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Weekly》:碳定价机制逐步完善 碳纤维产业如何融入国际碳市场?

田箫2023-11-29 14:49

减碳、零碳目标怎么做?在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共识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减碳创新机制逐步问世,碳定价就是其中一个。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常用的经济刺激型手段是碳定价机制,通过提高碳排放成本降低企业碳排放量,碳税、碳交易市场体系都是其中一环。

对于高污染、高排放的碳纤维产业而言,如何跟上碳定价机制大势,在双碳目标下巩固自身发展优势?《ESG Weekly》联合景赋,推出“ESG观察:材料领域”专题第三站,这一次,我们从碳定价角度看看碳纤维企业的表现。

碳纤维企业减排目标如何?

本次调研综合参考了多家碳纤维企业的CSR报告、ESG报告、年报,以及其他公开披露信息。整体上看,碳纤维企业对减少碳排放的重视程度较高,对碳定价机制的反应也十分迅速。

具体来看,东邦是调研企业中对减排领域的披露最为完善的一家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推出了内部碳定价的企业。内部碳定价是相当的新颖的做法,其通过将CO2排放量化成成本,从而在投资决策中考虑减排,可以促进公司采取更环保的资本支出计划。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已经有853家企实行内部碳定价,其中包括超225家全球500强企业。因此,东邦引入内部碳定价的尝试,为碳纤维行业融入全球减碳体系带来了标榜作用。

除此之外,东邦还是行业中第一家能够进行碳纤维生命周期评估(LCA)的公司。据披露,该计算方法已通过国际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符合ISO 14040和ISO 14044标准,除了其自身的制造过程,这种计算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估客户的制造过程的碳足迹。

在东邦之外,中复神鹰也在ESG报告中表示,其已实施了LCA,且建立起能源在线检测平台,对排放进行约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邦和中复神鹰都实施了LCA和披露排放情况,但两家企业都未在对外信息中披露其从原材料—设计—生产—销售—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排放情况,相关利益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每个环节的改进情况。既然如此,LCA实施的实效性如何得到体现?我们暂时无从得知。

可以看到,碳纤维行业已经在减排方面做出了种种尝试,但在内部碳定价、LCA之外,如何保证这些减排机制有效运行,还需要企业进行更多尝试。

碳关税、碳市场下的碳纤维行业

自今年10月起,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过渡期到2025年底,2026年至2034年逐步全面实施。至此,欧盟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

什么是碳关税?简单而言,这是欧盟推出的预防碳泄漏的新机制。根据规定,只要是生产地碳定价低于欧盟碳价的产品,一旦进口到欧盟关税区,就要购买CBAM凭证,补足其间的差额。这也意味着,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高碳排放,都将导致出口产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

目前,我国仅有化肥和氢两个化工产品纳入欧盟碳关税的征收范围。不过,随着减碳逐渐深化,未来将有更多产业被纳入碳关税范畴,高碳排放的碳纤维行业亦需未雨绸缪。

除了直接带来经济成本增加,一旦被纳入碳关税范畴,为了规避CBAM的关税,全球碳纤维行业可能会受到技术升级和创新的压力。同时,因为欧盟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市场之一,CBAM的实施也可能导致全球碳纤维行业的市场份额发生调整。

除此之外,我国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目前只纳入了电力行业,未来将加快推动将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程。无论是从增强对欧出口业务竞争力,还是从符合国内碳减排要求降低碳排放成本的角度,碳纤维行业均应积极应对,推动自身的产业绿色升级。

在碳定价机制逐步普及的时代,碳纤维企业应该如何将该机制转化为竞争优势?《ESG Weekly》将持续关注。

来源:财联社

作者:田箫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ESG】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