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次新基金业绩悬殊 垫底产品不到三个月跌近25% 基民该如何安放?

洪小棠2023-07-27 21:0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各板块分化延续,通信、传媒、计算机等板块表现较为强势,消费、医药、房地产等行业并不尽如人意。此背景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分化亦十分明显,即便是成立时间不长的次新基金,受市场波动、成立时点、股票仓位及配置方向等多方面影响,业绩分化同样悬殊。今年成立的主动权益类次新基金中,有的成立以来回报近30%,有的成立以来则亏损近25%。

业绩分化

受市场震荡波动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业分化十分明显。截至7月27日,今年全市场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计505只(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包含增设份额的基金),其中363只基金成立以来呈现亏损状态,占比超70%。155只次新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5%,亏损超10%的次新基金达63只。与之相对应,共计18只次新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5%,其中7只基金收益率超10%。整体来看,今年成立的次新主动权益基金收益首尾相差超50%。

具体来看,在成立以来业绩较为不错的次新基金中,截至7月26日,今年增设C类份额的招商优势企业C成立以来回报为28.95%,金信优质成长、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光大保德信智能汽车主题C等成立以来收益率均在15%以上。

在业绩表现欠佳的次新基金中,截至7月26日,今年增设C类份额的德邦稳盈增长C成立以来亏损24.50%,银华体育文化C、银河智慧主题C成立以来均亏损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次新基金属于在原有基金产品基础上增设的C类份额。华南一位基金中后台相关岗位人士透露,这些基金往往是此前业绩不错的基金产品,在互联网销售渠道时,为了追热点就会将短期涨势较好的基金作为重点推介对象。而C类份额基金收费规则为后端收费,更适合短期持有,增设C类份额目的为迎合基民“炒基金”需求,但从该类次新基金业绩表现来看,很多投资者买在了高位。

北京一家基金投顾机构人士对上述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应加大“逆向销售”的决心和力度,改变投资者“追高热点”“炒短线”、“追涨杀跌”等投资习惯,引导基民长期稳定持有提高胜率。

究因

而从次新基金业绩表现分化归因来看,热门板块业绩分化是导致次新基金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结构化行情显著,基金经理能否选对投资方向及其选股能力颇为重要,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不错的大多与布局了AI板块相关。”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表示。

以招商优势企业C为例,该基金一季度便加仓了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二季度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同样与半导体、芯片、计算机等领域相关产业链相关。与此同时,由于提前加仓新能源,也踩中了新能源二季度的反弹行情。

反观业绩表现较差的基金,如银华体育文化C,该基金C类份额增设于2023年6月5日,截至7月26日该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为-20.27%。而这期间,今年以来备受追捧的动漫游戏指数出现大幅下跌,截至7月26日,该指数自6月5日以来跌幅达21.66%。而重仓该板块的银华体育文化C也因此净值出现大幅下挫。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二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中三七互娱、吉比特、恺英网络、姚记科技、盛天网络、完美世界、巨人网络等均属游戏板块。

对此,有公募基金投研人士曾表示,游戏板块短期依然需警惕板块高位调整风险。一方面,近半年,游戏ETF超额收益非常显著;累计涨幅过大市场筹码或有松动的迹象,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的需求。另一方面,AIGC的发展依然处于早期阶段,真正落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之中尚需时日,现阶段更是预期的交易。

此外,基金成立时点也是次新基金业绩差异较大的原因。“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板块走势分化亦十分明显,在市场高点与低点、投资方向高点与低点成立的基金,业绩差异非常大。”上述基金投研人士认为。

展望下半年,多位公募投研人士认为,当前以处于市场底部区间,继续大幅下跌风险概率不高,短期波动或依然持续,后续需要关注宏观基本面和政策变化导致的风格切换,警惕单一行业或板块交易过热的风险,以及海外一些不确定因素等。

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杨建华表示,下半年投资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如下风险:第一,政策预期偏离的风险,由此可能引发市场风格的切换,另外因今年结构性行情较为极致,需警惕单一行业或板块交易过热的风险;第二,海外方面,需关注美国经济走势、通胀变化及美联储调整利率的节奏,以及可能存在的金融体系的风险。

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在稳增长政策发力的背景下,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有望出现进一步改善。此外,从历史的规律来看,在库存周期下行期后半段,对于经济较为敏感的方向值得关注,特别是兼具低估值、低库存特征的行业。建议关注受益于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的食品饮料、物流、零售、家居等方向;科技方向关注估值相对偏低的电子板块。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