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用于通讯、算力设备的高速背板连接器,有着6000到18000个焊点,位置精度需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每个焊点的质量都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对于矢志成为全球顶尖连接器供应商的华丰科技而言,“5G+AI” 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装备成为其跨越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两大“门槛”的关键一环。
由华丰科技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等智能化技术创新,使得产线人均生产效率提升275%,漏检率小于0.01‰,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9%。作为长虹控股集团旗下的一员,2018年前华丰科技一度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停滞期,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扭转了局面,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亦成为其走活改革大盘不可或缺的一步。
华丰科技于2023年6月在A股科创板上市,“从ICU到IPO”蝶变的背后,是近年来长虹控股集团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公司重大发展战略,明确以技术创新驱动数字化能力建设,以服务输出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外放,以产业驱动打造高质量数字化商业生态。
“彩电大王”新角色 智改数转先行者
“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上世纪90年代,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凸显了长虹产业报国的初心,也是这家老牌电子科技企业40多年来发展的写照。而今,作为一家身处内陆、充分竞争型国有企业,长虹不仅延续了当年“彩电大王”的成功,更以创新发展迈向多个领域的产业冠军。
千亿体量的长虹,目前业务板块囊括智慧家居、特种装备两大“成熟产业”,数字产业、新能源两个“新兴产业”。长虹智能家电全球年出货量超3400万台(套);冰箱压缩机年出货量超7500万台,连续11年保持全球前列;碱性电池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四;在高速背板连接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物联网模组等多个产业细分领域居中国领先。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并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产业格局嬗变之下,国资国企也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把握这一机遇。2024年,中央提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于国资国企而言,也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提供了新的市场增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改数转”成为长虹实现管理升级、业务增长、提质增效等经营目标,同时示范带动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
长虹有关负责人指出,长虹的智能制造升级之路主要着眼三个维度。一是提高制造“含金量”,加大更高精度、更快速度、更高品质的各类制造加工设备、检验检测仪表、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工业软件等装备与系统的导入、改造与升级;二是提高制造“含智量”,搭载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数据模型等创新性技术,让设备和系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自适应能力;三是提高制造“含绿量”,对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设备,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设备应换尽换。
简而言之,长虹所做的就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活力。同时,长虹将发挥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枢纽作用,带动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
创新引领“更新” 长虹制造全面升级
长虹以制造为根,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运营效率、生产灵活性、供应链降本及质量提升等全领域实现全面提升,长虹抓住设备、产线和工厂三个着力点,发挥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的枢纽作用,推动长虹体系乃至供应链上下游的智改数转。
近两年,在设备方面长虹近已完成2500台套设备智能化更新,在高品质高效率产线升级方面,长虹近两年已完成131条产线升级,在柔性化定制化工厂建设方面,实现长虹智能电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到目前,长虹已推进全球22个制造基地、65个制造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设备可谓制造业的“母机”,在消费电子行业,苹果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帮助代工企业获得先进设备,甚至亲自下场采买,使得苹果产品的制造工艺和质量长期引领行业。在电动汽车行业,特斯拉率先采用6000吨级压铸机,实现了车身结构一体式压铸成型,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引领了行业的风潮。
长虹则坚持“自主+协同”创新的路径,在技术、设备、产线等领域不断突破,为智改数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制造环节,AI工业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日渐成为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其高速、精准的特性,辅之以AI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在精密制造过程中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长虹旗下华丰科技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应用到检测线后可依次通过多个工位,拍下20多张不同角度照片,检测精度达到微米级,这是人眼借助显微镜也难以达到的精度。这项成果在2023年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这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颁授的国内行业最高荣誉之一。
5G+AI视觉检测设备应用到长虹旗下的冰箱压缩机制造产线,解决了多零件动态间隙波动的行业难题,实现了国内变频压缩机转子智能精准装配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压缩机生产节拍跃升至5.2秒/件,大幅领先行业,助力长虹华意压缩机连续11年全球领先。
而在终端产品领域,顺应C2M(工厂对接消费者需求)趋势,长虹以智能化数字化的设备、产线为基础,构建了智能电视等产品的柔性化定制工厂。在长虹智能电视工厂,通过托盘式智能化成品立体仓库、AGV智能物流机器人、智能化测试与包装等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实现从订单下发到产品交付的柔性定制化生产,每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型号、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屏电视。
再如长虹的高端碱锰电池制造,自主开发从钢壳投料到下线堆码的智能化高速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750只电池,生产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助力长虹碱性电池产销量位列全球第四。
赋能产业链供应链 智改数转生态效应初显
2024年至2025年,长虹全面推动制造设备、产线等更新,包括绵阳三大工业园区(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和长虹经开区工业园)、安徽美菱工业园、浙江加西贝拉工业园区、广东长虹工业园等在内的长虹各产业单元,将在智能化装备、检验检测设备、工业软件、安全性提升改造、节能环保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根据计划,长虹两年内将建设重点项目超过100个,覆盖产线超过110条、设备和系统超过4100台套,投资金额与2023年同期相比提升超过10%。公司通过覆盖从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领域的标杆工厂和示范产线建设等载体,持续提升长虹内部智能制造能力,同时为外部多个领域的智改数转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千亿体量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长虹也将自身智改数转的成果和经验推广到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从而推动一个更大的商业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根据知名咨询公司德勤的调研,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过程中,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把握智能制造中长规划和实现路径,也缺乏能够应用到制造业场景的数据工具、数据架构。
长虹基于自身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建设了四川首个国家级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平台创新打造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以销定产的数字驱动产品,形成了一批面向行业、产业链、产业群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带动上下游企业参与共建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
长虹通过下属的智能制造科技公司、虹信软件等业务单位,将智能制造能力通过产品和方案,为家电、玻纤、光伏、锂电回收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企业提供服务和赋能,助力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在供应链协同方面,“双跨平台”已注册供应商7万多家,实现采购提报、订单交付结算一体化;在数据要素X金融服务方面,汇聚工行、农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已服务3000多家上下游企业,累计融资40多亿元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也于2023年获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区域范围内,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成为“数字领航”与“智改数转”标杆企业。
下一步,长虹将加快推进全球22个制造基地、65个制造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升级,覆盖电池、冰箱、空调、电视、核心部件等14个产品大类,包含生产计划、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上千个应用场景,在设备自动化改造、现场数据采集、5G专网、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智能化场景应用,推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运营质效大幅提升,为长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