恢复,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会明显改善。同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展现。

进入2023年,多个部门也在发力促消费。以商务部为例,2月2日,商务部明确把2023年定位成“消费提振年”。提出根据今年新形势,聚焦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把政策的成效发挥到最大。

在普通消费者关注的消费物价方面,2022年11月-2023年1月,CPI经历了持续的小幅度回升后,2月份再次从1月的2.1%跌落至1%,其中核心CPI仅上涨0.6%。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CPI涨幅预期3%左右,与前两年保持一致。

从整个国际情况来看,目前通胀水平都比较高,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元区,通胀水平都还在6%以上的水平。对于接下来的价格走势,付凌晖表示,随着国内需求的逐步改善,对相关价格的拉动可能会有所增强。从国际输入性因素来看,国际输入性因素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是国际价格的高位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还是在延续,可能还会对国内有一定的输入性影响。

外贸面临挑战

进出口方面,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亿元,同比增长0.9%,相比2022年全年增速滑落9.6个百分点;进口26833亿元,下降2.9%,相比2022年全年增速滑落7.2个百分点。

WTO于2022年10月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将持续低迷,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仅增长 1%(2022年预计为3.5%);2022年1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指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贸易额增速已开始放缓,2023年贸易增长放缓的趋势可能持续。

在全球贸易波动的背景下,在经历了近三年高速增长后,随着外部需求的放缓,中国出口正在迎来周期性的冲击。2月2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进入2023年,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中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3月7日海关总署网站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前两月,对东盟进出口增长,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下降。其中,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519.3亿元,增长9.6%,占外贸总值的15.4%(对东盟出口增长17.9%),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5528.3亿元,下降5%;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4941.1亿元,下降15.2%。对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出口1835.6亿元,增长6.7%;进口1613.6亿元,下降16.8%。

为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八项重点建议之一,将“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付凌晖表示,2023年外需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因为世界经济整体比去年增长有所趋缓,外部需求有可能减弱。近期,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都处在临界点以下,外需的调整变化不可避免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叠加去年增长基数较高,1-2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8%,非常不容易。“全年外贸促稳提质有一定挑战,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综合来看,我们对外贸发展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