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盛加码产业并购背后:聚焦特殊化学品赛道 加快本地化创新步伐

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3-25 18:5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从拜耳集团剥离并独立运营起,德国朗盛集团一直致力于通过企业并购与资产出售重组,构筑其在特殊化学品领域的竞争壁垒。

过去三年,朗盛集团先后收购INTACE、Theseo、Emerald Kalama、IFF旗下微生物控制业务、与全球大型PE基金安宏资本合作设立工程材料合成企业Envalior等,在逐步剥离聚合物业务同时打造更广泛的特殊化学品业务版图。

近日,朗盛集团CEO及管理董事会主席Matthias Zachert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这些企业收购与资产出售重组,朗盛正日益实现三大发展目标:一是,更聚焦特殊化学品业务发展,以往聚合物与特殊化学品在朗盛集团可谓平分秋色,如今通过逐步剥离聚合物业务,企业正全力在特殊化学品领域构筑更强的竞争力;二是,促使特殊化学品产品线的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化,以往朗盛约60%化学品产品主要销往汽车领域,如今通过企业收购,朗盛产品已覆盖能源、建筑、汽车、日用消费品、农业与动物安全等众多领域;三是,产品销售区域更加均衡,如今朗盛在亚太、欧洲/中东、美洲、德国的销售占比已相当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朗盛的企业收购与业务出售重组等资本运作,也有着众多PE机构的身影。比如2021年初,朗盛斥资约10.75亿美元,从美国私募股权机构American Securities LLC旗下子公司收购Emerald Kalama Chemical全部股权;去年4月,朗盛还将高性能材料业务转让给其与私募股权基金安宏资本联合设立的合资企业Envalior。

一位PE业内人士表示,在特殊化学品等工业领域,私募股权基金与产业资本的“资本合作”一直保持着紧密关系:一是,PE机构借助产业资本的业务发展战略变化,收购后者手里的某些优质业务资产,通过管理或科技创新等赋能,令这些优质业务资产业绩更上一层楼,以便PE机构实现更高的项目退出收益;二是,众多产业资本在业务战略转型过程,也会从PE机构收购自己所需的业务资产,助力企业业务转型更加顺利高效。

“如今,朗盛与PE机构的资本合作,一方面能推动前者顺利剥离聚合物业务,更专注特殊化学品业务布局,另一方面也为前者的特殊化学品业务布局提供颇具价值的资产。”他向记者分析说。

如今,朗盛的这些企业并购与资产出售重组,能否助力企业抵御当前的化学品产业阵痛期,颇受业界关注。

记者获悉,受下游产业需求疲软、下游企业纷纷去库存、德国能源成本高企、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化工行业遭遇多重危机。

Matthias Zachert向记者透露,有些企业收购与聚合物业务剥离,的确给企业带来更强的财务基础,比如去年朗盛净收入达到4.43亿欧元,高于2022年的2.5亿欧元,这主要得益于朗盛出售某些聚合物业务,从PE机构安宏资本获得的收益;此外2022年收购IFF旗下微生物控制业务所带来的销售收入,令去年企业消费者保护业务销售额降幅相对温和。

“未来,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更好地推进企业收购后的资源整合,力争创造更好的业绩。”他向记者直言。其中,更多通过企业并购的技术将有望以更快速度引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市场对专业化、本地化产品与高附加值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Matthias Zachert直言,中国在全球化学品市场的角色已发生改变——从全球主要制造中心变成全球举足轻重的消费市场。当前中国在全球化学品销售额的占比达到40%,到2030年有望增长至50%,朗盛需要加快产品本地化步伐,以满足中国日益扩大的需求。

 PE与朗盛频频“互动”背后

过去3年,为了加快特殊化学品业务布局并构筑更强的竞争壁垒,朗盛的企业并购与聚合物业务剥离重组步伐悄然加快。

这也令他们与众多PE机构的“资本合作”日益频繁。

除了斥资约10.75亿美元从美国私募股权机构American Securities LLC旗下子公司收购Emerald Kalama Chemical全部股权,朗盛在2022年年中期间联合全球大型PE机构安宏资本(Advent International)斥资约37亿欧元,收购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旗下的帝斯曼工程材料业务,并将后者并入一家双方新发起的合资企业。

此外,朗盛将其高性能材料(HPM)业务部并入合资企业。HPM是领先的高性能聚合物供应商之一,其聚合物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工业。HPM的年销售额约为15亿欧元,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为2.1亿欧元。

根据交易框架,安宏资本将持有这家合资企业的至少60%股份,朗盛则获得至少11亿欧元的首期付款,未来将在合资企业中拥有最高40%的股份。转入新合资企业后,HPM业务将不再完全合并到朗盛,而是按权益计入合并财务报表。

去年4月,朗盛完成了上述并购规划安排,将高性能材料业务转让给其与私募股权基金安宏资本联合设立的合资企业Envalior。

Matthias Zachert向记者指出,这项与安宏资本的资本运作,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赢得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则加快企业聚焦专注特殊化学品领域发展的步伐。

上述PE业内人士指出,安宏资本也乐于参与上述并购整合。毕竟,帝斯曼工程材料业务与朗盛高性能材料(HPM)业务均在汽车工业领域有着较强的技术优势与市场份额。随着汽车工业正日益使用聚合物生产结构件与内饰轻量化材料组件(替代原先的金属部件,降低车身重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新合资企业若能推动更多聚合物创新技术应用在电动车电池和充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与动力电子设备等环节,将令安宏资本实现更高估值的项目退出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并购与业务剥离重组,正助力朗盛增强资产负债表与财务基础,抵御当前的化工行业波动期。

Matthias Zachert表示,2022年7月朗盛完成对 IFF微生物控制业务的收购所带来的销售,令去年企业消费者保护业务营收保持平稳波动;此外,新合资企业Envalior的销售收入,令朗盛的净债务在2023年从38.14亿欧元降至24.98亿欧元。

“在完成上述企业并购后,我们正加快资源整合,构筑更强的财务基础。”他强调说。

去年底,朗盛启动聚氨酯系统业务部门的出售程序,这也是朗盛的最后一个聚合物业务部门。

Matthias Zachert向记者透露,朗盛将借助这项出售所获得的收益,进一步削减债务规模,更具底气度过当前的化工行业低谷期。

加快本地化创新步伐

在完成一系列企业并购后,朗盛也在积极将更多新技术引入中国市场,力争满足中国市场对专业化、本地化产品与高附加值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过去三年,朗盛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的亚太应用开发中心(AADC)先后设立四个业务部门,分别是聚合物添加剂(PLA)、润滑油添加剂(LAB)、聚氨酯系统(URE)与材料保护品(MPP),其中材料保护品部门的相关产品本地化研发,主要得益于朗盛对IFF旗下微生物控制业务的收购。

Matthias Zachert告诉记者,AADC与朗盛向特殊化学品公司转型的发展目标高度一致,即专注周期性较低的添加剂与消费者保护解决方案,比如用于医疗保健与牲畜的消毒剂、用于个人护理的香精与香料等。

他直言,随着朗盛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未来还会有两三个业务部门进入AADC,满足中国等亚太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记者获悉,众多被朗盛收购的新技术正日益融入中国市场。比如国内电动车企业因生产工艺不同,对电动车制动转向环节需要差异化的润滑油添加剂,朗盛正根据不同电动车企业的需求,定制化地研发相关产品;再如国内风电设施的叶片平均寿命达到7-9年,根据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对润滑油添加剂有着不同要求,朗盛也在整合收购企业研发经验,积极开发更高品质的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甚至国产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朗盛也根据国产大飞机要求研发相应的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

Matthias Zachert强调说,对朗盛而言,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它对企业的全球业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AADC将引领朗盛不但在中国实现盈利,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本地化创新。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环境仍将充满挑战。但随着企业收购与业务剥离重组举措逐步见效,加之企业积极开源节流,预计今年企业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将略高于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