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成果发布:建构“中国经济学”将是长期的

宋馥李2023-05-06 21:4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聚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主题,推选出了《中国学手册·新时代中国卷》《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民主观与发展路——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政治学》《经典与意义:礼与早期儒学的衍变》四部重大成果,面向社会进行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在发布前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队”,类比于体育界的“国家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打国际比赛,体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在发布环节,《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一书的作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在发言中谈到,这本书实际就是试图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他说,要总结中国的发展经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将会是一条主线。中国过去的市场化的改革,更多强调了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关注度不够。未来新的百年目标下,要把这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更多总结,更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不断推进。

据介绍,《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一书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增长历程,系统梳理了中国发展的重要经验:一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逻辑主线。二是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三维统一,这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强调效率的一维视角迥然相异。三是实行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为主的“三位一体”的宏观调控,在标准的稳定化政策之外加上了规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四是促进地方竞争激发地方活力,这在全球语境中特别是与成熟市场经济体比较中,是非常独特而有效的发展路径。五是努力寻找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起全部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不意味着可以凌驾于市场之上。用好“看不见得手”和“看得见的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张晓晶认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建构,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会伴随着中国经济由崛起走向强盛的整个过程。建构中要回溯历史,考察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不拘泥于一时的特点,逐步形成中国式的经济学体系。

“中国经济学”将如何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是当日会场上一个颇有挑战的问题。

张晓晶认为,“中国经济学”也须吸纳西方经济学的成果,比如说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定位。一些人以为发达经济体都是完全靠市场驱动,但其实很多科技创新也依赖于政府支持,马斯克的SpaceX的研制项目,受惠于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但同时来自美国政府的订单也起了重大作用。所以,当中国强调科技自强时,仍要发挥国家的主导力量,这就需要在总结中国经验的时候,强调务实政府和市场体系有机结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版主编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专注地方时政和区域经济,以中观视角观察中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