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多举措支持民企发债

蔡越坤2023-11-27 18:3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近年来民企债风险频频发生,令机构投资者“敬而远之”。民企债在信用市场的占比也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下称“通知”)。

关于民营企业债券,“通知”提及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股债结合类产品、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进一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支持民营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推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注册全流程采用“快速通道”,支持储架式注册发行,提高融资服务便利度。

第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鼓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场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稳定存量;

第三,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养老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科学配置民营企业债券。支持民营企业在符合信息披露、公允定价、公平交易等规范基础上,以市场化方式购回本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

第四,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加强专业投资者培育,提高市场流动性。

自2017年以来,民企债净融资规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数据,2017年以来民企债券发行规模则呈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8416.54亿元降至2022年的6299.67亿元,主要为近年来民企违约与舆情事件频发,信用市场处于出清过程,民营发债主体数量减少。受规模降低影响,2017年以来民企发债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15.59%降至2022年的5.28%。

上述研报指出,截至2023年8月31日,2023年以来民企发债占当年信用债发行规模的5.04%,较2022年末的水平下降0.24。从等级角度看,新发民企债等级中枢由AA+过渡至AAA等级,2023年超八成新发民企债为AAA等级;从行业角度看,房地产与资本货物占比下降,新发债券向食品饮料、硬件设备等行业集中;从区域角度看,新发民企债区域分化格局延续,2023年以来粤蒙沪浙地区发债规模较大。

在此背景下,关于民企债的支持政策不断推出。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18年,央行提出贷款、债券、股权三类渠道的融资“三支箭”政策,试点并扩大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随后沪深交易所先后开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试点。2022年以来,各类关于民企融资支持政策继续推出,截至2023年8月,2023年民企债发行规模为4452.60亿元,同比下降6.35%,同比降幅为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

此外,2023年7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均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座谈会,加强对于民企发债的支持力度。

针对当前局面下,如何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本次《通知》给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安排,包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等措施。特别是最后一条,能够真正降低民企债券融资门槛,还能在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下,缓解金融机构“资产荒”的现象,推动金融资源按照市场化方式实现有效配置。

王青也指出,市场培育需要一段时间,当前还可以尝试通过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等方式,直接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债融资。这不仅是对现有民企债券融资增信工具的补充,还能在短期内有效扩大民企债券融资规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