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勤:中国农业正向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进一步靠拢

杜涛2023-05-12 18:5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国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当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就当前中国农业市场发展机会以及投资趋势等问题,专访了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

科迪华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农业公司,2019年从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独立上市。郑子勤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中国政府在连续十九年丰收的背景下,仍然提出要进一步大幅提升粮食产能。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也意味着中国农业正向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进一步靠拢,并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加快转型。”

经济观察网:在中国,当前农业市场情况如何?科迪华是如何判断中国市场的当下和未来

郑子勤:今年刚开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布,要求2023年的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目标。与此同时,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中国政府在连续十九年丰收的背景下,仍然提出要进一步大幅提升粮食产能。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也意味着中国农业正向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进一步靠拢,并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加快转型。

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发展战略基础的政策导向,中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持续提升的需求,以及本地农业行业本身从劳动密集型加速向可持续,集约化和技术驱动型耕种模式的转型,这三个因素的共同驱动之下,中国农业将在中长期阶段继续稳步和强势发展。

经济观察网:农业增产增收,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选种或者其他方式?

郑子勤:丰收离不开种子、植物保护和数字农业解决方案。首先,近十年来,玉米品种先玉335、登海605等一批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得玉米亩产从331公斤提高到了419公斤,增加了27%。据统计,目前中国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但距离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化肥在中国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21%—58%,而80%—90%的农业病虫害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但生产中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和不合理使用,正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科迪华多年来不断向市场推出高效低残留的系列产品,并尽可能将这些产品的应用拓展到更多目标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当中。

第三,数字化农业也会带来效率的提升。无论是飞防,气候及病虫害预警,还是智能型农机的应用,都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科迪华通过采用数字化手段,结合公司农艺技术及种子与植保相关数据洞察,打造出一套面向未来、高效且一体化的农业耕作和农场运营管理模式,并通过科迪华在中国各地拥有数万家零售经营点,其中核心零售商——星伙伴门店,超过7000家。这些合作伙伴门店大多都通过数字化系统接入了科迪华的数字化业务规划和追踪体系,这意味着各地零售商拥有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并准确准备各类种植必需品,能更好完成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也为农户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供了保障。

经济观察网:科技在上述有效手段中占比多大?国外是如何实施的?

郑子勤:从种子、植保、机械化到数字化,种植的每个环节都可能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

在种子方面,我们凭借行业内最丰富的种植资源库,对玉米品种进行连续的优化。在中国,科迪华通过两家合资企业敦煌先锋和登海先锋,向本地农户提供优质玉米种子。每年我们专门培育适用于东北、西北、黄淮和南方玉米种植区的玉米良种。配合科迪华的种子处理技术(SAT),玉米种植农户能有效遏制各类病虫害,持续取得高产,提升种植收益。科迪华期待未来能够持续发展这些优势。

在植保和数字化方面,科迪华多年来倡导一个“种植经营”理念,帮助农民打通从农场规划、种植经营到流通品牌化各个环节,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化和数字化转化。根据对本地作物种植规律的洞察,科迪华将产品组合、病虫害预警、数字化飞防服务和农艺指导融为一体提供给农户。每年,我们通过开展上万场农民示范会和培训会,推广成功种植方法,帮助农民防范风险提升产出。

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标志着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经济观察网:中国农业发展当前面临哪些难题?

郑子勤: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人口老龄化和农村耕种人口萎缩带来的问题,中国务农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劳动力和现代农业专业人才日显紧缺,人工成本迅速增加。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农业服务将在提升效率,稳定产出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科迪华始终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农业服务,包括飞防产品和标准的开发,以数字化手段为农民一体化的灾害预警与种植服务,大量的数字化线上技能培训等等。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新的农村就业机会,中国需要更多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投身农业发展,而且数字农业也正在为广大农民创造出全新的机会。

经济观察网:国外的农业增产增收影响因素与国内哪些异同?

郑子勤:全球各地的农业发展都受到当地天然禀赋,气象环境,土地条件,耕种者和消费者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种植目标作物,耕种模式,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差异。

从耕作条件的角度来说,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的农业形态相对接近,农业种植的主要成分是平均规模很小,分散度非常高的小型种植户。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北美,拉美以及部分欧洲采用的超大规模高度集约化种植和经营模式并不适用。而专注于高价值作物和专注降本增效的精细化经营相对更适合一些。

而相同的部分,在于全球各地正越来越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创新技术在农业当中的应用。同时,各国对于创新技术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产量,而是更多地通过创新技术来改善农作物对虫害,病害,不良天气条件等逆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耕种和经营的可操作性。

经济观察网: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它对增产增收能起到哪些作用?

郑子勤:最近十年,中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投入。集中连片、沟渠相连、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也进一步增强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稳定保障了中国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亦对农民的增收效果明显。据公开数据,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亩均每年增收节支约 500元。另外,高标准农田可以保证农业生态效益,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持耕地土壤健康,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经济观察网:如何理解农业的可持续?

郑子勤: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生产食物的农业是数千年来人类生存以及持续发展的基石,兴盛的农业为每个人带来丰富的生活,也为社会发展繁荣和经济稳步增长提供基本动力。

21世纪,全球农业迎来了严峻的挑战:持续增加的全球人口和减少的耕地规模(据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百亿,耕地却会减少约10%);在迅速膨胀的中产阶级消费的推动下,人均食品消费量和对品质要求增速不减;频繁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压力日趋严重。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确保农产品有效且高质量的供给。

经济观察网:依据上述判断,在中国市场,科迪华下一步会有哪些动作?比如增加投资或者其他?

郑子勤:在科迪华的视角,我们最大的助力还是在技术创新,行业合作以及农民技能提升等方面。 作为一家农业创新公司,科迪华将会继续致力于在种植创新技术、农民技术培训、可持续耕种手段和作物结构优化方面提供全力支持。

科迪华在过去几年中推出的增威、佰靓珑、灵斯科,杰伴,爱多乐等产品,都是效率和可持续性兼顾的方案。同时,科迪华在生物制剂领域进行了投入。科迪华最近收购了兴播和世多乐,并且建立了新的生物制剂业务部门。科迪华也正在非常积极地从几个产品类别,如信息素、生物源农药和生物刺激素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同时,由于这两家公司(兴播和世多乐)均在中国设有子公司并已深耕中国市场多年,而科迪华的首款生物刺激素产品杰伴也已于去年正式在中国上市,这两项收购的完成将进一步推进科迪华在中国的生物制剂业务布局。

此外,去年,科迪华第一款生物刺激素产品Utrisha️™ N上市,最近Utrisha™P也宣布上市,这是一款有助于加强整个种植季作物对磷的获取和覆盖率的产品。我们希望能把生物源的产品尽快引进中国市场,满足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