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经济仍有5至10年的中速增长潜能

杜涛2023-12-02 22:1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在12月2日举行的“寻找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财经中国2023年会暨第21届财经风云榜”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至少可以支持中国经济在未来5至10年的中速增长。他强调,这是因为中国还处在中速增长期。

刘世锦提到的经济增长潜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具有追赶潜能;其次,新技术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带来的增长机会。他表示:“追赶潜能与新技术革命的增长机会相结合,构成了中国所谓的结构性潜能,这为中国经济在未来5至10年的中速增长提供了支持。”

刘世锦说:“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1.3万美元。到2035年,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中国人均收入预计将达到3.5万—4万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至少还有2万美元的增长潜能,主要是由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服务业发展,同时也带动制造业和农业的稳定升级。”

在他看来,当前稳增长需要找到新办法。“首先,我们要观察和理解中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基建等重要耐用消费品已经相继达到历史需求峰值,进入减速期。其次,扩大消费要区分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生存型消费主要包括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费,这部分消费已经趋于稳定。而今后的增长将主要由社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发展型消费来拉动。”

刘世锦认为,发展型消费有一个显著特点,它更多地采用集体消费或者公共服务的方式,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直接关系。但是,当前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尚未到位,这直接影响了发展型消费的扩大。“城市居民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近3亿农民工以及2亿外出进城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欠账更为突出。”

在供给端方面,刘世锦认为,当前供给端受需求减速的影响,传统产业进入下行通道,我们需要在稳增长的同时,通过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发展进行对冲、更新和升级。

在资产负债端方面,刘世锦指出,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冲击下,政府、企业和个人资产负债表正在经历从数量扩张型向效率导向型的转换,但是这种转换是痛苦的、被动的,一般情况下是在危机倒逼的推动下进行,而不是主动进行。

刘世锦表示,中国现阶段有两个新的结构性潜能需要关注:一是横向需求空间。“简单说,就是要缩小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的终端需求结构差距。其中,既包括消费,也包括住房等非生产性投资上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群体。”

二是纵向升级动能。刘世锦说:“这是指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经济的上行空间。这包括现有产业价值链的升级、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在这个升级过程中,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将会全面赋能。”

如何挖掘上述增长动能面临的挑战?

刘世锦认为,应进行具有扩张效应的结构性改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以进城农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其次,以稳定房地产等既有支柱产业,激发企业家精神,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后,以扩大有效需求,转换资产负债模式,化解防控风险为重点的资产负债端改革。

就具体的改革措施而言,刘世锦表示:“应该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我们可以采取负面清单的方法,除少数特殊地区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户籍限制,取消城乡居民身份差别。”

此外,刘世锦还强调了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计划的重要性。他建议:“在完成三年脱贫攻坚战以后,应当重点关注近2亿进城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再实施为期三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计划。”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