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温度

伍戈2023-04-28 08:58

核心观点:

1. 春江水暖鸭先知。价格是表征经济温度的信号。然而让人困惑的是,疫后我国经济修复过程中,无论CPI还是PPI增速都趋势下行,甚至引发复苏与通缩之争。价格低迷现象背后,究竟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还是外部因素干扰,或兼而有之?

2. 至少从价格的视角来看,我国已与世界密切融合,无论疫情前后都难以“脱钩”。全球与我国的工业品价格高度同步,甚至很大程度影响着我国消费者物价尤其是其中的非猪价部分。目前全球商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是促成我国价格低迷的重要外因。

3. 近期我国出口“异常”高增,显著偏离了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进口趋势,折射出了前期疫情积压订单的集中释放。外需扩张的不可持续叠加各国生产能力的恢复,将对我国疫情期间扩张的产能形成挤压,温和的内需未必能及时对冲相关压力。

4. 展望未来,海外经济继续放缓,而国内消费和投资内生动能有限,工业品价格下行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下半年在基数效应下有望企稳。消费者物价同比或呈类似特征,即便考虑猪价的影响。短期经济低于潜在增速的情形下,整体价格仍低位徘徊。

 

正文:

疫后我国经济修复过程中,无论是消费者物价还是工业品价格却持续低迷,其中PPI同比增速已有6个月为负。价格是经济冷暖的信号。价格低迷现象背后,究竟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还是外部因素干扰,或兼而有之?

 

一、价格能与海外脱钩吗?

我国已与世界密切融合,无论疫情前后国内外价格都难以“脱钩”。全球与我国的工业品价格高度同步,甚至很大程度影响着我国消费者物价尤其是其中的非猪价部分。

图1. 紧密关联的内外价格



来源:WIND,CEIC,笔者测算

 

疫情期间海外生产能力显著受损,我国成为全球产品的主要输出者。然而,疫后国际产能已恢复至疫前水平,叠加诸多央行加息的滞后影响,全球总需求呈现单边下行。目前全球供过于求的格局是促成我国价格低迷的重要外因。

 

图2. 全球已现供过于求

来源:WIND,CEIC,笔者测算

注:供需缺口为实际GDP与产能增速差,产能根据各国产能利用率推算。

 

二、内需能撑起价格吗?

近期我国出口“异常”高增,显著偏离了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进口趋势,折射出前期疫情积压订单的集中释放。此外,表征生产的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显著弱于表征发货的海关出口增速,去年上海疫情过后也有类似“异常”,或印证积压订单的扰动。

 

图3. “异常”出口终将消退

来源:WIND,CEIC,笔者测算

注:虚线为根据各经济体PMI拟合的中国对其出口增速。

 

世界经济“东升西落”是长期趋势,但未必会在贸易领域短期突变。目前全球终端需求的主要动力仍在发达经济体。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总体仍受发达国家牵引,其进口需求仅为发达经济体的1/3。 

 

图4. 我国价格的探底徘徊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内需含消费、地产与基建投资,外需为出口。

 

外需扩张的不可持续,叠加各国生产能力的恢复,将对我国疫情期间扩张的产能形成挤压,温和的内需未必能及时对冲相关压力。初步预计,PPI全年维持在-1%附近的增速区间;CPI同比将低位运行至年中,此后随着服务价格修复,叠加三季度末猪价筑底,下半年CPI或有温和回升。

 

三、基本结论

一是至少从价格的视角来看,我国已与世界密切融合,无论疫情前后都难以“脱钩”。全球与我国的工业品价格高度同步,甚至很大程度影响着我国消费者物价尤其是其中的非猪价部分。目前全球商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是促成我国价格低迷的重要外因。

二是近期我国出口“异常”高增,显著偏离了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进口趋势,折射出前期疫情前期积压订单的集中释放。外需扩张的不可持续叠加各国生产能力的恢复,将对我国疫情期间扩张的产能形成挤压,温和的内需未必能及时对冲相关压力。

三是展望未来,海外经济继续放缓,而国内消费和投资内生动能有限,工业品价格下行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下半年在基数效应下有望企稳。消费者物价同比或呈类似特征,即便考虑猪价的影响。短期经济低于潜在增速的情形下,整体价格仍低位徘徊。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伍戈】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