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三年内近八成产品亏损,投资者该如何“避坑”?

周一帆2023-11-21 15:4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近年市场波动加剧之下,基金缩水也在持续加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7日,主动权益管理基金(包括灵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AC类分别计算,下同)近三年内实现正收益的产品只有1483只,占比仅为20.13%。

这也意味着,近8成主动权益管理基金在过去三年时间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其中,亏损超过50%的产品有98只,其中汇添富基金占数最多,达到8只,包括汇添富高质量成长30、汇添富优势行业一年定开、汇添富成长先锋六个月持有、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等。除此之外,前海开源基金也有6只产品在过去三年内的亏损超过50%,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国际证券等机构也分别有5只产品在内。

“在市场因素方面,近三年实际上是历史中比较少见的持续时间久、调整幅度大、震荡振幅宽的熊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以主观多头为主流的主动权益投资的确表现不及预期,换言之,当市场没有贝塔行情时,主动管理想要创造超额收益的确较难。”在一家头部公募基金就职的陈舒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其补充表示,从基金经理本身的因素来看,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大、持仓风格比较集中的基金经理来说,在此类极端行情中应对难度也较大。另外,这两年市场行情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轮动加快,二是增量资金避开“公募重仓股”,这也使得公募基金产品的净值表现不如人意。

而从投资者获取正收益的角度来看,除了市场整体走势不佳带来的影响以外,净值波动促使部分投资者持有期往往过短,且频繁择时或更换产品,甚至出现大量投资者在历史绝对高点买入、绝对低点卖出的现象,也会进一步导致基民账户收益总体逊于产品收益。

对此,格上富信产品经理张怀若表示,如果基金本身和重仓的行业本身都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只是在一定时期内跟随市场波动而出现净值的回调,那么,投资者不妨考虑继续持有,关注其长期的表现。同时,在必要时也可以注意止盈操作。

两个行业成“重灾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5860只主动权益管理基金在近三年间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为负,占比高达79.54%。其中,亏损超过50%的产品有98只;亏损超过30%的产品有1542只。

从具体产品看,近三年内亏损最多的主动权益管理基金是诺德优选30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66.91%,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80%+同业存款利率*20%,在同期内的收益率为-21.61%。

持仓方面,从诺德优选30今年三季报来看,该基金目前重点配置了工业和信息技术两大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阳光电源、华锐精密、帝科股份、欧科亿、聚合材料、伟测科技、天孚通信、帝尔激光、天合光能、安徽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查询今年基金三季度统计数据等信息发现,工业和信息技术两大行业都是过去三年内亏损超过60%的7只产品的重仓配置方向。同样,将范围扩大至亏损50%以上的产品中,工业和信息技术依然是频繁出现在相关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两个行业。

而从近三年时间内来看,亏损超过50%的98只基金中,很大一部分产品过去也曾重点配置消费、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个股。

当然,近三年来,在市场整体波动加剧的环境下,多数行业的基金产品都无法逃脱回撤的命运。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截至2023年11月17日,该指数在过去三年内的累计收益率为-27.24%,以此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多只基金表现自然也不言而喻。

“除去市场下跌带来的影响外,产品选择错误导致权益仓位过高,缺乏容错调整机会,或是较大比例权益型基金持仓集中在大盘成长风格,而市场风格的转变使该类基金业绩严重下滑。”盈米基金蜂鸟研究员李兆霆告诉记者。

对此,陈舒认为,单纯运用基金投资的话,或许很难确保一定实现正收益,除非是仅仅投资于货基。投资本身就蕴含着风险,很多时候风险与收益也是紧密正相关的,实际上短期内的基金亏损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投资的目的应当是着眼于长期的资产配置目标的实现,力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对于短期波动来说,投资者不必过多在意。

 基金经理“稳”字为重

除产品本身之外,在基金经理层面,统计数据亦能看出一个特点:不少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但旗下产品的业绩却相差甚远。

以长安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徐小勇为例,该基金经理共管理7只产品(A、C类统一计算),且任职时间均超过2年。而在基金回报率上,长安裕泰、长安鑫旺价值等两只产品任职以来的收益达到100%以上,但长安先进制造、长安成长优选2只基金任职以来的亏损则超过45%。

对此,陈舒认为,评价一位基金经理的维度有很多,但从结果导向的角度来看,业绩的稳定性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常说A股投资‘一代版本一代神’,实际上就是在说,A股市场的风格变化是比较快的,有些基金经理的策略和框架恰好适应了某一个阶段的市场风格,自然会获得比较突出的业绩;但当市场风格切换之后,基金经理的产品业绩是否还能延续?很多时候是不能的,甚至与之前的表现南辕北辙。因此,业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陈舒向记者表示。

其补充指出,风格的稳定性同样值得关注。如果说业绩长期稳定很难实现的话,风格的稳定对提高投资者体验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募基金作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产品,其工具属性越来越鲜明,因此也对其风格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换言之,一只产品的风格一定要明晰。

“很多明星基金规模增加之后业绩较难像之前一样表现亮眼,基金经理的操作也会变得相对保守,投资者通常可通过基金经理过往的业绩曲线来判断该名基金经理是否经历了牛熊切换的考验、投资风格是否漂移,如果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择时,持有体验会更好一些。”张怀若告诉记者,“优秀的基金经理一定是能够经历多轮牛熊的切换考验,业绩表现稳定。投资人更应该关注产品的本身,看它中长期业绩是否稳定、基金风格是否出现漂移、团队的投研实力是否雄厚等,可以在投资的过程中,持续跟踪持有的基金,定期检验当初买入该基金的逻辑是否还成立。”

重视投资适当性 

在基金产品表现不佳的基础之上,投资者的频繁申赎等行为,也在进一步降低投资带来的收益。

对此,有业内观点认为,市场急剧波动的时候,除非对持有的资产拥有强大的信心,平常人很难在贪婪和恐慌的驱动下保持理性。

实际也正是如此。数据显示,2006至2020年的15年间,尽管偏股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达1295%,年化收益率超过19%,但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分享到市场增长红利。基金业协会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自投资基金以来盈利的用户占比仅有41.2% ,投资盈利超30%的仅占6.5%。

“长期来看,在各项大类资产中,主动权益基金具有更高的收益风险弹性,可以为投资者争取较为长期的投资回报。2019年至2021年,曾是主动权益基金的‘大年’,其业绩表现远超其他资产,弹性强劲。只不过熊市来临,波动回撤会加大,如果以近三年的维度来看的话,从2021年初到现在近3年的时间,权益市场确实表现不佳,的确无法证明长期投资的胜率与有效性。但是把时间周期再拉长,用更多的时间样本去考察,主动权益基金的整体‘投资性价比’仍然相对适中。”张怀若亦告诉记者。

除了老生常谈的长期投资理念外,陈舒认为,投资者关注适当性的问题也十分重要。

“在投资前,一方面投资者需要对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做出合理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对所投资的产品进行研究,对产品的业绩波动性和风险水平有合理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匹配,可能才能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陈舒指出。

“投资者可以参考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和持仓明细,评估产品定位与投资风格是否与自身的投资理念相符。除了收益表现, 投资者还需要注意分散投资、学习基础的金融知识、关注市场风险因素等方面来避免踩雷情况。”李兆霆称。

除此之外,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五年里,市场经历了赚钱效应较好的结构性行情,同时也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投资的时点难以把握,择时难度极大。在此环境下,选择定投能避开择时的难题,亦能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收益。 

(应受访者要求,陈舒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