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不要嘲笑理想主义

谢楚楚2023-04-08 08:5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楚楚 4月1日,陌陌影业一间会议室里,王晶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一上来就被问及票房,王晶说自己对票房没有做过预期,因为事情永远在变化,比如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上映,不知道张颂文会成为全民偶像……“都不知道,那就让它自己就这样好了”“你说票房一定要有多高?坦率讲,这个电影是有理解成本的”。《不止不休》是一部由真实原型改编、聚焦调查记者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该电影由青年导演王晶执导,白客、苗苗、张颂文、宋洋主演,贾樟柯监制,讲述了怀揣记者理想的北漂青年韩东(白客饰)勇敢、执着追求真相的故事。电影在2020年杀青,最终于2023年上映。

首映礼上,王红卫、郑大圣等人都指出这部电影的稀缺性。但即便如此,盘旋于这部电影之上的还有不解和批评,比如不清楚的表达诉求,是想表达当年北漂一族的艰辛,还是怀念传统媒体人的好时代?……对于不解,王晶尽力解释;对于批评,王晶也接受。

王晶说这是一部希望能让职业记者认可的电影,除此之外,他最在意的还有影片中一群受歧视的群体——乙肝群体,“起码他们没有觉得被冒犯到,还挺好的”。

到目前为止,王晶接受了十多次采访,每次访谈他基本会重复一句话:“我觉得电影还是要有社会性”。

有理想的老板

要做这部电影的人一开始不是王晶或者贾樟柯,而是唐岩——这部电影投资方陌陌影业的CEO。《不止不休》是陌陌影业投资第一部电影。

“故事是当初打动我的第一个理由:一个实习记者为被歧视人群发声。看剧本时我为之动容,陌陌影业在三年前那样的电影市场环境下选择拍摄,我是敬重的,他们是家新公司,我希望他们不要亏损。”张颂文在微博长文开头这样写道。

陌陌影业成立于2016年,算是电影行业的“新人”。但老板唐岩是“熟人”,他一手创办了知名社交平台“陌陌”,曾是网易门户网站总编辑。

“他们(陌陌影业管理层)都是媒体人出身,大家还是想为自己曾经相信的,或是曾经的理想去做一些投资。”王晶在2017年就与唐岩确定下合作,当时王晶是贾樟柯团队的副导演。而贾樟柯和唐岩很早就相识,唐岩是贾樟柯的影迷,从2017年至今,陌陌一直是平遥电影展的赞助商。

王晶的加入只因为贾樟柯当时一句话:“有一公司想找新导演拍部关于记者的电影,你想了解一下吗?”这句话中有两个字吸引了王晶,那就是记者,“记者是自由的,记者是双眼睛,所以发挥空间会比较大”。

在了解人物原型与相关事件后,王晶专门写了一封长信发给唐岩,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随后唐岩也给王晶打了个长电话,唐岩聊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新闻、记者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主义的想象。挂了电话没多久,双方那时刚加上微信,唐岩给王晶发来第一条微信:“导演我们合作吧”。

唐岩近期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谈到,有一场戏,他要求坚决不能删,就是韩东和黄江关于暂住证的部分。唐岩说,为什么韩东来北京这么久也不办暂住证?因为韩东觉得不合理,“对于我来说,我无法想象一个纸媒的时政记者,会乖乖去办暂住证。这句话就是要告诉大家,韩东之所以能成为出色的记者,是因为他很早就对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过思考,否则他为什么比别人做得好?”

王晶用“唯一性”来形容与陌陌影业的合作。他说,严格意义上,此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坚定要投资拍一部面向市场的记者题材电影,“确实只有这一家公司”。

对于票房,唐岩也曾说过,“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冲着那个(票房)去的嘛,赚点小钱或者少亏点,也挺好的”。而这和商业性也不矛盾。他认为,只要把剧本、矛盾冲突做到位,把很多问题解决好,未必就没有商业性,“包括《不止不休》,我都觉得它有商业性,如果最终做砸了,那肯定是有哪个地方没做对,咱们得认,不能拍了没票房就说拍的是文艺片”。

难在对抗人心

赞扬和批评一同到来。赞扬者称它稀缺、完成度高,批评者则评价主题不明、叙事不全。

王晶在意两类人群对于电影的反馈,一个是有过同样成长经历的媒体人,“大家看完以后反馈都还算好,但我没想到大家都说是挽歌”。另一个是乙肝群体,他担心他们是否会受到二次伤害。

王晶说最后公映的版本有一个小改动,如果没有这个改动,可能会解释很多观众的疑惑,“大家会把落脚点放在乙肝这件事上,或是觉得这个故事没个结尾,但本质上这是在讲一个人的故事”。

《不止不休》讲述了高中肄业的北漂青年韩东(白客饰)在北京追逐记者理想。他被报社资深记者黄江(张颂文)赏识。黄江带着他一起做出了矿难头条报道,而在涉及乙肝非法代检的选题报道时,韩东产生了犹豫,他最终要求撤掉了即将要发头版的报道,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即将转正的记者资格。他继续追求真相,在告别北京之际发出了一篇关于乙肝携带者受到歧视的文章,找到了真问题。

“如果要讲乙肝歧视在当年是怎么被社会舆论烘托出来,最后促进了法条修改的话,我可能不会这么写这个剧本,但我要讲的是一个记者的成长,他怎么相信自己,怎么产生一些怀疑,最后又怎么重新找到自己。乙肝只是其中的一个事件。”王晶说,记者对抗恶势力也许并不那么难,但难的是对抗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比如人心。

王晶身边的朋友看完后也问他,乙肝非法代检的稿子为什么不能发?王晶说,影片里有一句一晃而过的台词很重要,“你们手里的笔就是你们的权力。它能够帮助一些人,同样,它也能毁掉他们。”如果谈新闻专业可以发,但如果谈新闻伦理,伦理是无解的,它是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韩东在电影里的认知和困惑也属于王晶。出生于80年代的王晶当时被一种强势的认知环境包围着,“如果说乙肝歧视只是一个常识问题,根源在于常识的误区,那我其实可以告诉他这是一个科学问题,简单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但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似乎没有根本性改变”。

影片演技的准确性被广泛讨论,王晶说当初选择白客是因为想找一个普通人、一张普通脸。影片中韩东从一个nobody到somebody,白客能做到让观众相信如此。而王晶早已对张颂文的戏留有印象,“《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已经出神入化了”,张颂文可以尤其准确地表达王晶需要黄江身上承载的复杂性,“这个记者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知识分子,他老练,毕竟在那个位置那么长时间,他的勇敢、‘狡猾’等等”。

有人误认为影片中乙肝携带者采访用了当年的影像资料,影片被说成是乙肝公益宣传片。对此,王晶无奈地笑了笑。韩东采访乙肝携带者采访那一场戏,没有任何预设。王晶告诉白客,你作为韩东的身份引导他们,去跟他们做一次采访,每个人大概半个小时、四十分钟,我跟摄影师、录音师就在边上像纪录片一样记录下来就好了。

电影的时间背景选在2003年,“那个年代确实有它的杂乱无章”,王晶说电影曾临时用过一个名字叫《野心时代》。在王晶看来,电影里韩东的成长经历,今时今日看起来确实有点让人不太好认同和相信,所以那个时代的无序也衍生出一种浪漫。韩东相信自己能抵达一定的位置,能改变一些事情,而这种相信在现在可能会有些艰难。

读到毒sir的影评时,王晶有些激动,觉得很幸福:“你藏在片子里的东西被人看到了。”毒sir刨出一个细节,韩东去报社求职,碰到黄江时,他手里正拿着一本书——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黄江拿过来随手翻开,第一章标题写着: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电影要有社会性

王晶说他时至今日还相信拍电影可以改变一些东西。2020年拍完《不止不休》后,王晶对电影的认知有一点点动摇,他想,电影到底是什么?“创作者通过故事植入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应具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关于电影社会性的认知,是王晶大学四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到的。

王晶200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第一节视听语言课上,老师给他们拉的第一个片子是肯?洛奇的《面包与玫瑰》,讲的是在美国打黑工的墨西哥女孩玛雅为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斗争的故事。二十年后,他回到学校分享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时说:“电影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的关照,那些东西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让我们知道电影应该承载什么”。

2007年毕业后的三年时间,王晶试图想先让自己活下去,做了广告、纪录片的工作。到了2010年,他加入贾樟柯团队,做副导演和执行导演工作,他觉得起码还是在电影这个事情里面活着是幸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晶想着要不要从身边亲近的故事里去找那种对现实关照的题材,把它变成电影。但这个时候他又开始自我怀疑,会不会太私人化?直到《不止不休》的出现,他借着记者的眼睛去表达。

这部电影的监制是贾樟柯,但在拍摄期间,他只是远远地看着,而电影上映后,他开始忙了起来,每天在微博不停更新影片的宣传。王晶跟了贾樟柯十年的印象总结为几句话:“他对电影有敬畏之心,会让我也觉得电影还是神圣的,他对很多细节的考究和坚持,最后都是指向这个东西”。

王晶未来的计划和十年前心态一致,他没有那么急切想要证明自己,“能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还能活着,不挺好的吗”?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文娱消费,聚焦市场动态和事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新闻线索可联系xiechuchu@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