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宏观|2023年5月经济数据预测-国内复苏斜率放缓,扩大需求仍是关键

苏剑2023-06-01 08:53

要点

● 稳增长政策需发力,工业需求继续回落

● 基数效应叠加政策推动,消费增速高位徘徊

● 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速或有下降

● 海外需求改善不明显,出口压力犹在

● 国内需求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 食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价格有所上扬

● 能源价格震荡回落,工业价格继续下跌

● 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但内生动力不足,信贷规模同比少增

● 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但基数开始抬升,M2同比增速回落

● 短期内压力犹存,人民币维持双向波动


内容提要

2023年5月,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复苏斜率进一步放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投资和消费复苏内生动力不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总体来看,尽管供给端和需求端压力依然存在,但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为经济运行良好提供保障,或将助力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企稳回升。

供给端

工业增加值: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工业需求相对回落,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弱复苏阶段,但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高基数效应下,预计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上期回落2.8个百分点。

需求端

消费:受基数效应影响,以及疫情政策改变后整体消费环境便捷的影响,预计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5%,较上期下降1.9个百分点。

投资:受企业利润下滑以及有效需求不足影响,预计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较1-4月份下滑0.3个百分点。

出口:外贸成果丰硕助力出口贸易,中美双方关系有望缓和,,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但欧美经济增长趋缓,海外需求总额未改善,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预计5月出口同比增速为3.5%,较上期下降5个百分点。

进口: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保障经济运行良好,部分贸易协议生效,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继续放缓,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5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6.0%,较上期回升1.9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

CPI:受食品价格持续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有所上扬,预计5月份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期上升0.3个百分点。

PPI:5月国际油价受海外银行业危机引发市场风险偏好走弱影响有所回落,同时国内工业需求边际回落,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端影响有所下跌,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受高基数影响,预计5月份PPI同比下跌4.3%,较上期下降0.7个百分点。

货币金融方面

人民币贷款: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之去年同期疫情的不利影响,支撑本月信贷规模,但疫情导致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以及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4500亿元,同比少增4400亿元。

M2: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随着去年基数开始抬升,以及存款余额创历史新高,货币流动速度减缓,一定程度抑制M2同比增速高位增长,预计5月末M2同比增长12.1%,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国内外货币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季节性购汇需求增加,美元指数短期反弹压低人民币。但稳经济措施持续发力,保障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释放稳定汇率信号,叠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6月人民币汇率在6.90~7.10区间双向波动。

正 文

工业增加值部分:稳增长政策需发力,工业需求继续回落

预计2023年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上期回落2.8个百分点,三年复合增速4.0%。5月从生产端来看,受国内工业经济需求回落影响,焦化企业开工率有所下降,保持71%左右,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下降至32%左右,受需求端汽车销售回落影响,全钢、半钢轮胎开工率有所下滑,分别为59.2%和68.2%。

从政策端看:第一,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对经济相对乐观,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总量上适度,整体保持平稳,总体将有利于拉升工业生产需求,但边际继续回落;第二,财政政策方面,现阶段财政政策保持有序发力,多地发布财政政策若干措施,支持服务经济发展,对工业支撑作用偏积极。

从基本面看:第一,在外需走弱背景下出口需求对工业生产有所拖累;第二,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国内产成品库存去化仍在继续,需求未能完全修复情形下企业仍将以去库为主要倾向,工业企业仍需稳定预期。

综合而言,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工业需求相对回落,工业经济整体处在弱复苏阶段,但工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合理适度水平,高基数效应下,预计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上期回落2.8个百分点。


消费部分:基数效应叠加政策推动,消费增速高位徘徊

预计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5%,较4月份下降1.9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来看:第一,“五一”消费爆发,带动本月消费额增速上涨。据商务部监测,“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其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另据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假日支付笔数同比去年增长230%,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200%,较2019年同比增长70%。第二,政策推动。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5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开展“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进一步促进各地消费。

从压低因素来看:第一,基数效应抑制本月消费额增速上涨。2022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较其前值收窄4.4个百分点,对本月形成高基数效应。第二,汽车价格下降,成为拉低消费额的因素之一。5月车企的价格战继续,从4、5月已经上市和发布预售信息来看,汽车价格继续下降。例如,秦PLUS EV的价格从14.18-20.99万元,下调至12.98-17.68万元,最大降幅超3万元;哪吒S推出入门版新车,起售价从24.88万元降至19万元以内等。

综合来看,受基数效应影响,以及疫情政策改变后整体消费环境便捷的影响,预计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5%,较4月份下降1.9个百分点。

投资部分: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速或有下降

预计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较1-4月份下滑0.3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2022年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对2023年形成低基数效应。第二,政策推动稳定投资。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新基建的推进对稳投资起到拉升作用。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全球经济低迷,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一季度,国内订单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2.9、39.5,均位于历史底部。第二,受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或进一步下滑。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6%,其中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27.0%。

综合来看,受企业利润下滑以及有效需求不足影响,预计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较1-4月份下滑0.3个百分点。

出口部分:海外需求改善不明显,出口压力犹在

预计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3.5%,较上月下降5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5月中国取得多项经贸成果,助力中国出口平稳发展。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通过了峰会成果清单。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华期间,商务部和俄经济发展部签署了《关于深化服务贸易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商定将加强在旅游、体育、运输、医疗等领域合作,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合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贸易成果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可能会存在一定滞后性。第二,5月以来中美两国间交流往来频繁,中美关系有望得到缓和。5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会面,双方就稳定中美关系、深化沟通渠道等问题进行交流;5月1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双方主要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各自关注的经贸议题交换了意见。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会晤,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同时双方同意继续用好这一战略性沟通渠道。5月25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发言人束珏婷表示,5月25日至26日,王文涛部长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期间将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分别举行会谈,交流中美经贸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欧美经济增长趋缓,海外需求总额未有明显改善,从先行指标来看,韩国5月前20天出口同比下降16.1%;美国5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8.5,较上月下降1.7个点,低于预期;欧元区5月制造业PMI为44.6,较上月下降1.2个点,连续11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日本5月制造业PMI初值为50.8,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扩张。第二,去年同期出口基数处于高位,高基数效应对本期出口增速形成压制。

总体而言,外贸成果丰硕助力出口贸易,中美双方关系有望缓和,,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但欧美经济增长趋缓,海外需求总额未改善,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预计5月出口同比增速为3.5%,较上月下降5个百分点。

进口部分:国内需求偏弱,进口增速维持低位

预计5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6.0%,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或将支撑进口需求恢复。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下一步将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持续发力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第二,部分贸易协议生效,或将利好5月进口。2023年5月1日起,对原产于尼加拉瓜的部分进口货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尼加拉瓜共和国政府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的安排》实施协定税率(零关税)。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全球经济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出口存在下行压力,或将不利于进口需求复苏。第二,5月国内生产复苏斜率继续走弱,石油、沥青企业开工率继续下降,钢厂、焦化、热卷和冷轧等产能利用下行。第三,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延续回落趋势,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速的贡献将进一步削弱。

总体而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保障经济运行良好,部分贸易协议生效,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继续放缓,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5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6.0%,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

CPI部分:食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价格有所上扬

预计5月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期上升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项环比下跌0.8%,非食品项环比上涨0.3%,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0.3%,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0.1%。

CPI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项主要由猪肉和鲜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驱动。截至5月26日,食品项方面,猪肉方面,猪肉市场继续维持供需双降局面,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环比继续下降0.3%。蔬果方面,受上市供应增加和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28种重点监测蔬菜价格环比下跌0.5%,7种重点监测水果价格环比上涨0.3%,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2.5%,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下跌3.0%;非食品项方面,工业消费品方面,受上游工业大宗震荡下行影响,预计本月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0.1%;服务价格方面,受5月节假效应各地出行需求温和复苏影响,预计本月服务业价格环比上涨0.4%。

综合而言,受食品价格持续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的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有所上扬,预计5月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期上升0.3个百分点。

PPI部分:能源价格震荡回落,工业价格继续下跌

预计5月PPI同比下跌4.3%,较上期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环比下跌1.0%,生活资料环比下跌0.2%,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2.7%,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1.6%。

总体而言,5月份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普跌。截至5月26日,石油天然气方面,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回温国际原油下行影响,布油、美油月度期货结算均价环比分别下跌9.0%、9.5%;煤炭方面,供给回升,焦煤运行偏弱,1/3焦煤市场价环比下跌19.4%;化工方面,需求回落,化工整体偏弱,较上期继续回落;非金属方面,受开工需求回落影响,水泥价格指数有所回落,环比下跌4.7%;黑色金属方面,铁矿石期货结算价环比下跌7.8%,螺纹钢市场价环比下跌6.1%;有色金属方面,电解铜市场价环比下跌3.7%,铝市场价环比下跌1.8%、铅市场价环比-0.1%、锌市场价环比-3.8%;农业生产方面,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市场价分别环比下跌7.2%和4.0%。

综合而言,5月国际油价受海外银行业危机引发市场风险偏好走弱影响有所回落,同时国内工业需求边际回落,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生活资料价格受中下游工业需求端影响有所下跌,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受高基数影响,预计5月PPI同比下跌4.3%,较上期下降0.7个百分点。

新增人民币贷款: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但内生动力不足,信贷规模同比少增

预计2023年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00亿元,同比少增4400亿元。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2023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指出,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支撑信贷规模。第二,今年“五一”假期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支撑本月信贷。去年同期主要受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的信贷需求受到抑制,而今年没有疫情影响,相关信贷需求得到释放。第三,疫情不确定性减弱后市场预期改善。由于疫情影响基本消退,市场预期好转带动企业和个体经商户投资需求扩张,尤其是服务业领域供给投资得到提振。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预防性储蓄仍在持续增长,抑制信贷。一方面2、3月出现了一波还贷潮,大量居民户提前还贷或用低成本贷款置换高成本贷款,另一方面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数据显示5月已有6个城市超过2万亿,其中京沪均超过了5万亿,显示居民户的储蓄意愿还未消退。第二,楼市回暖持续动力有待观察。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2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减少4.07%,显示商品房销售在3月出现峰值,后续支撑信贷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合而言,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之去年同期疫情的不利影响,支撑本月信贷规模,但疫情导致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以及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2023年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00亿元,同比少增4400亿元。

M2: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但基数开始抬升,M2同比增速回落

预计2023年5月末M2同比增长12.1%,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一是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支撑信贷规模扩张。今年以来多项稳经济、促恢复等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效,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二是基数抬升抑制同比增速。2022年5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期提高0.6个百分点,基数抬升明显,一定程度抑制本月同比增速。三是央行发布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四是政府专项债全面启动。今年以来,地方全面启动政府专项债,已经累计发放1518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561亿元,支撑M2。五是居民户存款依旧同比多增,数据显示5月已有6个城市超过2万亿,其中京沪均超过了5万亿,抑制M2同比增速。

综合而言,伴随央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共同支撑M2同比增速,但随着去年基数开始抬升,以及存款余额创历史新高,货币流动速度减缓,一定程度抑制M2同比增速高位增长,预计2023年5月末M2同比增长12.1%,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部分:短期内压力犹存,人民币维持双向波动

预计2023年6月人民币汇保持震荡,震荡区间为6.95~7.10。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稳经济措施持续发力,多项外贸成果效果逐渐显现,力保国内经济运行向好,6月经济基本面或将对人民币形成支撑。第二,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释放人民币单边行情纠偏信号。5月18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第一次会议,主要就近期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展开讨论,会议指出央行与外汇局将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会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第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序推进。5月4日,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将与中国银行-中电联运营机构合作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的银行间业务场景。2023年5月15日,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初期工作启动,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货币政策仍保持外紧内松的态势。5月13日,传出关于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调降的消息,5月15日起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为30个基点,其它金融机构降幅为50个基点;美国4月CPI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4%,据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差距仍较大,美联储在6月大概率不会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保持在5%-5.25%。第二,中美利差持续倒挂,截止到5月25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为3.83%,中美利差保持倒挂,人民币承压。第三,季节性因素对人民币形成压制。6-8月是海外上市企业分红高峰期,从此带来的季节性的购汇需求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第四,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存不确定性,美元避险情绪增加,短期支撑美元指数反弹,对人民币形成压制。

综合而言,国内外货币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季节性购汇需求增加,美元指数短期反弹压低人民币。但稳经济措施持续发力,保障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释放稳定汇率信号,叠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6月人民币汇率在6.90~7.10区间双向波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苏剑】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