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亏损、遭警示、实控人被留置,大理药业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李佳英2024-09-05 15:46

9月2日,大理药业透露,公司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君祥家属于2024年8月31日收到由镇康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杨君祥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

这一突发事件为已风雨飘摇的大理药业再添一层阴霾。2024年,在集采承压、连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困境中,大理药业实控人杨君祥又被留置、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药行业反腐风暴的深入与延续,2024年成为了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多事之秋”。因涉嫌对抗审查、违规收受礼金、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多名企业高管被查。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正形成全链条、全覆盖的深入、系统治理体系,这要求从供应链源头到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实现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化管理。”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及个人需为其过去的错误行为“买单”。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则表示,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合规管理与提升道德文化的同时,还应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连续亏损之际,实控人被留置

根据公告,在杨君祥留置期间,大理药业董事会已作出相应调整,副董事长尹翠仙代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董事会相关委员会成员职责。此外,董事会秘书吴佩容代行总经理职责。

大理药业此前公告显示,杨君祥今年已62岁,自2008年成为董事长起,至今已任职超16年。杨君祥的多位家族成员均属于高管团队,董事杨君卫系其兄弟,副董事长尹翠仙为其配偶。此外,杨君祥的儿子杨清龙也是大理药业股东。截至2024年6月30日,存在关联关系的四人持股比例合计38.87%,其中杨君祥约占23.31%,为第一大股东。杨清龙、尹翠仙、杨君卫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1.94%、3.06%与0.56%。

在大理药业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后,杨君祥、尹翠仙、杨清龙曾在回函时表示,作为实控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重大交易类事项、业务重组、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在股票交易波动期间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大理药业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此,其股票自2024年4月26日起实施了一日停牌,并于2024年4月29日正式更名为*ST大药,进入退市风险警示状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大理药业财报发现,2024年上半年,大理药业营收仅为2740万元,同比下滑53.99%,同时伴随着约1215万元的净亏损,经营状况不佳。Wind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3年,大理药业营收规模持续下降,分别为1.71亿元、1.32亿元与0.87亿元。与此同时,大理药业持续亏损,亏损规模分别为0.42亿元、0.18亿元与0.20亿元。

对于亏损之势,大理药业解释称,因受中成药集采、医保支付限制等因素影响,其主营产品的市场价格与销量均受到严重冲击。为应对环境变化,正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渠道布局及终端资源。例如,深入梳理并优化现有渠道,优先选择与主流商业伙伴建立深度合作,以此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力与终端占有率。同时,针对各省市场的独特性,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特别是在第三终端与民营医院等渠道上发力。

虽然大理药业正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然而其仍面临多种风险。在2024年半年报中,大理药业袒露,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控费及用药限制、药品降价等政策压力,以及产品质量、销售网络扩展中的运输质量等问题,均是其目前面临的挑战。

具体到产品层面,大理药业的核心产品醒脑静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在集采中的表现亦不尽如人意。醒脑静注射液在广东6省中成药联盟集采中标备选,但因大部分医院选择使用中选产品,备选作为中选不供货的替代,其销量有所下滑。而参麦注射液则在湖北等19省中成药省际联盟采购中未能中选,直接导致原有等级医院市场销量几乎全失。

与此同时,随着产品中标2023年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毛利率较低。在2023年年报中,大理药业透露,大容量注射液的毛利率为17.23%,同比降低12.93%;同时,小容量注射液的毛利率同比降低9.82%。

此外,大理药业的销售毛利率也逐年走低。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大理药业的销售毛利率从73.21%降至56.34%,再降至41.59%。

邓勇强调,企业要破局,首要任务是创新研发,加大对中成药领域的研发投入,旨在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与疗效,精准对接并引领市场需求。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此外,优化管理亦不容忽视,企业需强化内部管理,力求在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上实现双重提升。

高管违规频现,企业如何风险管理?

2024年,多名医药企业高管因涉嫌违纪违法行为,已遭到相关部门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风暴已波及了超30家医疗上市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卫宁健康、大参林、沃华医药、赛轮生物、阳普医疗、华厦眼科及老百姓等多家知名医疗企业的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均因不同原因被留置并采取强制措施。

张毅表示,医药行业内多名企业高管因违纪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其实是企业以往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损害患者权益等行为的外部表现。目前,企业及个人需为其过去的错误行为“买单”。此类事件在形成震慑作用的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能力受损。此外,高管被调查处理,也将或多或少干扰企业正常运营,增加其合规成本,并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医药企业高管被查,既意味着过去的问题被暴露,也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这反映了国家在反腐制度建设、法律法规执行方面的决心,以及对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健康环境的重视。”张毅指出。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涉嫌违规的原因包括对抗审查、违规收受礼金、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操纵证券市场等。张毅透露,医药行业还常见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果、代金销售(即给予医生或医疗机构回扣),以及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等不当财务操作。清除腐败风险点,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包括从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到整个行业生态净化。

在邓勇看来,可能引发类似违规问题的常见高风险行为还包括内幕交易,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证券交易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关联交易不当,通过不公平交易转移企业资产或谋取个人私利;财务造假以及违规披露信息,虚报财务数据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不按规定公开企业重要信息误导市场与投资者。

对于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邓勇进一步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政府应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第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第三,医药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诚信建设。第四,加强对医药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张毅呼吁,资本市场应加大对医药企业合规性的监督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迫使企业调整策略,将重心转向创新驱动、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而非过度依赖渠道或过度宣传。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企业应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强化研发创新、向绿色生产转型,同时优化供应链信息管理,形成清廉、透明、公开的行业风尚。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佳英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李佳英】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