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美欧去风险与中国统一的战略抉择

王义伟2024-04-02 13:10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笔者在上一篇的评论中指出,台湾岛内的绿营真的怕了。

那么,他们到底怕什么呢?

答案是,对于大陆,他们是怕的,但是,他们更怕的,是被美国及其盟友抛弃。

这种恐惧,集中体现在绿营最大的媒体《自由时报》于3月28日发表的社论中。

这篇社论的题目是“台海安全的经济论述”。

社论有这样的表述:“经济角度看台海安全,主要把台湾视为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至于台湾这个‘国家’的正常化,仿佛是看不见的主题。”

“对乌俄战争、对台海危机,欧美并不同调。乌克兰安危,骨牌效应摆在欧洲眼前。台海风云,对欧洲相对遥远,若非供应链考虑,恐怕更不愿搭理。”

“关心中国武力犯台重创全球经济者,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后续对策倾向。一是竭尽所能确保台海安全,杜绝中国以武力片面改变现状,所以要尽力武装台湾,而且清晰地告诉中国,绝对会协助台湾自卫并军事介入。二是,中国变量莫测高深,台海安全无法百分之百确保,因此必须分散集中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到其他国家,以防万一台湾被中国封锁、并吞。第二种,分散经济风险的思维倾向,从台海现场来看,推论至极难免令人联想到‘弃台论’。”

这篇社论,是绿营媒体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对台海问题触及本质的分析。

当然,这样的分析,无论是出发点还是推论过程抑或是结论,都有局限性。

需要从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化入手,才能大致厘清相关的脉络,并对中国统一的战略抉择进行评判。

冷战结束后全球格局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三年疫情使得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他们有了“痛”的感觉。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看来,全世界都欠美国的,中国首当其冲。中国不但欠美国的,还卡了美国的脖子。所以,特朗普处理美中关系,一个是发起贸易战,另一个就是脱钩(decoupling)。

问题是,无论是贸易争端,还是脱钩,都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七伤拳”。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随即开始调整。

这个调整的标志,就是从脱钩,演变成了去风险(De-risking)。

需要说明的是,去风险这个概念,是欧洲提出的。2023年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利益,欧洲将专注于去风险,以取代美国的脱钩概念。

冯德莱恩的说法,正中拜登政府下怀。一个月后,2023年4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呼应了冯德莱恩的说法,表示在处理对华关系时,美国“追求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2023年5月,G7广岛峰会的联合公报有关中国的表述中,正式出现了去风险这个概念。

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与中国脱钩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就这样,美国公开、正式地抛弃了特朗普时代的脱钩概念,和欧洲一起把去风险定义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主基调。

为什么?美国为什么这么快就接受了欧盟提出的这样的概念?

因为,去风险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

去风险,不但美国需要、欧盟需要,中国也需要。回顾一下这些年我们国家和重要企业的所作所为,大到能源战略,小到一枚芯片,从看得见的太空力量到看不见的操作系统,很多事情,我们也是在去风险啊!

当然,去风险和继续对外开放并不矛盾。去风险的着力点主要在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关键民生产品上,中国是这样,美欧也是这样。

然后,在去风险的大战略下,美国也好,欧盟也好,他们发现台湾的位置十分特殊。将台湾“抢走”不可能,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最有价值的芯片制造业迁出去。

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这个背景下,“弃台论”在西方政经精英群体中的拥趸逐渐多起来。

与“弃台论”相对应的,是大陆的“融合发展战略”,尽最大的努力让两岸社会经济能够融合起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这方面,福建的任务最重。根据报道,今年福建将着力打造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情感融合“三大示范样板”,积极构建全域融合新格局,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边是“弃台论”,一边是“融合论”;一边准备抛弃,一边不离不弃。这就是大陆的对台方略与美西方对华战略的巨大差异。

前文所引的《自由时报》社论最后是这样写的:“对台海安全的经济思维,如果未与战略思维配套,万一结果两头都落空,恐怕会引爆超乎想象的复合型灾难。”

这句话,典型地折射了岛内绿营的思维局限。

他们高估了自己的作用,轻信了西方的承诺,没看清美国的冷酷本色,更看扁了对岸的同胞。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