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央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那么,央行此举对市场意味着什么呢?7月2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正就此向记者表示,这是央行对国债市场的一种调控措施,借入国债的目的是卖出国债,目标则是稳定国债利率,为国债市场降温。
盛笃投资基金经理周小平亦向记者表示,央行此举意味着可能近期就会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央行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
“自今年以来国债价格持续走高,走势逐渐与基本面偏离。央行此举更多可能是寄希望于在三中全会之前利率能够保持平稳,不希望利率过快下行。当前央行的主要诉求可能是希望债券价格做箱体震荡,不要出现极端情绪。”周小平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虽然这次公布的借入债券是央行第一次采取此类措施,但近段时间,央行一直在密切关注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的情况,并且在多个场合连续提示潜在的市场风险。
例如,在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曾明确表示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周小平向记者强调称,和前几次采用口头提醒不同,本次央行明确宣布将开始以行动干预市场,这会对市场预期产生一定影响。短期来看,债市会进入震荡区间,利率难以再继续明显下行,但预计大幅上行的能力也有限。
“央行此次对债券市场的调控整体与稳定汇率的手段类似,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关键点位下即可。对于此次的干预力度,预计央行对10年期国债持有至到期收益率在2.2%上方运行都是可以接受的。”周小平称。
袁正亦向记者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债利率持续下行,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意在向市场提示国债利率不宜过低,原因是利率过快下行会使汇率承压。记者亦留意到,近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已经突破7.3。
“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央行一旦借入并卖出国债,市场流动性将收紧。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在维持流动性平稳。央行也会根据流动性的情况来平衡使用其它政策工具,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袁正说。
“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先借入后卖出国债,国债市场将受到直接影响,增加市场上的国债供应量,有利于抑制国债利率的进一步下行。”袁正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当前实体经济有待提振,物价水平处于低位,银行息差也在低位,央行应综合平衡各种政策手段,避免在定向调控国债利率过程中,对实体经济和银行息差形成不利影响。
他同时亦称,央行借入及卖出国债操作,只是抑制长端利率下行。借了债券,是要还的,当前的动作更多是在提示、稳定市场,防止市场短期出现过大的波动,主要目的还是防范金融风险。
那么,如果在央行的提示和干预下,债券市场开始降温,从债市释放的流动性又将流向何处呢?
“在当前经济相对疲弱的背景下,投资者倾向于购买稳定类资产,在配置债券的同时,也会关注权益市场红利资产的现金流。而当央行发声警告债券(尤其是长端债券)涨幅过大,未来可能存在风险且进行国债借入操作时,投资者自然会更多涌向红利资产。当前市场情绪仍然较谨慎,配置意愿极度偏向稳定类资产,这意味着短期内红利资产仍有望获得资金青睐。”周小平说。
而在袁正看来,“国债牛”是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偏悲观所导致,是一种“避险行情“。如果在政策影响下,国债价格下移,则会导致释放的流动性选择新的避险标的。他亦认为,证券市场的红利指数有望从中受益。
但他亦表示,“虽然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可能向红利指数释放,但股票指数上仍不敢贸然言多,主要原因还是‘池子里的水不足’,但是短期来看对证券市场的正面影响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