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地模仿,是家庭关系中的大忌

树辉2023-12-02 18:15

朋友的女儿有较为严重的网瘾,已经不想上学了。于是她带着孩子四处咨询,无意间在网上刷到一位母亲的“求医经历”,说在上海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不但能治疗网瘾,孩子跟着学习还可以考取相关证书。看到网上妈妈报了课之后天天打卡、表示“很有效果”的连续视频,朋友也很心动,甚至迫不及待要花几千元去报这门课程。

这类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暂且不议,如此直白的广告植入,朋友为何看不出来?朋友平时很精明,买理财产品、买保险都很谨慎,做事也有自己的主见,为什么还会模仿别人解决自己与孩子的问题呢?

因为面对孩子她太焦虑了,人在过度焦虑时就会影响自己在理性和智力层面做出的判断。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退行”,朋友机械地模仿别人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处于一种退行状态。

我们都知道一段健康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疑释惑,然而如果你不带着自己的觉察去学习,很可能会陷入机械模仿中。

学习心理学、家庭教育的知识,包括做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的觉察力,尽可能理解伴侣和孩子,而不是掩盖自身的焦虑,通过模仿别人来解决问题。

如果你想要构建一段健康的关系,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真实,这里的真实不只是对别人的真诚,还包括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就是接受不了对方当下的行为和状态,那就大大方方地承认,不要勉强自己。

有人可能会问: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她要怎么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呢?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儿打游戏,难道要告诉女儿吗?答案是,她可以试着觉察自己内心不接受的那部分到底是什么。

有这样一家人,同样是因为孩子不上学打游戏来做心理咨询。在第三次咨询时,儿子突然发难:“做了这么长时间咨询了,你能不能说句实话,你到底有没有接受我打游戏?”爸爸回应道:“老实说,我发现我其实一直没有接受。”儿子瞥了爸爸一眼:“你说的这倒是真心话,那你过去告诉我的‘爸爸爱你,无论你什么样,爸爸都接受你’这些都是假话了哦?”爸爸想了想真诚地回复:“我不是有意欺骗你的,孩子,我现在虽然接受不了你打游戏,可是我能感觉到你的心里也很苦闷,爸爸愿意理解你……”孩子一直绷直的身子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你知道吗?我也很痛苦,很痛苦,很痛苦……我很想回去上学,很想回去……”

很明显,父子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父亲觉察到了自己过去一直假装已经接受了孩子,一句“我不是有意的,我以为你能做到”其实是在告诉孩子:“爸爸不但骗了你,也骗了自己。”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表达,表示父亲看到了孩子内心的痛苦,愿意试着接纳他、理解他。这相当于在和孩子说:“爸爸不接受、不支持的是你的行为,但是爸爸愿意试着理解你内心的痛苦。”

为什么说机械地模仿是家庭关系中的大忌呢?因为我们在模仿别人做法时,其实是在掩盖自己内心的冲突,当你发现自己模仿别人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时,就应该停下来觉察:自己为何会模仿他。

不仅仅是孩子,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渴望被健康的、有生命力的家庭关系滋养,这样的关系是需要家庭成员真诚投入自己的情感的,是大家在彼此的信任中创造出来的。不必模仿别人,也别管别人说的、做的是真是假,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真诚地面对自己和爱人、孩子的每一次互动就好。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树辉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树辉】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