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重磅发声后,A股迎来强势上涨。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4.15%,创2020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深证成指涨4.36%,创业板指涨5.54%,北证50指数涨3.23%。
其中,保险指数上涨5.58%,位居万得二级行业涨幅第四位。具体而言,天茂集团(000627.SZ)尾盘涨停,新华保险(601336.SH)大涨8.54%,中国太保(601601.SH)上涨6.71%,中国平安(601318.SH)上涨5.47%,中国人寿(601628.SH)上涨3.57%,中国人保(601319.SH)上涨3.43%。
9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管理部门不仅宣布了降准、降政策利率和降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还提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尝试新的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等与保险资金相关的内容。
在发布会召开不久后,不少保险销售人员在社交媒体上推介,利率的下行将有利于保险产品的销售。
目前,保险行业仍处在预定利率调整期,但与存款相比,财富类保险产品仍然具有利率竞争优势。一位关注保险行业的券商分析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保险销售有望保持强劲,如果市场利率不出现大幅下滑,保险估值修复可以期待。
在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高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全面落实3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资金在市场中发挥了“压舱石”的角色。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披露2023年保险资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在配置方面,险资投资债券为11.97万亿元,股票、公募基金(不含货基)和组合类产品为4.79万亿元,银行存款和现金及流动性资产为2.90万亿元,债权投资计划和信托计划为2.65万亿元,股权投资资产为1.75万亿元,投资性房地产为0.58万亿元,境外资产为0.48万亿元。
在增速方面,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增速前三的资产分别为利率债(28.45%)、公募基金(股票及混合型)(21.62%)、投资性房地产(20.5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债券市场的走牛,上半年保险业投资端迎来改善,带动了利润的回暖。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在发布会上,监管也回应了降息大背景下的国债利率下行问题,并明确了其呵护市场的态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前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有人民银行通过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因素,也有前期政府债券发行供给偏慢的因素,还有一些是中小市场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淡薄、推波助澜、羊群效应的因素等。
潘功胜表示,目前,中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在2.1%附近徘徊,国债收益率水平是市场化形成的结果,人民银行尊重市场的作用。这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营造了良好的货币环境。但也要看到,利率风险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观察评估市场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弱化和阻碍风险的累积,这是央行的职责。
在发布会,潘功胜还提到了利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潘功胜提到,人民银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其中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具体为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机构通过该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一位保险投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卖出回购操作小幅度地加杠杆,交易对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用途不限。至于“互换便利”以央行作为交易对手,对股票投资资金加杠杆的具体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对于保险资金,另一个政策利好是监管鼓励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在新华人寿与国寿成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基础上,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同时,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2023年11月底,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双方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3月,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这支基金正是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携手成立的私募基金。2024年6月,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透露,目前资金已经配出来了一部分。
一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除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外,未来可能也会有其他大型保险公司成立类似的私募投资基金。