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低迷 遭遇数量与规模“双杀”

陈姗2024-05-24 22:36

陈姗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整体出现小幅回暖,但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仍处低迷状态。

截至5月22日,全市场共发行成立了107只主动权益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仅统计初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为305.83亿份,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 25.69%和62.08%。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遭遇数量和规模“双杀”。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销售人士称:“卖也卖不动,代销渠道也不愿意去‘推(介)’,‘推’也‘推’不动,能卖多少只能‘随缘’了。”

值得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应对当前市场的“权宜之计”。近期,不少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以较低门槛成立主动权益基金,期望“买在无人问津处”,以博取较高的中长期确定性收益。

新发低迷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今年以来共有465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发行份额为4281.99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的数量为107只,涉及68家基金公司,合计发行份额为305.83亿份。而2023年同期新成立的基金数量为473只,发行份额合计为3850.69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有144只,涉及70家基金公司,合计新发份额为806.58亿份。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的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遭遇数量和规模“双杀”,其中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数量同比减少25.69%,发行份额不足去年同期的四成。并且,今年主动权益基金发行份额占所有基金发行份额的比例仅为7%,而去年这一比例为21%。此外,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也由去年同期的5.64亿份降至如今的2.86亿份。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尚无“爆款”产品出现。

具体来看,在107只新发主动权益基金中,仅有17只权益基金的发行份额在5亿份之上,其中规模最大的产品仅为11.1亿份,为4月19日募集成立的中欧景气精选。该产品也是今年以来唯一发行份额超过10亿份的主动权益基金;此外,56%的产品发行份额介于2亿份—5亿份之间,另有26%的产品发行份额不足1亿份。

华南某大型公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惨淡,背后的原因非常明确,即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赚钱效应不佳,投资者信任度下滑。近三年,基民投资获得感确实比较差,进而引发了针对主动权益的超额获取能力甚至是针对公募基金行业的质疑,这种质疑反映到销售端就是新发困难。“今年主动权益产品确实太难‘推’了,即使是一些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很难募集到太多资金。很多代销机构的客户经理也不太愿意向客户推介基金产品,因为之前卖给客户的产品还亏着。”上海某公募渠道经理坦言,目前其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售后维护上,对新发产品只能选择“佛系”营销。

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出现募集困难的情况,部分基金更是通过延长募集期才最终成立。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1只主动权益基金延长了募集期,其中不乏嘉实、富国、银华、景顺长城、永赢等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而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的光大保德信先进材料混合基金于4月30日宣告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成为今年第一只募集失败的主动权益基金。

近日,主动权益基金延长募集期的现象仍在频繁出现。5月23日,农银汇理先进制造混合基金将原定于5月24日的募集截止日调整为5月31日;前一天,博时科技驱动混合基金、银华富兴央企6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也宣布延长募集期。

铨景基金FOF(基金中的基金)基金经理郑彦欣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虽然指数有所回升,但并不明显,大部分存量资金依然套在其中,市场情绪并没有得到改观,存量投资人追加投资的积极性不足,同时又缺乏增量投资人及资金,这些因素导致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低迷。

布局发起式基金

在新基金发行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今年发起式产品数量显著增加。数据显示,今年成立的百余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30只为发起式基金,占比接近三成。其中,在5月份成立的12只产品中,就有5只为发起式基金。

5月21日,富国医疗产业、东方红量化选股、贝莱德卓越远航、中欧价值精选4只主动权益基金公告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后两者为发起式基金。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发起式基金已经成为基金公司应对当前市场的“权宜之计”,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下,基金公司借发起式基金“保成立”,以求抢占先机,提前布局。该人士进一步解释,与一般基金“不低于200人、2亿元”的成立门槛相比,发起式基金只要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即可成立。因此,它成为不少基金公司快速布局权益类新基金的一种方式。

郑彦欣告诉经济观察报,基金行业素有“好做不好卖,好卖不好做”的说法。今年主动权益基金“不好卖”,但基金公司仍要通过发起式“保成立”,这背后可能是想“买在无人问津处”。他分析,当前市场利空出尽,整体估值尚在低位,从中长期看,当前的权益资产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专业的投资机构会在这个时点进行布局,以博取较高的中长期确定性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权益市场回暖,主动权益基金的净值有所修复,基金持有“体感”得到改善。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今年以来,在全市场有业绩记录的4434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443只基金年内取得正收益,占比为55%;亏损大于10%的基金占比仅约为10%。

近两年业绩较差的明星基金经理也迎来一波业绩反弹。今年以来,张坤、刘彦春、萧楠、胡昕炜、周蔚文、朱少醒、鲍无可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净值持续“回血”。价值派代表鲍无可业绩最为突出,其管理的景顺长城国企价值A、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景顺长城价值边际A、景顺长城价值驱动一年持有、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期6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内收益均超过18%。顶流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今年均实现了约8%的正收益。

目前,不少机构对A股中长期走势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摩根基金表示,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估值低位、基本面复苏、盈利上行周期和海外流动性边际改善四重因素叠加的环境,龙头表现或更优,核心资产或迎来配置良机,有望捕捉风格切换行情。同时,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目前,权益市场受到政策支持,叠加海内外降息周期,在市场风险偏好的恢复过程中,风险溢价有望下行,带动权益资产估值扩张。从公司的基本面看,业绩增速确定性较高的优质成长企业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当前时点的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不过,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短期内,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或较难扭转低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A股并未真正走出“低谷”,投资者入场意愿较低,另一方面是经历长期亏损之后,投资者的信心修复尚需时日。

该人士认为,新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应当努力做强业绩,以业绩带动规模。“现在市场处于‘好做不好发’的时候,发起式基金虽然规模小,但它现在就像一粒‘种子’,等形成一定净值涨幅后,可以通过持续营销来扩大规模。”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