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银行业危机待解:瑞士央行推动瑞银兼并瑞信 巴菲特或参与救助美国中小银行

梁冀2023-03-19 21:5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北大西洋两岸银行业齐陷信任危机。继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与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接连关闭后,美国监管层与华尔街大行决意限制风险,联合向风雨飘摇的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注资300亿美元,以防止信任危机蔓延造成银行体系坍塌。

欧洲方面,瑞士也正努力推进瑞银集团(UBSA)收购风雨飘摇的瑞士信贷集团(CS)。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瑞士央行寻求在周一(3月20日)开市前能够推动达成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全部或部分股权的协议。此前,瑞士央行已同意向瑞士信贷提供500亿瑞士法郎以增强其流动性。

自3月8日硅谷银行遭挤兑并被监管关闭以来,欧美市场上银行股哀鸿遍野。美国多家中小银行动辄盘中熔断,大起大落。瑞士信贷则以一己之力带崩欧股,作为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股价在17日重跌6.94%,市值仅79.22亿美元。

欧美银行业危机未解,市场则传闻“股神”巴菲特(WarrenBuffett)正与美国总统拜登团队密切沟通,或许会参与对美国中小银行的救助。此外,贝莱德集团(BlackRock)也传出有意收购部分瑞士信贷股权的消息。

中金公司银行团队在报告中指出,欧美市场银行风险事件接连发生有数个共同点,包括利率上行导致的存款流失、银行期限错配的经营模式以及负面舆情和恐慌情绪加剧风险传导等。报告解读称,此次危机前,投资者多关注银行信用风险,即资产质量问题;而此次危机更多在于流动性风险。在银行风险处置方面,局部风险的发生是市场自发的纠偏,监管部门则需快速应对,协调防范系统性风险。

筹划收购瑞士信贷

作为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流动性的快速消耗令监管层忧心,并促使监管层推动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全部或部分股权。此前一周,瑞士信贷曾单日流失存款超100亿瑞士法郎。此前,瑞士央行于3月13日表示将向瑞士信贷提供5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瑞士央行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正在筹划由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全部或部分股权。目前,两家银行董事会正于周末分别召开会议,讨论合并事宜。虽然监管当局意图推动交易在20日股市开盘前达成,但瑞银集团需评估此次交易对自身业务可能造成的风险。瑞银集团表示,紧急措施可能将跳过咨询期并不经股东投票即通过交易,相关细节还在整理中。

据悉,瑞士央行与FINMA已向部分国家央行及监管部门通报,其将与瑞银集团的交易视为唯一阻止瑞士信贷信心崩塌的选项。瑞银集团表示,将继续与瑞士信贷一道缩小后者投行部门规模的计划,令其在新成立实体中的占比不超过三分之一。

若上述交易达成,合并后的瑞银集团与瑞士信贷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之一。数据显示,瑞银集团总资产为1.1万亿美元,瑞士信贷总资产也高达5750亿美元。

除瑞士监管层寻求推进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外,有消息称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也对获得瑞士信贷部分股权表现出兴趣。据外媒报道,贝莱德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正在主导制定收购瑞士信贷部分股权的方案。不过,贝莱德于3月18日表示并未参与任何收购瑞士信贷全部或部分股权的计划,也对此不感兴趣。

据悉,贝莱德方面任何计划都将面临来自欧洲与美国监管层的障碍,瑞士监管当局则支持一份瑞士方案来解决危机。

在美国硅谷银行爆雷震撼金融市场后,瑞士信贷于3月14日发布年报,宣布其2021年、2022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则对瑞士信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

3月15日,瑞士信贷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明确表态,由于监管要求,不会向瑞士信贷追加投资和提供更多援助。目前,沙特国家银行持有瑞士信贷9.8%的股份,若持股比例超过10%,沙特国家银行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和监管问题。当日,瑞士信贷欧股跌超20%,美股则跌超14%至2.16美元/股,创1995年美国IPO以来收盘新低。

事实上,瑞士信贷近年来风险事件不断,凸显其内控疏于管理。2021年3月,由Bill Hwang管理的对冲基金Archegos崩盘,而直到Archegos崩盘前几天,瑞士信贷管理层才意识到公司对Archegos的风险敞口。2022年年初,瑞士信贷还发生过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黑客曝光了瑞士信贷超过1.8万个账户信息,甚至涉及不少违法犯罪用户的信息。

至于瑞士信贷会否破产,广发证券认为短期内概率不大。其认为,瑞士信贷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若发生破产则可能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可控冲击,因此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稳定市场情绪。此外,瑞士信贷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截至2022年末,瑞士信贷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0%、14.1%,均处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较高水平。

第一共和银行危机

北大西洋的另一侧,由硅谷银行爆雷引发的中小银行信任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监管当局则连同多家华尔街大行共同提供流动性支持,遏制风险进一步蔓延。此外,有外媒报道称巴菲特近日密切与美国总统拜登团队沟通,参与对美国中小银行的救助。

外媒3月19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巴菲特已经与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多轮对话,讨论当前对于区域性银行危机的救助。据悉,上述对话集中在巴菲特对区域性银行可能的投资,此外巴菲特还广泛地就当前美国中小银行困顿给予了建议和指导。

长期以来,巴菲特在救助金融机构方面备受赞誉。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大行在雷曼兄弟的崩溃后亦陷入困境,巴菲特则向高盛注资50亿美元。在2011年对因次级贷款陷入困境的美国银行的投资中,巴菲特获得约120亿美元的利润。

在美国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相继被监管当局关闭后,客户群体类似的第一共和银行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张可能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11家大型银行联合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以防止后者步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后尘倒闭。华尔街六大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美国银行与富国银行均身列其中。据悉,由大型银行转入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没有附带任何特殊交易,将获得与其他储户同样的利息。自硅谷银行爆雷后,遭遇挤兑的中小银行流失大量存款,储户则选择将存款转入前述华尔街大行。

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货币监理署(OCC)发布联合声明,表示欢迎大银行提供的支持,并称赞此举展现了银行系统的韧性。

不过,大型银行的联合救助计划并未挽回市场对第一共和银行的信心。3月17日,第一共和银行股价重挫32.80%。而在过去一周,第一共和银行市值缩水近70%。

此前,评级机构穆迪于3月14日宣布将美国银行业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迅速恶化”。第一共和银行等多家区域性银行也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穆迪称这些银行容易发生挤兑。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与监管当局多次强调,不会用纳税人的钱纾困银行。

3月17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总统拜登敦促美国国会采取行动,对管理不善导致其机构倒闭的银行高管实施更严厉的处罚。拜登在声明中呼吁国会扩大FDIC从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等破产银行的高管那里追回包括股票销售收益在内的薪酬的权力,加强FDIC禁止高管所属银行在进入破产管理程序时继续在银行业任职的权力,以及扩大FDIC对破产银行高管罚款的权力。“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加强问责制是防止未来出现管理不善的重要威慑力量。国会必须采取行动。”拜登表示。

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监管曾纾困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其投资者,“我们不会再次这样做了”。

宏观肇因

欧美接连发生银行业危机,市场则将矛头指向自去年以来快速收紧的货币政策。2022年3月至今,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bp),令其区间升至4.5%-4.75%。

硅谷银行爆雷之前,市场押注美联储将于2023年3月再度加息50bp;欧美银行接连陷入困顿后,市场对于美联储本月加息幅度预期快速波动。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3月7日发表讲话,鹰派程度超出市场预期。鲍威尔表示,经济数据强于预期,最终的利率水平则可能会高于之前的预期,如果整体数据表明有必要加快收紧政策,将准备加快加息步伐。3月10日,硅谷银行被美国监管当局关闭,市场陷入恐慌。CME显示3月加息25bp概率飙升至95.2%,而加息50bps概率已降至0;而之前的概率分别为59.8%、40.2%。

中泰证券银行团队分析称,海外银行的风险传染短期是可控的,中长期要配合宏观政策和宏观经济。短期看,流动性风险是政策可控的,金融传染性是监管可控的;中长期看,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在如何维持压降通胀和金融稳定寻找平衡点,欧洲则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改善。同时,对国内银行体系影响很小。

关于欧美银行救助和监管模式的不同,中泰证券指出,美国银行业救助和监管的模式以市场化为主。对于系统性重要银行,财政部和有序清算基金参与其中;反之则市场化退出。美国中小银行退出市场是常态化事件,存款保险公司(FDIC)承担了主要责任,通常采用市场化收购承接、政府经营救助、破产清算等三种方式处理问题银行,其中收购承接占比达到90%。美国能够实现中小银行常态化退出市场的基础是其“核心-外围”式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风险在银行间的传染,能够实现中小问题银行的市场化的退出。

欧洲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银行业搭建了三支柱的监管体系,采取分层监管与“自救优先”的救助原则。对于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银行,欧洲央行负责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对中小型银行则采取统一监管的模式。对于有系统性风险的银行救助,欧盟成立清算基金,保证清算工作得以迅速开展,反之则采取有序退出的方式。中泰证券银行团队指出,化解欧洲银行业的基础性风险是良好救助的前提,核心是加强银行资本管理。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杜泽飞(FrederikDucrozet)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近日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事件,导致全球宏观前景和利率周期戏剧性地重新定价。各国央行在监测信贷状况收紧时或会更加谨慎。然而,与以往银行业危机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当下宏观环境阻力重重,包括持续的通胀压力。目前各国央行都在尽可能地延迟降息,而这次突发事件使得抗通胀和稳定金融风险之间难以权衡。

杜泽飞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加息25个基点至4.75%到5.0%区间,但之后会停止加息。但美联储应该会以目前的速度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以防出现严重的市场混乱。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关注券商、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动态,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撰写原创新闻。
新闻线索请联系邮箱liangj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