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厂商业绩亮眼 隆基绿能上半年净利润91.79亿元,同比增41.63%

蔡越坤2023-08-03 14:0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头部光伏组件厂商的半年业绩预告已悉数出炉,需求旺盛带来的组件出货量上升及硅料降价令头部组件企业半年度业绩集体表现亮眼。

8月2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SH)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23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46.64亿元,同比增长28.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9亿元,同比增长41.6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60亿元,同比增长41.46%;基本每股收益1.21元,同比增长40.70%。

8月3日,隆基股份股价开盘大幅上涨,截至发稿,股价为30.7元/股,涨幅超5%,总市值超2300亿元。

光伏组件厂商业绩亮眼

至此,头部光伏组件厂商的半年业绩预告已悉数出炉且均盈利颇丰。

上半年,晶澳科技(002459.SZ)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亿-49亿元,同比增长146.81%-187.95%;晶科能源(688223.SH)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6亿-40.6亿元,同比增加304.38%-348.58%;天合光能(688599.SH)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28亿-37.52亿元,同比增长162.14%-195.61%。

对于业绩增长,隆基绿能解释称,报告期内,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发挥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本、产品及品牌优势,优化全球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推动高效产能稳步释放,硅片和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下降,公司组件产品毛利率同比修复;同时,叠加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长贡献,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

无独有偶,记者注意到,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解释,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在公告中均提及全球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向好,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大幅增长。其次,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下降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8月2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速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具体来看,2023 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高增。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1-6月光伏新增装机量78.42GW,同比增长153.95%;6月新增装机17.21GW,同比增长140.03%。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08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71亿千瓦,同比增长39.80%。1-6月,太阳能发电65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太阳能发电投资金额1349亿元,同比增长113.6%。

东莞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回落,各环节价格已逐步企稳,刺激今年二季度国内集中式电站装机环比一季度显著加快,国内第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今年上半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已回升至48%,较2022上半年同期提升11%,预计全年新增装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头部企业纷纷扩产抢占份额

上半年以来,光伏行业掀起扩产潮,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投资百亿加码一体化产能。

隆基相关人士曾告诉记者,“隆基始终坚持不领先不扩产”。在一位头部光伏企业人士看来,头部企业扩产更是战略性的远见和技术领先的自信,因为从投资扩产到项目量产的时间,可能正好是行业洗牌后的爆发期和新生期。

对于先进产能对于业绩的贡献,天合光能在半年报业绩预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受益于公司先进产能的大幅提升,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受益于公司上游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产品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公司前期在光伏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在报告期内逐步体现成效。

目前,随着高效组件技术不断成熟,头部组件企业持续扩产,凭借成本、品牌和渠道优势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光伏组件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合计占比63.4%,较2020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2022年,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合计占比61.4%,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

从企业出货量排名来看,据数据统计,2022年前五大厂家分别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前五名企业出货量分别为46.76GW、44.33GW、43.09GW、39.75GW、21.1GW,前四家占据全球份额约60%-65%左右的体量。

光伏行业人士表示,企业希望通过技术的领先来抢占市场。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头部企业比拼的是持续在场的能力与技术领先能力。在产能过剩的时代,头部企业一般技术相对领先,随着周期的拉长,慢慢的一些小企业也将淘汰出局。经过行业洗礼后的企业将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