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第三季度业绩回升 单季利润为上半年总利润近3倍

周菊2023-11-01 14:5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10月28日,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495.32亿元,同比增长32.63%;归母净利润为36.35亿元,同比增长41.94%。

长城汽车在第三季度实现利润增速回正。上半年,长城汽车利润仅为13.6亿元,同比下跌75.6%。其中,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1.9 亿元,同比下降70%。长城汽车第三季度的单季利润达到其上半年总利润的2.7倍。

对于在第三季度的良好表现,长城汽车管理层在10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长城汽车销量提升。在第三季度,长城汽车销售新车34.5万台,环比增长15.22%。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86.4万台,同比增长7.69%。“大家知道传统的淡季就是七、八月份,但是我们七、八月份每个月都是环比上升。”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表示。

长城汽车表示,第三季度公司销量增长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资料显示,在去年年底开启体系改革后,今年长城陆续推出了魏牌蓝山、哈弗枭龙MAX等新产品,推动了销量的增长。分品牌看,除欧拉品牌外,哈弗、魏牌、长城皮卡、坦克等均实现前三季度销量增长。

第二,长城汽车车型单价提升。长城汽车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15万以上高价值车型占比持续提升,销售占比分别为15.28%、21.32%及23.53%。单车售价从第一季度的13.20万元,提升到第二季度的13.68万元,第三季度达14.36万元。

“我可以简单提一个数据,哈弗原来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是15万元左右,但哈弗猛龙单车售价达到18.38万元以上,猛龙上市就突破了月销量万台大关。”李瑞峰表示。

同时,长城汽车的毛利率持续提升。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第一季度毛利率16.07%,第二季度提升到17.41%,到第三季度再度提升至21.66%,持续改善。除了车辆销量带来的规模效应及车型单价提升外,长城汽车表示,还有电池成本降低的功劳。资料显示,此前价格高居不下的电池级碳酸锂在近期价格已大幅下降。

海外市场的增长也助推长城汽车毛利率上升。“我们在八月、九月已经连续两个月海外出口破月销三万台,这带来了整个盈利能力的提升,因为海外的市场盈利能力比中国的市场相对好一些。”长城汽车首席财务官李红栓表示。

虽第三季度业绩回暖,长城汽车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年度目标达成承压。根据长城汽车制定的规划,其2023年销量目标为160万辆,但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86.4万台,仅完成目标销量的54%。

“11月、12月,包括到明年的1月份是市场的传统旺季,一个旺季可能会带来全年接近四成或者五成的业绩。”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

另一方面,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转型进程还需要提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分别为12.64%、21.86%、22.37%,呈逐步提升的态势,但离其目标还有很远。根据长城汽车规划,其新能源车在2023年市场渗透率目标为40%,按照总年销160万辆的目标,其新能源车辆在2023年销量要达64万辆。但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17万辆,占总销量的比不到20%。

为提升市场表现并加速转型,长城汽车不断在新能源领域投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研发费用55.02亿元,同比增长16.88%,第三季度研发费用19.92亿元,同比增长30.18%。在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966件和1650件。

加大海外市场投入也是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重点。“过去一些友商把产品拿到海外市场上销量很高,但都是燃油车,还是原来在国内一些面临淘汰的车型。现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很卷,在技术和品牌上形成了领先优势,但在海外新能源还没有全面起步,还没有完全发力。”李瑞峰表示,未来长城汽车将把中国最好的产品包括新能源产品拿到海外,赢得销量和品牌美誉度。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的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在持续提升,今年前三个季度其海外销量占比分别为23.63%、24.04%、25.45%。前三季度,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为21.17万台,同比增长89.45%。

穆峰认为,2024年将是国内汽车产业智能化竞争的元年,届时整个汽车产业将面临又一次迭代和升级。针对新的行业发展趋势,穆峰表示长城汽车正在积极做资源配置和准备。

根据长城汽车此前公布的“2025战略”,到2025年,将实现全球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