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致胜,中银主题策略佳绩不断!

资讯2023-05-16 10:56

2023年A股继续上演结构性行情,权益市场韧性十足。指数上,一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5.94%,代表大盘股表现的沪深300上涨4.63%,代表科技创新的创业板综指上涨8.87%;板块方面,新能源板块经历大幅调整,以家电、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行业表现回暖,包括科技、传媒、通信的TMT板块大放异彩。

随着2023年公募基金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一季度超80%的基金喜获正收益,中银主题策略也为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近3年收益超95%,同类排名前7%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银主题策略A近3年收益率95.48%,同类排名前7%(44/671),近5年收益率120.57%,同类排名前10%(41/426),并凭借优异的长期收益,获得海通证券十年、五年、三年期全五星评级。(同类排名为海通证券三级分类,中银主题策略A属于“混合型-主动混合开放型-强股混合型”基金;业绩、同类排名及评级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数据截止日期:2023.3.31,数据发布日期:2023.4.1)

优秀的产品离不开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中银主题策略的基金经理黄珺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历,4年公募管理经验。她擅长在成长和消费行业掘金,均衡配置是她的投资风格。在投资中,黄珺不盲目、不从众,保持独立思考,敢于逆势投资。

美酒越酿越醇厚,基金公告显示,中银主题策略自2019年3月13日黄珺上任管理以来规模保持增长,A份额从2019年一季度末的1.13亿份变为2023年一季度末的4.36亿份,并在2022年荣获“三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

把握结构性机会,挖掘优质企业

黄珺喜欢用长远的目光观察市场,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她依然有自己的见解。

黄珺表示,全球经济2023年下行压力或仍在,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会维持收紧状态。不过,国内经济数据整体有所回升,投资增速小幅回升,经济总体处于平稳复苏态势。

回顾一季度,市场整体表现亮眼的板块是TMT,中银主题策略的持仓没有盲目追逐热点,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一季度配置了传媒、机器人等潜力较高的成长类行业,以及医美、食品饮料、交运、医药等消费板块。

展望后市,黄珺认为是机会大于风险的,并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她预计市场会是一个震荡上行的状态,尤其看好处于困境反转的泛消费行业,以及TMT中的传媒、游戏板块。她认为TMT虽然一季度涨幅较大,但是一些细分领域是呈现行业轮动的状态,估值没到需要担心“泡沫化”的地步,随着市场调整,她会积极寻找好的买点,为投资者赚取长期的回报。

站在当下的节点,中银主题策略聚焦成长和消费板块,有望充分享受经济复苏红利,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未来可期。

获奖情况: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评选,证券时报,2022年7月。

业绩说明:中银主题策略A于2012年7月25日成立,黄珺上任时间为2019年3月13日,基金近五年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2016年度-31.12%/-8.16%;2017年度15.68%/17.32%,2018年度-39.10%/-19.66%,2019年度59.07%/29.43%,2020年度64.33%/22.61%,2021年度32.15%/-3.12%,2022年度-14.69%/-16.86%,2023年一季度8.45%/3.87%。中银主题策略C于2022年3月16日成立,成立至2022年12月31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0.61%/-1.48%,2023年一季度8.34%/3.87%。

黄珺在管同类基金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A于2021年9月6日成立,黄珺自基金成立起任职,基金成立至2021年12月31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1.52%/0.53%,2022年度-9.47%/-16.56%,2023年一季度7.94%/3.67%。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C于2021年9月6日成立,黄珺自基金成立起任职,基金成立至2021年12月31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1.39%/0.53%,2022年度-9.82%/-16.56%,2023年一季度7.83%/3.67%。

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同类指混合型-主动混合开放型-强股混合型,海通证券。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少数极端市场情况下,基金投资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