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创始人李东生:全球化是必然选择 中国制造要从输出产品升级到输出工业能力

郑晨烨2023-12-02 12:4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中国制造业亟须加快转型升级,在更多产业领域突破中等技术陷阱,构建先进制造能力,进入产业链中高端。”11月30日, 在一场企业交流会议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谈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意义时表示。

今年是TCL集团成立的第42个年头。从曾经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小磁带厂,到如今业务横跨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板块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TCL可谓中国制造业的“活化石”。

谈起TCL的转型之路,李东生认为离不开两个关键的时间点:其一是2009年TCL华星创建,TCL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初步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制造业的转型;其二则是2020年TCL收购天津中环,开辟新能源光伏赛道,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建立优势

在2000年前后,全球电视机市场格局曾经历过一次重大洗牌,这一曾经被索尼、松下、夏普等日本品牌所主导的市场,逐渐被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品牌所占据。

对于彼时只能围观“神仙打架”的TCL来说,韩国品牌为何能超越日本品牌?这种市场格局的转变,引发了李东生的深度思考。

“我们分析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韩国三星的产业链纵深比日本企业要强。三星不但电视机产品全球最大,液晶面板业务也是全球最大。另外,三星还有很强的半导体业务,所以三星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一个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回顾创建 TCL 华星,进军产业上游的选择时,李东生说。

在他看来,TCL和彼时的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一样,从加工、装配、生产起步,依靠物美价廉的产品,逐步从中国走向全球,但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和装配,显然并不足以赋予一家制造型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左右,TCL 已经成为中国彩电头部品牌,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彩电主要竞争者。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在上游核心器件进行布局。“李东生表示。

进军上游核心器件,彼时摆在TCL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布局显示屏,二是布局芯片。

”我们评估了一下这两个选项,进入芯片当时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好是好,但是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和能力进入,而布局显示屏是我们有可能达到的。”李东生回忆说。

从结果来看,在TCL体系中专注面板市场的TCL科技已然成为全球面板的龙头厂商,该公司仅今年前三季度就已实现营业收入1331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474%。另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Stone Partners的数据,TCL科技旗下的TCL华星也于今年第三季度,以9.9%的市场份额首次进入OLED全球出货榜前三。

而随着旗下面板业务逐步站稳脚跟,背靠完善的垂直一体化产能,TCL在彩电市场的竞争力也在增强。“我有信心再用几年的时间,也许在终端方面超过三星成为全球老大。”谈及未来几年的市场格局,李东生强调说。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的案例并不罕见,但在结果上能“大放异彩”的偏少,“一地鸡毛”的偏多。所以,在李东生看来,TCL进军显示领域,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为稳健的做法。

“首先让(显示)工厂能够产生效益,能够先活下来,TCL 华星当时创造了行业纪录,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其中既有当时市场需求比较好的因素,也有我们产业链配套完善,投产后能够内部消化掉的因素在。”李东生指出。

他认为,对于先进制造来说,高科技、重资产的投资“要让产线能够充分开动起来,尽快度过这个工艺的成熟期”。只有在效率领先后,才能顺利进入到产品领先。

“效率领先、产品领先让新投产的工厂前3年一直盈利,我们才有底气和能力在两年以后开建第二个工厂, 在三年以后开建第三个工厂。这个能力发展路径的选择,先做哪些,后做哪些顺序很重要,先考虑效率、产品、技术,到了比较大的规模之后,再考虑怎么把生态优势建立起来。”李东生进一步强调说。

中国企业的成长误区

回顾 TCL走向全球的历程,李东生直言遇到两次比较大的困难,其一是 2004 年首次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其二是 2014 年集团营收越过 1000 亿大关后,营收增长陷入停滞,经营效益开始下降。

“(TCL)在1000亿这个平台差不多3年,到 2016年,我看到营收目标又肯定达不成了,就感觉公司一定出了大问题,我认真地去反思复盘,和我们的同事以及高管团队一块研究,当时媒体也有很多名词, 说企业发展遇到了‘千亿魔咒’。”李东生说。

经过复盘,李东生认为 TCL存在的问题,首先就在于部分业务部门的冗余,导致了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下降。

“公司大效益在下降,无论做什么改变,第一个改变很确定,减员、降本、增效,把费用控制下来。这是我们考虑具体改革方案的时候,首先想明白的。”李东生说。

“很多中国企业成长的误区就是大,总觉得业务板块越多,人越多,就越牛。后来我发现做企业真的不是这样,要围绕主航道,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在战略上没有必要性的,或者我们判断作为大企业来讲,没有优势的业务重组剥离。比如,一些对成本敏感的基础零部件业务,大企业来管这样的业务,效率一定有问题,但是把总经理变成老板,让他自己来管,一颗螺丝能够省半分钱都会算清楚。”李东生进一步强调。

在交流的最后,李东生亦重点展望了 TCL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

首先关于智能终端产业,他指出,TCL实业将继续沿着消费电子产业深耕,结合当下的新兴技术,进一步拓展各类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其次关于显示业务,在他看来,车载显示、商用显示的旺盛需求将扛起未来显示产业增长的”大旗“。

最后谈及光伏产业,李东生也指出,目前光伏的产能严重过剩。他同时称,TCL未来新增的光伏产能不太可能放在中国,而是要到全球去做产业布局。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占全球制造产出的30%,中国市场总量需求只能消化 20%,这20%还包括进口的产品,所以中国制造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全球消化。但企业全球化的方式要改变,要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不这样做,就进入不了(海外)市场,继续在国内卷,自己都把自己憋死了。”李东生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