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垒下的机遇:动力电池企业多路径对接海外需求

刘晓林2024-07-12 19:0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欧美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围追堵截,并未减缓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的扩张。最近一个月里,关于中国动力电池布局海外的消息不断传来。最受关注的有三则消息,一是罗尔斯罗伊斯宣布与宁德时代展开战略合作,二是斯洛伐克宣布为国轩高科电池厂提供补贴,三是亿纬锂能美国项目开工。前两项合作聚焦在储能领域,第三项为商用卡车领域的技术授权合作,共同点是都避开了欧美紧盯着的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供应链核心环节,在美国,中国动力电池和整车产品都将被加征关税,而且目前美国已经对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的投资和技术合作项目发难。虽然欧洲目前尚未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加征关税,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实施关税制裁,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动力电池的出海布局。

如何应对潜在挑战,成为电池企业出海要解决的首要课题。目前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沿着两条路径在布局海外:一是借储能电池拓展欧美市场;二是尝试新合作模式,以技术输出的方式实现轻资产低风险出海。

这两条路径也对应着中国动力电池在海外市场最大的机会所在。在能源转型的压力下,欧美各国的大型储能市场正在爆发;同时,欧美车企对于更具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在快速上升,而电池本土化的法规要求和本土电池企业的供应能力之间仍存在差距。全球能源转型的需求面临巨大供应缺口,中国电池企业的时间窗口仍然存在。

业界观点指出,尽管壁垒重重,但在国内市场需求的竞争压力推动下,出海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必选项。多家企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预告显示,锂电龙头企业已陷入集体亏损境况,急需开辟新的增量市场。

掘金欧美储能市场

 欧洲最大的国际电池和储能系统展会在6月底进行,宁德时代宣布,和世界领先的工业技术公司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达成战略合作,将把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引入欧盟和英国市场。据悉,双方在去年年底就签署了超10GWh(千兆瓦时)存储容量的长期供货协议,并且已经完成了多个储能产品线项目在欧盟区域的交付。宁德时代称,此次合作有望加速推动英国和欧盟地区的能源转型,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能源体系。除此之外,以色列最大的集成商BL Energy也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开发模块化储能解决方案。

目前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40%,今年一季度,储能业务在宁德时代电池业务中的占比已接近20%,其中海外市场订单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今年已经锁定超45GWh的海外储能订单。

据宁德时代官方信息,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施超1000个储能项目,与美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NextEra、全球第二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德国西门子和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组建)、芬兰科技公司瓦锡兰Wartsila、美国头部储能集成企业Powin,以及美国储能技术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FlexGen等全球顶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让宁德时代与欧美巨头实现了商业利益的绑定。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加征25%关税后,美国NextEra公司曾警告拜登政府,此举可能会严重阻碍美国绿色转型的进程。此前,宁德时代帮助Nextera实现了1.8GWh规模的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

此外,宁德时代还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交付了6.4GWh规模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群;并将在三年内为FlexGen供应10GWh的先进储能产品。简言之,通过储能业务,宁德时代已经在欧美多国的能源转型中扮演角色。

国轩高科则在东欧收获大单,斯洛伐克政府近日宣布,批准向电池公司Gotion InoBat Batteries(GIB)提供2.14亿欧元国家援助,其中1.5亿欧元为补贴,6400万欧元为所得税减免。

“斯洛伐克政府比较支持”,国轩高科相关人士表示。据悉,GIB是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电池制造商InoBat组建的合资企业,计划投资近12亿欧元在斯洛伐克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预计2027年1月投产,产品将出口到欧盟。

此外,国轩高科官方消息显示,在欧洲电池展会上已经拿下CFGE(长风绿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和Delta PCS(台达电子,台湾品牌,全球交换式电源供应器领军企业)合计2GWh的储能项目订单。这两单项目将分别在欧非区域,以及南非、西班牙、智利等国家落地。

“目前在荷兰、英国等国家布局了储能业务。海外订单稳定,与潜在客户的接洽也在顺利进行中。”国轩高科相关人士表示。国轩高科在6月6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披露,在储能业务上已与日本爱迪生能源、德国巴斯夫、美国 PGT、英国Pod Point 和西班牙Phi4Tech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相关储能产品相继获得欧洲、日本、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

诸多信息均显示,中国储能电池出海持续火热。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储能、比亚迪储能、瑞浦兰钧在内的多家锂电厂商斩获海外新订单或新项目。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储能电池出口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5月,动力电池出口量为9.8 GWh,同比减少13.1%,其他电池(主要指储能电池)出口量达4GWh,同比暴增664%,多家国内锂电企业签下海外大单。

随着储能出海的脚步,中国电池企业在欧美能源转型中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多家头部电池企业,都在参与海外多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覆盖了美国和欧洲的顶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及电力公司。

业内观点认为,由于目前电池储能仍是主流方式,尤其是更具成本和安全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更受青睐,因此,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毫无悬念地延伸到了储能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是我国储能电池出口主要目的地。日前,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将对动力电池和非车用锂电池加征关税税率,从7.5%调整为25%。其中,对包括储能电池在内的非动力电池实施加征关税延后至2026年,给予了2年的缓冲期。这两年也将是中国储能电池扩张的关键期。

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103.5GWh,已超过全球储能装机的历史累计规模101GWh。国际能源署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特别报告预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

以技术输出“破壁”

除了储能,在动力电池业务上,国内电池企业也开始探索以新的路径进入风险和需求双高的市场。就在美议员提议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列入实体清单后,亿纬锂能日前宣布以新的方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日前出现在美国ACT公司在密西西比州的动工仪式上。ACT公司是由亿纬锂能全资孙公司亿纬美国与美国发动机公司康明斯、德国戴姆勒卡车和美国最大的卡车制造企业佩卡成立的独立运营的合资公司。其中,亿纬锂能出资1.5亿美元以及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许可,持股10%,并收取授权许可费;另三家合资成员各出资8.3亿美元,各持股30%。合资公司将生产商用车磷酸铁锂电池,预计于2026年开始出货,三家外方企业及其关联方将成为主要客户,购买该工厂的绝大部分产品。

ACT公司被亿纬锂能称作是CLS模式下落地的首个项目,CLS指代“Cooperation(合作研发)”“License(技术授权)”和“Service(服务支持)”。在这起合作中,亿纬锂能以CLS模式下的“L(技术授权)”减少了研发费用的支出,以“C(合作研发)”承接欧美电池企业的研发项目,并收取相应费用,降低对方的研发成本。

亿纬锂能方面表示,此模式旨在增强全球合作过程中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业界分析指出,虽然和宁德时代一样采用技术合作模式,但目前看来,亿纬锂能此项合作避开了“雷区”。首先,合作未涉及敏感的乘用车业务,而是聚焦在商用车领域,而且是美国补贴最高的重卡领域;其次,收取技术授权费用的方式,实现了轻资产出海。此外,所产电池直接被三大股东方购买使用,实现了从研发到销售都有保证的低成本低风险模式。

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报道,在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的印度市场,国轩高科也以技术授权的方式实现项目落地。通过与印度电池制造商阿玛拉·拉贾能源与移动公司签署锂电池生产许可协议,国轩高科将向后者许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支持其建造电池工厂。

事实上,在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之前,宁德时代已经率先尝试以技术输出方式出海,但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产电动车和动力电池加征关税后,宁德时代和美国福特汽车的技术合作也遭到美方刁难。因此,亿纬锂能在卡车领域的合作能否顺利推进,也仍需观望。

另有一则消息呼应了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空间。7月初,被称为“欧洲宁德时代”的瑞典动力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公布了2023年财报,其亏损额从2022年的2.84亿美元扩大至1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交付能力迟迟无法提升,这让业界对其能否承担起“发展欧洲自己的电池产业”的重任产生怀疑。6月底,宝马宣布因为Northvolt 未能按时执行电池供应合同,向其取消了一笔价值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61亿元)的电动汽车电池订单。有消息称, Northvolt或将延迟德国、加拿大和瑞典新工厂的建设。

旺盛需求有待对接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和动力电池加征关税后,欧盟针对中国产电动车的反补贴关税决议也出台并进入暂行阶段,这让中国电动汽车及产业链的出海前景备受关注。其中,作为供应链核心环节,动力电池的出海策略事关全局。

在欧美发难之前,跟随整车企业出海是动力电池企业主要的海外拓展方式,具体投资方式为锂电池出口与独资海外建厂。但目前,这两条路都具有不确定性,电池企业不得不寻找全球化的第三条路,即在欧美贸易壁垒之外,根据实际需求展开更多元化的合作方案。

“目前与多家欧洲本土大巴制造企业合作,供货相关产品”,国轩高科方面表示。在6月初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国轩高科透露,已经拥有了包括印度TATA、荷兰电动巴士公司Ebusco、Rivian(美国电动汽车厂商)和 VinFast(越南电动车制造商)等海外客户基础。除了作为其大股东的大众汽车,国轩高科目前客户中并没有传统欧美乘用车品牌。这种多元化的客户构成是当下电池企业分散出海风险的主要思路之一。

新的机会正在显现。据高工锂电报道,受能源危机持续发酵影响,海外市场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目前,欧美市场对电池的需求正呈现三个特征:对于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的需求逐步抬头、储能市场呈井喷式增长,以及本土化电池生产供应变得更加紧迫。

据悉,迫于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护照”和碳足迹的要求,目前宝马、雷诺、大众等主流车企都在为实现2027年动力电池供应本地化的目标寻找解决方案。而众多车企的计划都提到了在入门级车型导入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欧洲本土电池企业也开始转产磷酸铁锂电池,但规模化量产仍待时日,对整车制造商而言,技术和供应链相对成熟的中国电池如果能够实现在欧洲快速量产,就有机会会成为主力选项之一。

嗅到商机的电池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当地时间7月8日,远景动力位于西班牙的电池超级工厂宣布开工。该工厂将研发制造最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投产,届时将成为欧洲首个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远景动力是2018年远景科技集团在收购日产汽车旗下动力电池部门AESC的基础上成立的,日产控股时期留下的海外基地和资产,以及不同于其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国际基因,是远景动力能够更快抓住欧美地区机遇的重要原因。当然,对其他动力电池而言,在非贸易敏感地区进行布局也是与欧美能源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主要途径。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的中汽信科6月20日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企业榜单》显示,受供需两端驱动,中国汽车供应链从产能出海迈入产业生态出海阶段,其中智能化相关部件和动力电池是主要热门赛道,产业布局主要瞄准欧美和东南亚。

从2023年年底动力电池企业的出海格局可以看出,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巨头,均已经或者计划在海外进行投资布局。其中在欧洲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德国、土耳其、匈牙利。

中汽信科称,供应链企业跟随车企客户出海仍是最主流的模式。随着7月5日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BEV)正式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中国电动车企也将不得不加快在欧洲本土的产能投资,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配套式出海业务也有望进一步拓宽。

行业产业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