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度副总裁璩静事件看中国家长的阶层焦虑

朵娜2024-05-14 19:09

最近的热点人物璩静再一次让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桩丑闻,上一次“璩”这个姓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还是因为璩美凤,不得不说,老璩家真是人才辈出。

璩美凤的丑闻,从道德层面看,虽然她插足别人婚姻不对,但她对整个社会和普罗大众并没有形成主观恶意,勉强也算个被动的受害者。

而璩静此番丑态则是因为她自己和MCN的极致low,从认知层面看,我不禁怀疑这二者真的都有大脑这个器官么?或者有没有可能是新冠夺去了他们大脑的某些重要功能?

当然,我的猜测或许是错的,搞不好他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了某些毫无道德约束的认知领域,比如“韭菜堪噶直须噶”、“出位博眼球才是第一生产力”。

短视频因其信息碎片化、不求甚解等先天缺陷一直遭到有识之士的诟病,璩静一事的热议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

奶头乐到底能乐多久?

答:一直有奶一直乐。

奶头乐的意思不难理解,如同小婴儿通过喝奶或者吸吮奶嘴获得短暂的抚慰、停止哭闹与索求,成年人则通过沉迷娱乐、消遣、刺激而放弃思考问题的能力。毕竟,动脑子是很消耗热量,大脑神经元之间的每一次链接都需要付出极大努力,而享受感官刺激这事对智商则没有任何要求。

估计璩静身居高位时短视频刷多了,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已经不单单是无法独立思考,而是几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但凡能想明白一丁点逻辑,都不会做出这么愚蠢的事情来。钳工哥这类身体主要成分由稻草构成的网红商业奇才,最喜闻乐见的当然是那些惯于奶头乐的二傻子来买课了。

大厂的副总裁其实未必专业能力就强大到耸人听闻,专业极强的人基本都去基层了,中高层需要掌握的是不同级别的管理艺术。反观璩静,业务生疏、大脑出走也就罢了,还非得自我感动地“冲在一线”,就不能把心思放在怎么拍好李总马屁这事上么?谗上媚下顶多是公司内部知道她蠢,可这么无脑和令人费解的一番操作下来,全国人民都知道百度的公关副总裁是个250了,连僵尸来了都得说一句“她的脑子真不是我吃的”。

所以,这边建议璩总早日退出传销组织、远离草包,少刷手机、多读书呢亲。

幸好先秦时还没有发明手机,不然诸子百家都捧着手机去奶头乐了,人类历史上思想的集中碰撞和交锋恐怕全都变成短视频博主的直播带货现场。

时代确实造就英雄,但也造就智障。自媒体时代,守着短视频刷得不亦乐乎的你,或许不知道这条视频的制作者可能还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大厂出身的璩静认知局限尚且如此,就不要说身边的普通人了。

前段时间,首尔的一所大学取消了法语和德语专业,这一举动引起了韩国社会的高度关注。在AI时代,传统外语专业将面临何种挑战?又让国内那些猛鸡孩子PET的妈妈情何以堪?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语言是一种工具”将会被AI诠释得淋漓尽致。不同种族的人类之间难以沟通的永远是文化,而非语言——这个逻辑如此简单粗暴,但却很少有父母认可,因为他们十之八九都急着在物质上“阶层跃迁”,却从来看不到自己在认知上还处于“农民阶级”。

缺乏对事物底层逻辑的认知和判断时,我们往往就会盲从某些“主流”价值观,做无用功的故事初中物理老师都讲过了,为人父母,凭着自己极为有限的认知,拿孩子做无用功,那稍微就有点不人道了,通常这活儿都是小白鼠干。

说回璩静这件事,还有一种可能,璩静及其MCN已经想好了怎么通过哗众取宠博眼球、继而出道噶韭菜的路径了,只是没有料到这波没赶上咸带鱼不说,来的还都是杠精。翻车就翻车吧,回家记得戒了奶头乐,多去当当逛一逛哈。

财富水平代表社会阶层么?

答:或许并不。

财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表明某个人的聪明程度与善于抓住机会的眼光,90年代改革开放涌现出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部分人中有很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政策扶持下发家致富的,其中被称作“暴发户”的也不在少数。

但彼时的“暴发户”仅仅是没有文化,当下的“暴发户”则是没有底线,比如璩静的商业偶像钳工哥。

网友对钳工哥的口诛笔伐已经不少了,有人嘲笑他没学历、有人讽刺他不过是个钳工、还有人证实买了他200w的课结果变现0元。钳工哥身上集中了一种社会现象和大众认知,即“黑钱白钱装进兜里就是好钱”。

同样是改革开放时期,“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的确透露出实用主义思想,但总的基调还是要抓老鼠、解决主要矛盾的。

现今这些疯狂收割的网红博主解决了什么主要矛盾呢?解决了他们自己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粉丝兜比脸干净也必须榨出两块铜板之间的矛盾么?

这样的财富积累到底是在证明人生的成功,还是在证明人性的肮脏?

璩静的丑态显然也是钱闹的,不然无法解释一个大厂的副总裁为啥要亲自下场献丑。有人说她已经财富自由了,年入百万、甚至千万了,还有这个必要么?当然有,一来,在厂子里,一个平平无奇的公关副总裁作出了额外业绩,那各种奖励和资源倾斜自然是少不了的;二来,在社会上,万一姐的流量大到一片夜用苏菲都接不住了,那成为网红大咖开播带货卖课,岂不是每天连数钱都只能雇人干了?无论在哪个领域,璩静做短视频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腰包,难道是为了帮百度的所有员工在二环内都置办一套四合院么?雷锋叔叔来了,也不敢开这样的海口。

那些抱有所谓“阶层跃迁”思维的父母,无非是要尽己所能的多赚钱、攒下更多更大的家业,让孩子们以后下地用金锄头锄地、每天吃白面馍馍吃到撑!这必然养不出一个自由盛放的生命,也必然将功利主义贯彻到育儿的方方面面,即便家财万贯,最后留给孩子的也不过就是一仓库的金锄头和吃不完的白面馍馍。

璩静们自己已经用上了金锄头,唯恐下一代不会种地,早早为他们未雨绸缪,无所不用其极的积攒下大量金钱、囤好白面馒头。但她忘了一点:金锄头和白馒头都有失去的风险,而一个人的品质和精神才是留给后世最大的财产,不然的话,邓通的雕像早就取代孔子了。

人生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甚至都不是物质形态的,它应该是内心的富足和充盈,是一种对整个世界乃至宇宙的深度理解和包容。世界上,能获得这种财富的人凤毛麟角,因为大部分都去买钳工哥的课了,剩下的那部分还忙着奶头乐呢。

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阶层跃迁么?

答:不是。

很多鸡娃妈妈并不知道鸡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考上好的中学、大学么?然后,就能用手中的知识改变命运了?拜托,你掌握的那点知识,搞不好还不如一个网红钳工多,这能改变谁的命运呢?

为了从贫下中农大踏步地迈入中产?其实也大可不必去鸡娃,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名校的璩静还是照样接受了中专毕业的钳工哥的PUA,璩静读了再多的书,也敌不过钳工哥的脸皮和胆量。果真应了那句话,学历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

钳工哥曾经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看透未来的能力很强,未来两年行业会如何如何。恕在下才疏学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天文学家、政治家甚至诺奖得主现在都不敢这么聊天儿。踩在流量的肩膀上,他看透的是未来两年粉丝的钱包么?这样没有底线的人,幸好国家没有给他继续读书的机会,不然流氓有文化,这事多可怕?

那读书到底是为了啥?

其实,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三个层次的回答:读书是为了更体面的生活、读书是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读书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充实。

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人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止步不前,这样的人,他们极度渴望“阶层跃迁”,从小康到中产、从中产到富豪。总之,手里的金钱越多越好,一门心思搞钱,这与钳工哥有本质区别么?

能进入第二个层次的人其实有个身份: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个特殊群体,它不属于任何阶层,因此与阶层跃迁八竿子打不着。个人物质条件的提升只是成为知识分子这个过程中的附加值,并不是知识分子追求的终极目标。

知识分子未必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但一定要有做人的气节。抗日战争期间,毕业于日语专业去做汉奸的人算是知识分子么?现今,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剽窃抄袭算是知识分子么?璩静身为大厂高管说出这种冷血无情低情商的傻话来,算是知识分子么?

敲黑板!看到没,从第二个层次开始,读书就已经与阶层无关了,在这种前提下,又会有几个家长甘愿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呢?

读书的最后一个层次鲜有人能达到,是为了修身养性、克己复礼,更难了有没有?也更加与阶层无关了对么?

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如果是为了所谓的阶层跃迁,那培养出璩静这样的人就再正常不过,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如此时,我相信还能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别人家怎么养孩子我们管不了,但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成为璩静这样内心空洞、坐在金币上数钱的傻妞么?嗯,我知道你们中有人真的这么希望,毕竟有钱人的快乐无法体会,呵呵。

璩静现象折射了中国家长对阶层的焦虑,只有混得出人头地、拥有大量金钱才算是成功人士。那怎么搞钱呢?可以把底线先放一放,流量到我碗里来——这是这个时代和民族的悲哀。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改变世界的永远是我们中的极少数,但只有普通人对社会足够负责、持有对人类的良知,才能最终托举起那些改变世界的点点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