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北电力大学袁家海:未来储能会像充电宝一样成为大众化物品,可以反哺电网

郭松峤2023-06-09 08:58

“储能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现在的手机充电宝一样成为大众化的物品,且储电能力大幅提升,但不再是充电后仅用于消费,而是可以反哺电网,成为‘系统充电宝’,同样也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畅想。

近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那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对我国能源安全起到哪些作用?那么和传统电网相比,新型电力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围绕上述问题,财联社记者也专访了袁家海教授。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可以解决我国区域能源电力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难题”

财联社:在你看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我国能源安全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袁家海:首先,从长期可持续战略的角度来看,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源源不断的新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电力供应的主力,来逐步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油气)进口依赖,提升我国能源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和净自给自足水平。

其次,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新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就近消纳与集中式远距离输送并举的电力开发形式,可以解决我国区域能源电力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难题,最大化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最后,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角度来看,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协同理念,充分挖掘各类电力资源参与电力系统平衡的功能价值,是应对因电力供需结构转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冲击而加剧的电力短缺问题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多数地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常态化电力保供实践已经表明,供应侧资源的保供能力和效率终归有限,打通供需双侧各环节才是经济有效的保供措施。

财联社:那么和传统电网相比,新型电力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袁家海:新型电力系统具备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统灵活性高,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步升高,为应对不稳定性对电网安全稳定带来的影响,将形成以新型灵活性资源为主、常规灵活性资源为补充,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全新局面。

二是源荷界限模糊化,需求侧将涌现多种新设施(例如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具备主动响应能力和双向互动能力,从而使得用户参与系统运行成为可能,源-荷的界限更加模糊。

三是电力电量平衡概率化,未来波动性的新能源要提供电力支撑,承担一部分电网负荷平衡的责任,且需求侧资源涌入导致负荷的时空响应特性面临复杂不确定性,使得电力电量平衡由确定性向概率性思路转化。

四是智能互联,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充分发挥发挥大电网优势,强化配电网的微循环效用,挖掘获取季节差互补、风光水火互调和跨地区、跨领域补偿调节等效益,实现各类发电资源充分共享和互为备用。

“新型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建设项目”

财联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袁家海:新型电力系统的资源结构性转变会完全打破现有的电力格局,火电发电企业面临碳排放、市场竞争、技术替代等因素带来的转型压力,新能源企业在平价时代的收益回报面临更大风险,电网企业面临更加艰巨的平衡任务,“双碳”大势下不同的储能技术并不明晰自己的战略窗口期何时到来,终端用电企业参与系统平衡会影响自身的生产节奏,且要考虑市场电价的风险问题。

新型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建设项目,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各个环节会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需求。传统煤电企业的机遇在于把握自身定位加快转型改造,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可以采取清洁耦合的转型方式,与新能源耦合互补、融入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发展成为低碳能源生产综合体(耦合碳捕集、电制氢等);中等水平的机组可以重点以灵活调节服务为主要业务,帮助消纳新能源;其余合规机组可以选择作为应急备用的安全容量服务机组。

新能源行业要紧跟市场机制,充分了解电力市场、绿电交易、绿证体系、碳市场等关联机制,寻求收益最大的竞争策略。电网企业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平台,要适应源网荷储新业态的发展,维持电力供需平衡,实现价值突破。储能企业则需要以技术进步为发展主线,在政策支持的友好环境下,持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利用成本。终端用能企业要开展需求响应和柔性生产,改变用能模式,在市场环境中寻求低电价的用电策略,开源节流。

“储能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财联社: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样的,能否畅想一下?

袁家海:新型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过程的清洁低碳化水平很高,小型化的发电设备广泛普及,“发电站”变得随处可见,发电的物理重心向用户侧偏移,供电更加的高效便捷。

电网的安全运行更加依赖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快速处理海量的电力数据,平衡方式从目前的大电网按照电压等级逐级满足各类型用户需求的思路,转变为逐级实现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的自我平衡、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与区域能源系统交互平衡、区域间大能源系统交互平衡。

用户成为发电与用电一体的“产消者”,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的操控使得用电更加的便捷和廉价,并且通过能源服务合约、服务授权、自主操作等方式参与电力系统平衡服务、获取服务报酬。

储能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现在的手机充电宝一样成为大众化的物品,且储电能力大幅提升,但不再是充电后仅用于消费,而是可以反哺电网,成为“系统充电宝”,同样也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先进的智能化电力终端、通信、控制、运算等技术全面覆盖新型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快速、准确地收集、处理、发布电力信息和指令,像人体的神经系统那样精密地维持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财联社

作者:郭松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碳中和】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