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鼎新:老标准改造迫在眉睫,水厂“应考”新国标

黄一帆2023-04-15 14:0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一帆 2023年4月,国内水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洗礼。在原本颇为平静的水面下,一重要政策的落地,成为搅动起此番变局的关键。

自4月1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新国标)正式落地实施以来,全行业都已感受到新国标带来的变化。本次提出的新国标是继2006年原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相关部门再一次对于饮用水质提出全国性统一要求。

4月14日,记者从业内多家水务企业获悉,近日,为确保饮用水新国标落地,国内多地自来水集团、行业协会等已组织相关培训,并在内部进行新国标宣贯培训会。“2月份以后,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市场需求在迅速升温,尤其是水厂。”威派格董事杨峰告诉记者,由于新标准推行,水厂改造提质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大量水厂与公司进行业务洽谈。“大量水厂按照过去常规工艺建设,以老标准看是达标的,但是按照新国标来看,有些是需要做工艺提升的。”杨峰透露,因为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新国标加强了监管,给供水企业带来了压力。在本轮新政中,水厂将首当其冲经受考验。

新政落地

从目前推行的新国标来看,新标准检测指标从原先的106项调整为97项,同时调整8项指标的数据限值。“新国标更关注水质感官指标以及消毒副产物指标,对自来水生产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一位华东地区水厂人士介绍,“新国标”97项指标中,43项为常规指标,54项为扩展指标,检测频次要求不尽相同。与此前相比,新国标虽然检测指标项目有所减少,但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

据了解,此次新标准更加关注消毒副产物以及风险的变化。因此,新标准将检出率较高的几种消毒副产物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等7项指标从原先的“非常规指标”调整进入“常规指标”。

上述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国家对消毒副产物更加重视,未来将加强对消毒副产物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新国标也更关注群众饮用水时的感官感受。

所谓水质的感官性状,即水的外观、色、嗅和味,是人们判断水质及其可接受程度的首要和直接指标,也与饮用水时的口感、舒适度密切相关。

然而,对于自来水企业而言,要达成新国标的要求并非易事。

杨峰表示,新国标要求自来水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必须进行大量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而当前国内数量庞大的水厂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与现存设备等硬软件情况不一,这均使得在短时间内要推进新国标存在一定难度。

记者了解到,在新国标发布后多地自来水公司便立即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分阶段进行学习,要求每一名员工都掌握新国标各项具体规定。

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为例,为确保新国标落实落地,已对各单位相关技术人员进行6次业务培训,基本做到实验室检测人员全覆盖。

杨峰告诉记者,全国县级以上自来水企业有3000多家。“目前国家的标准越来越高,原来对水厂的要求是出厂水质达标就行,而现在要求‘龙头水’达标。”

记者了解到,为达到要求,首先水厂需要进行工艺改造,包括臭氧活性炭深度工艺、膜处理工艺、精准加药、自动化提升以及工艺监测等成为常见的改造内容。而为了长期持续稳定满足上述功能要求,水厂要进行智慧水务建设,提升水厂智能化水平。

倒逼

在水厂环节提升后,管网、小区二供设备、农村供水等工程及设施改造需求也会接踵而至。“要达到‘龙头水’达标这一目的,实际上要求很高。除水厂外,管网、小区二次供水等要进行改造。”威派格副总经理吴浴阳告诉记者,从供水角度,就必须要将出厂水内的设备建设到管网中心运行,要将其当成一个系统,不单是个别设备运行好坏的问题。

上述系统整体性的要求,吴浴阳表示,以加药环节为例,由于新国标出台,水厂不再能过量加氯。“水厂原来在这方面没有严格限制,但是新国标对于消毒副产物有了要求。因此,水厂就必须进行精准加药。而氯在水流通过程中有所衰减,这就要求水企在线加药。”

地方自来水集团人士告诉记者,新国标落地后,整个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并未改变,只是在药剂投加方面有所调整,且投加需更加精准。

记者了解到,传统在线加药模式中,水企只需要购买一个在线加药装置,便可用极低成本解决。但事实上,目前上述方法已经失效。“特别是农村供水,企业即使安装在线加药,但由于用水量小的问题,流速慢消毒剂扩散不了。这时就需要泵站、管网上的冲洗阀等、甚至是末端设备都一起联通,进行联动控制,(达到消毒剂所需要的扩散流速)以解决该问题。”该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原标准,本次新国标还统一了城乡供水的水质评价要求,只保留了四项指标(菌落总数、氟化物、硝酸盐、浑浊度)特殊情况下的过渡性要求。因此,在业内,农村市场被认为是新国标催生的一块重要市场。

“新国标对农村饮用水市场影响巨大。”吴浴阳告诉记者,农村用水基础相对较差,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未来要和城市用水达到同样的标准,在此形势下必须通过加大投资来缩小差距,这将给水务服务企业带来很大商机,预计今明两年内就会呈现很大的增量。从今年二月份之后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农村水务项目开始按照新国标要求进行改造,这种趋势目前在水厂方面已经表现出来。

寻找模式

“新国标落地对国内传统水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位水务企业人士评价称。

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金松近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水业院士专家论坛上表示,“我刚刚去了邯郸,邯郸面积是1.2万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但人口数量是邯郸十倍还多,在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把水环境搞好,”他表示,深圳水体达标尤其困难。为此,公司投资建设“深水云脑”,以提升其智慧水务水平。

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则透露,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基金委的支持下,2019年就开展了中国饮用水中新污染物2035防控技术路线图的战略研究。

他表示,国内水环境中新污染物的分布时空性和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它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或者说与地域富裕水平都有相关。他表示,我国饮用水中新污染物防控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要明确管理的目标,科学落实行动方案,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新污染物的防治。“新基建、数字化、智能化水务管理不可或缺,另外基于大数据挖掘水网中的新污染物实现全过程监控。我们要建设前瞻性的智慧水厂,要用新基建的技术,像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控制关键核心处理单元,另外它尽可能不加药或者少加药,制备安全水、健康水来供国民饮用。”候立安指出。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相关新要求落地的过程中,地方开始积极响应,并投入巨大。

据深圳环水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龚利民透露,深圳在“十三五”水域治理领域打了一场攻坚战。“最关键的就是管网投入非常大,外界说深圳花了一千多亿来治水,但我们花在管网上是八百亿,既有市政5938公里,后来实际上是6400公里,还有两万多个小区。这是正本清源,实现了管网的修复。”

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尹建四则说明了智慧水务改造对于水企的动力。“我们通过智慧水务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我们整个郑州市智慧水务建设前期两个多亿,后期一个多亿。”他表示,郑州管网漏损控制为例,2017年郑州是10.81%,2021年降到7.48%,“如果按照当年供水量计算的话,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对我们售水直接创收1400多万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