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封存与利用(CCUS)产业如何突围?

彭强2023-03-20 18:11

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持续,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着使用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以及继续推动清洁转型并减少碳排放的双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产业的热度不断提升。

3月17日,由CCU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多国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CCUS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路径。

CCUS是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在该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7%,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必须直面碳减排这块“硬骨头”。发展CCUS全产业链技术,是稳健推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

丁仲礼表示,推动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要明确CCUS战略定位,科学制定CCUS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CCUS规模化应用示范;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CCUS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着力打造CCUS产业新高地。

CCUS通常被认为是CCS和CCU的合写,这两者均是指从化石燃料燃烧或工业过程中捕集二氧化碳,但CCS的二氧化碳被长期地质储存,CCU的二氧化碳则是用于二次生产,如合成燃料、化学品和材料。CCUS被认为是未来减碳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来看,这一技术也是实现零碳排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的唯一选择。

根据国际能源署此前预测,全球利用CCUS技术减碳的规模将在2030年、2035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16亿吨、40亿吨和76亿吨,分别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和22.4%。

发展和利用CCUS技术,是化石能源巨头们实现减碳的重要途径。欧盟委员会近期发布的《净零工业法案》就提出,到2050年欧盟要实现5000万吨/年的碳封存能力,并要求相关油气生产商为这一目标做出努力。

在国内方面,中石化、中石油、华润、华能、国家能源集团等均建有不同规模的CCUS示范项目,国内已经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40个,碳源主要集中在石油、电力、煤化工、化肥和水泥生产等行业。

产业发展挑战众多

目前不同地区的CCUS产业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产业发展成本也仍然很高。尽管CCUS被视为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方向之一,但相关产业还面临着商业前景尚不明朗、技术条件不太成熟以及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在论坛上号召行业携手以工程思维合力推进,加快形成CCUS的产业规模化经济利用。

戴厚良提出多点倡议,他认为行业应重点攻关低浓度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技术,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技术的研发,并构建中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工业体系,着力打造3-5个百万吨级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千万吨级CCUS产业园区建设;并持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石油、炼化、煤电、煤化工等碳排放企业“命运共同体”,并与国际大公司、研究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一批CCS/CCUS项目,拓展CCUS产业国际合作空间。

在3月18日举行的大会分论坛——CCUS投资论坛上,伦敦大学学院长聘教授梁希指出,实现经济收益是现阶段CCUS项目的最大挑战。在碳中和驱动下,合伙模式和运营商模式的盈利方式和发展前景相对明朗,但从垂直一体化模式向这两种商业模式过渡的过程中仍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李兴春指出,CCUS是碳中和的桥梁技术,用二氧化碳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前景;CCS技术目的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地质封存,其方向是正确的,但前景尚不明朗。

政策支持持续涌现

近年来,全球各主要机构投资者都深度参与到国际碳金融合作当中,国内也出台了专项的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其中CCUS就是主要方向之一。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介绍称,近年来全球气候投融资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到了市场临界点。2022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总额达到1.11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转型投资国;同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4437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会上表示,为了支持CCUS发展,生态环境部在CCUS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研发示范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转变。

赵英民表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8亿元。今后将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机制。同时,要在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年1月发布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预测潜力达到2.58万亿吨,可为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金发表示,自然资源部今后将进一步聚焦重大需求、创新技术方法,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继续细化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空间安全性评价,积极推广适应地质空间持续用于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全力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彭强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碳中和】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